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购物狂欢的背后:新零售江湖兴起

热点观察 2017-12-11 21:11:28 总第245期 放大 缩小

  毫无疑问也毫无悬念,第九个“双11”创造了很多纪录和奇迹。天猫平台刚10秒交易额就过亿,3分01秒交易额超100亿元,5分57秒成交额超191亿元,超过2012年“双11”全天成交额。天猫最终交易额定格在168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相比去年1207亿,整整多出来457亿。京东全球好物节从11月1日开始到11日结束,总计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大数据公司星途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双11”全网总销售额达2539.7亿元,产生包裹13.8亿个。

  天猫“双11”交易创建峰值达到每秒32.5万笔,支付峰值达到每秒25.6万笔,是去年的2.1倍。面对如此复杂的挑战,大量智能机器人组成的“新物种”军团,已经渗透到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的各个角落,从挑选货品、导购推荐、客服、设计海报、巡逻机房到管理仓库……它们开始和人类一起,协同完成“双11”的各项任务。

  例如阿里巴巴工程师们发明的AI设计师“鲁班”,在“双11”期间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在消费者的选品环节,阿里机器智能推荐系统“双11”当天为用户生成超过567亿个不同的专属货架;机器人客服“阿里小蜜”,在“双11”当天承担95%的客服咨询。

  随之而来的是“双12”、圣诞节和新年,购物狂欢一浪接着一浪,如今,大家最关注的不是表面的数据,而是这些漂亮的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大形势。

  狂欢落幕后,第二天才开始看到伟大

  惊不惊喜?刺不刺激?央视借势发布的2017中国电商年度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电商规模全球最大,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10年前光棍族拿“双11”这个日子恶搞时,绝对想不到,竟然搞出了这样的大事、这样的世界纪录、这样的全球影响。

  今年“双11”跟往年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虽然创造了很多数字纪录,但企业、媒体和公众都不像往年那样迷恋数字了,没有像往年那样欢呼每一个纪录的诞生,毕竟已经第9年了,见过了世面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字增长背后的内涵。如果只是销售数字增长,那种快感只属于销售商、属于各大电商平台,关键是数字背后的内涵,给消费者带来了多少福利和快乐,带来了多少创新增量。“双11”当天看到的也许只是数字的狂欢,“双11”的伟大往往要第二天才开始看到。

  众多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猫“双11”刚刚启动12分钟,就完成了当天第一个订单的签收——上海嘉定区刘先生11日0点后在天猫超市购买了零食,菜鸟智慧物流从离他就近的仓库发货,实现了分钟级配送,能够想象到那位刘先生12分钟后就收到订单后的惊喜和快乐吗?往年“双11”狂欢后,第二天抱怨就开始了,人人都在抱怨下单容易收货慢,而如今竟然能实现“分钟级配送”,背后是新零售理念带来的福利。传统零售的问题很多都在此,人、场、物,生产、渠道、消费之间总会存在某种瓶颈,或者是有需求、有渠道,供给却跟不上,或者是有供给、有渠道,却找不到消费者,或者是有供给、有需求,渠道却跟不上,等等。

  而新零售之新,本质就在于通过数据驱动为消费者画像,最大限度地实现线上线下物流的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突破种种传统零售的场景障碍,让消费者“想什么来什么”。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分钟级配送,正是以看得见的方式解决了一个“不平衡”的发展问题,让人们能即时享受到便捷购物的美好。

  这只是“双11”新零售大场景下的一个细节,那些让人眩目的数字背后,是整个社会大协同的大场景——要完成这种配送,必须有整个社会资源在新平台上的协同。说“双11”的伟大往往第二天才开始看到,关键正在于此,看得见的是前台不断创纪录的数字,看不见的是后台每个行业的商家和不同行业的服务者,从运营、快递、物流,到供应链、网页设计、娱乐营销等等,所有的环节、从业者和合作伙伴共同围绕“双11”形成共振,成为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协作。

  经济学家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双11”数字背后,更是这样一连串事件,一连串的共振与协作,这里面涌动和活跃着无数的大数据、新商业模式、迭代性的理念、革命性的技术、现象级的创新,人的大协同、企业的大协同、行业的大协同、数据的大协同、技术的大协同,数字后面是新经济实体的活跃。当然,协同场景不只是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协同,全球买、全球卖推动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市场,把新零售理念推到海外。“双11”的数据背后,就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全球化大协同事件,用新技术新理念打通解决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渠道。“美好生活需要”最直观的阐释就是快乐,便宜、实惠、满足和参与带来的简单快乐,正是“双11”最吸引人的地方。

  “双11”不只是一日狂欢,大河奔流的剁手狂欢中演绎的,是用社会化大协同满足人们对美好和快乐的追求。

  未来商业的中国方案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双11”时间化上句号,各大电商第一时间亮出火热的成交数据,在这背后,从物流、支付再到数据保障,“双11”也不断挑战着中国商业的新纪录,不断推高中国商业服务的极限。那么,“双11”描绘的场景,会提供未来商业的中国方案吗?

  1682亿是11月11日天猫大屏上最终定格的数字,“双11”全天成交额再次毫无悬念地刷新记录。同一时间,苏宁也公布“战果”,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今年我们取得了163%的增长,IT服务调用次数达到了250亿次,第一单送货只用了13分钟,整个网络经受住了洪峰的考验,体验非常流畅,真正让每一个用户不落单、放心购。”

  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1271亿元,网易考拉海购成交额达去年的4倍。一组组数据不断刷爆着想象力,展示着中国网购的蓬勃活力。比起漂亮的数据本身,数据代表着什么才是行业所关注的。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师李雪峰说,在新零售的概念下,消费者渗透率的提高无疑是今年的一大趋势,这代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线上寻觅自己的心头好。未来商业场景,可以从中窥探一二,“服装、鞋、手机、数码等传统线上品类的消费者人数在快速增长,渗透率在略微下降,因为这些品类已经非常成熟了。反观母婴、美妆、食品、个人护理这些新兴品类,消费者渗透率在快速增长,也就是说,线上零售越来越融入普遍生活中,这是今年非常大的趋势。”

  熟知电商、物流体系的人深知,“双11”带来的巨大流量背后,也会带来空前的库存、物流以及对后台技术要求的压力,而各大电商为何都自虐般地选择“参战”?天猫“双11”发言人杨磊磊说,“双11”既是商业的大考,也是未来商业趋势的瞭望角,“每一年的‘双11’都是对中国乃至全球基础商业能力的一次大考,如果能够在‘双11’这种消费者高度集中、商品高度集中、流量高度集中的非常极端的环境下经受考验,平台的参与者能学到很多东西。”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说,“双11”这个超级工程所留下的商业保障能力,每一天都在服务中国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以娱乐化为代表的互动,跟整个传统的、我们所理解的商业、电子商务,进行广泛地结合。这些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永远在线,同时,无论其处在网上还是在一个商圈里购物,也都在一个数字化的环境里面,这是我们今天看到完成的一种线上和线下的商业共振。”

  新零售江湖兴起

  “双11”走到第九个年头,已不仅是电商的年度促销,而是被重新定义了的商业世界,“新零售”满周年,一场场关于生产、消费、技术的大变革正在上演,零售江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曾经,“电商是实体经济下滑的罪魁祸首”、“传统零售已死”等声音甚嚣尘上,如今可以看到,线上线下的分界日益模糊,电商和实体店的边界也不再泾渭分明,一个全新的“新零售”时代正在开启。

  天猫快闪店、京东之家、苏宁无人店……“新零售”提出一年多,市民的购物方式正发生着变化。11月6日,在重庆新光天地,一个全棉时代联合天猫组成的“双11”快闪店亮相。店内,通过新奇的VR世界、AR商品展示台、DIY棉花束等互动形式,向市民呈现美好生活场景,吸引众多消费者现场体验并提前抢购。

  同样,京东、苏宁也积极践行“新零售”。重庆首家京东之家落地杨家坪西城天街,店内以场景运营为核心,所有商品均与京东线上实时同价,扫描价签上的二维码即可跳转到京东APP页面了解购买。而且,京东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为线下实体店赋能。

  “BIU”的一下,你买的商品就能自动识别出价格,再刷一下脸,就完成了结账。11月11日,重庆苏宁首家无人店在观音桥生活广场盛大开业。消费者进店时通过苏宁金融APP进行绑脸操作,系统自动识别出用户身份,即可直接进店购物,购物完成后,以正常步行速度通过付款通道即可实现付款。

  (编辑组稿/毕晓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