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我家有女初长成(八)挑战自我

细语呢喃 2017-06-06 15:20:55 文/吴伟 王紫薇 总第239期 放大 缩小
  妈妈的话:

  女儿顺利拿到金融硕士学位后,回到北京。起初,在一家国企的财务公司工作,这也是我的意思,回到体制内,踏实。女儿的意思还是希望到她曾经实习过的外资投资公司工作,但阴差阳错还是顺从了我的意思。半年后,女儿在财务公司与大家“混得很好”,不仅领导器重她,同事也很喜欢她。领导觉得她成熟稳重,交给她的任务放心;同事觉得她阳光随和,很有人缘。原本以为她在香港待了七年,回来会很不适应,没想到这么快就不仅适应而且很融入。随遇而安的品质再次体现,我渐渐放心。

  就在我认为女儿会在公司茁壮成长时,她告诉我,不想在这个公司待下去了。我大惊。问“为什么?你不是跟大家相处得很好吗,你们的领导不是很赏识你吗?”女儿的回答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啊,我和同事们关系很好,领导对我也不错,但是,我不愿意浪费时间,我们做的许多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从女儿进入公司开始,她就跟我经常抱怨老是在做一些无用功,写那些没用的“签报”,还要一遍一遍地报给层层领导,然后不停地改那些没用的文字,“这有什么意义呢?”说完还不忘了问我,“你们公司也这样吗?”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理由吗?”我有些不死心。女儿看着我,“越来越多的有背景的人进来,咳,妈妈能不说这个吗?”看来,女儿虽然进国企时间不长,有些无形的东西她领悟得不慢。我当然知道她不愿意说的是什么,因为女儿也应该算是“有背景”的之一。

  女儿打定主意要进的这家外资投行,严格意义上讲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只不过因为这投行名气太大,几乎就淹没了中方的名头,所以想进来能进来的或者像我这样对金融不太了解的人一直认为这家公司就是鼎鼎大名的外资投行。说心里话,我不是太愿意女儿进这样的公司。因为有“前车之鉴”。我过去的同事、朋友的孩子都有进这家公司的,高高兴兴地去,狼狈不堪地出,几乎没有一个能干长久。有人告诉我,做投行,特别是外资的投行,一个人赚两个人的工资,但要干四个人的活。国企虽然钱少点,相应的也没有那么忙,不用“干四个人的活”,这样,女儿还有时间继续学习,她的CFA三级还没考呢。另外,股市情况不错,学金融的女儿,还是可以赚钱的。

  但是女儿不这么想,她还是坚决地要求走,她的意思是趁年轻拼一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我年轻时的“座右铭”,自热而然地也传给了女儿。我无语。还是一以贯之地支持了她。

  女儿如愿进入心目中的理想公司,并很快上手,成为“有用的人”。从此便没有时间浪费,甚至没有时间睡觉。看着女儿疲惫而又兴奋,我的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疼她,一方面也为她高兴,终于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人生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只是不知道,这条路她能走多远。

  女儿的话:

  终于回北京了,终于回家了。很多人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北京和香港,你更喜欢哪里?我的回答从来都不犹豫:当然是北京,这是我的家啊!即使香港社会秩序好,空气质量好,食品安全,生活便利,那又如何?那不是我家。七年时间,最好的青春,我在那里奋斗过,经历过那么多悲喜,但我始终有着客居者的心态。尤其近两年,港人与内地游客之前屡起冲突,摩擦加剧,甚至上升到了社会问题。抢购奶粉事件、孕妇急诊室事件、内地游客小童随地便溺事件等等,让很多港人已经不欢迎甚至是厌恶内地人,他们认为内地人掠夺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很多中下层港人心中扭曲地认为,内地人是一群有钱的蝗虫,有钱归有钱,没素质还是没素质。这其中的是非我已不想再多评论,只是有时很负气地想回到“自己的地盘儿”。于是最后,就真的回来了。

  我回来最高兴的就是家人,毕竟在外七年,再不出镜都没什么存在感了。刚回来的时候选择进入一家央企的财务公司工作,从事的事情与我原先有很大不同。在这里,由于彼此之间的竞争态势较弱,同事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达到挚交好友的程度。我很高兴的是能在这段时间结交了几个能无话不谈的好友。只是对于“体制内”的工作方式终究还是水土不服了,总觉得做的工作大多形式大于内容。

  半年后,我还是向原先实习过的一家合资投行递了简历,并成功被录用。同事们知道我要走的消息后轮流请客为我践行,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我在香港工作过,很珍惜职场上能获得这样真挚的情谊,想来恐怕到合资投行后再难遇到了。

  回归老本行是我坚持的事,我了解里面的辛苦,但辛苦过后也充满了成就感。有一次妈妈给我发了条微信,里面说了几条导致猝死的原因:1、作息不规律,2、精神紧张,3、缺乏睡眠。我看完一脸黑线,真是占全了。妈妈说你们这一行也是吃青春饭的,我深以为然。我希望尽我所能在年轻时拼搏,正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不感到太多遗憾。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