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聚合中外人才智慧的桥梁和纽带——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城市之光 2017-05-03 11:06:54 本刊记者 秋雅/文 总第238期 放大 缩小

  4月15日至16日,“中国人才第一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本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为主题,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市场化、信息化”为目标,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4600多家专业组织、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和人力机构参会,共计17800多位专业代表齐聚鹏城,让深圳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创造人才成长环境,发挥人才重要作用

  4月15日上午,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斌,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主持了开幕式。

  马凯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经济发展靠人才,重大科技创新靠人才,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挑战也要靠人才。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寻求走出长期低迷的有效途径,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正在寻求突破方向,全球发展失衡正在寻求解决方案。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创造人才成长环境,发挥人才重要作用,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马凯强调,中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发展的中国,也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了事业进步和价值实现的难得机遇。中国政府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实施更大力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工作条件,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马兴瑞在致辞时说,广东正处在奋力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作为统领全省各项工作的总纲,敢于担当、奋勇争先,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为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广东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真诚希望、由衷欢迎更多外国专家、留学人才和国际友人积极参与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张建国说,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已成为聚合中外人才智慧的桥梁和纽带。本届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趋势,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致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和市场需求更紧密结合、推动中外人才互融互建。

  国家外国专家局将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开创事业、实现梦想、促进友谊的广阔平台,让来华发展的各国优秀人才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王伟中说,深圳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着力构建以“高精尖缺”为导向的人才工作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特区的担当和作为,争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的尖兵,努力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城市应拥抱共享经济 为人才提供更好环境

  在4月15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球才智论坛的互动环节上,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中国吸引人才的魅力在增长,并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我想不是硅谷不行了,而是中国魅力增强了!”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刘凤鸣指出,中国企业不断成熟,并在国际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影响力不断加强,这是人才选择中国的重要原因。瑞士国家创新园执行总监孔瑞蒙则指出,吸引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创投社区、有产业集群的网络,中国在这些方面正逐步加强。

  谈到目前中国的城市环境,与会嘉宾指出,要吸引人才,中国城市的配套也要跟上,应该鼓励城市发展共享经济,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活环境。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主席李·弗尔德曼指出,城市要大力拥抱共享经济,解决城市存在的一些问题。共享经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模式,共享经济的推出,将改善城市交通、生活环境,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零点有数科技集团董事长袁岳指出,发展共享经济有利于吸引人才,但是在发展共享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以共享单车为例,目前大数据十分发达,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和投放点进行合理规划,和产业园区进行配套,尽量满足出行需求。

  人才是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在“全球才智论坛”主题演讲上,三诺集团董事长刘志雄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方向,以技术、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为路径,以产融结合为推手,以智造生态为进化目标,并始终坚持以人才为基石的“五大维度”。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已经到了深水区。刘志雄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将产生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两个新的风口。“未来10年内,物联网时代将产生近千亿台‘软+硬、云+端’的智能终端设备,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智能制造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刘志雄建议,中国制造业应建立物联网跨界融合产业联盟,推动物联网生态链集群式发展,抢占行业标准及战略制高点。振兴实体经济,必须有强大的投资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没有资本的推动,中国智造无法做大做强,很难具有国际竞争力,而这就需要产融结合作为“推手”。

  “制造业企业要有产品思维更要有投资思维,既要提高产值还要实现市值。中国制造业应着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充分发挥金融为产业助力的作用,回归‘金融为产业服务的本质’,结合中国制造现有优势产业和未来战略产业进行深度布局,重点突破,重新思考金融业及产业基金如何更好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刘志雄说。

  “人才是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刘志雄表示,在人才战略上,我们需要新思维,打造“人才供应链”体系。他认为,新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形成全球供应链思维,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机制。二要培养跨界人才思维,大胆打破职业边界。三要培养人才经营与自主经营思维,促进经营思维从管理型向赋能型转变。四要建立人才共享思维,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五要实现人才客户化与产品服务化,实现从人才是工具、到人才是客户的转变。

  新思维落实到具体建议上,刘志雄提出要重视深商带头作用:“深商群体具有‘创新、敢闯、开放、务实’的特征,因此应更加重视深商群体的带动作用,鼓励深商在各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释放产业资源、商业智慧及资本力,反哺产业,助力深圳的创新发展。”

  天下英才齐汇聚,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据记者了解,本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共设有海归招聘会、外籍人才招聘会、全国大学毕业生春季双选会、互联网+专场招聘会、事业单位职员招聘会、软件人才专场招聘会、精英天下招聘会、“智聘百强”名企招聘会8场招聘会,1258家用人单位提供31380个职位,面向海内外高端人才进行招聘。今年大会设置海归人才专馆,包括留学人员成果项目展洽及海归招聘会,并举办博士项目路演、创业之星大赛、海归职业规划论坛等活动。

  记者发现,不少单位对于海归博士等高端人才需求紧迫。南方科技大学招聘数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海外博士,给出理学类300万至400万、工医类400万至600万科研启动经费等极具吸引力的条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招聘经理王玉森说:“我们研发类、人力资源类、财经类、供应链类等岗位都需要招聘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人才,需求以硕士学历为主。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于人才结构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和丰富,可以说各类岗位都需要海归加入。2016年招聘的应届生中,7%至8%为海归,而在公司的博士生群体中海归的比例更高。团队中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加入,潜移默化地会给本土人才带来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影响,产生积极效应。”

  此外,记者还发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对精通小语种的海归人才的需求增加。比如迈瑞公司需求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销售人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商海外客户经理需求英语流利者,同时熟练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等语种人才优先。

  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毕业的“90后”赵启明回国后选择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读博士,一边读书一边创业,与来自北大、清华的朋友们组成团队研发项目,开幕当天他带着研发项目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记者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现场采访时发现,近年选择回国创业就业的海归数量越来越多,海归们纷纷表示回国就业和创业“机会会更多”。从美国来深圳的徐天宏博士此次在项目路演上推介“人类代谢组研究院”项目,项目核心团队共6人,目前他正在考察深圳各个创业园区,希望项目在深圳落地。他说:“深圳的优势一是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是国内力度最大的;二是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好;三是拖家带口的创业者要考虑子女国际化就学的问题,有些会考虑把孩子送去香港上学,深圳毗邻香港较为便利。”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聚合中外人才智慧的桥梁和纽带。记者发现,本届大会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趋势,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成为人才与岗位的对接站、创新创业项目的推介台、人才交流信息的展示窗。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大会期间,各省市与专业组织、培训机构、留学人员达成的引智项目合作意向达2800多项,足见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强大的“磁力效应”。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