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不合时宜”的名著

pinweiyuedu 2016-11-08 17:14:49 式 微 总第231期 放大 缩小

最近有位北大的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惹起了网友的争议,这篇文章大意是说中国四大名著如今已经不适合给小孩子阅读。然后有人说他这是瞎扯,还有一位高中学生认为,和现实中的低俗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有微博爆出某机关单位两块钱一份的三菜一汤浪费现象严重,评论下一片“骂人的敢说自己没浪费吗”,这种“用甲方的错误行为去论证乙方的错误行为是对的”的作为,和用一种低俗与另一种低俗相比较,试图证明后一种低俗是高雅的,简直异曲同工。)

在如今这个“在社交平台或软件上使用中文表情包需要规范”的时代,大俗与大雅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些作品所传递给大读者和小读者的思想有没有问题,比如,武松为了报仇血洗仇人一家,连老幼妇孺也不放过,杀人好似切菜一般平常,他还是不是读者心目中那个勇敢正义的打虎英雄?或者他只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嗜血狂魔?

赞同的人认为,揭露太多人性丑恶,不该给孩子看。四大名著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地位很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其中反映的大多是人性丑陋的一面,宣扬以暴制暴。比如,明清版本因为商业需要而出现的低俗、媚俗、暴力、色情等内容。《水浒传》第42回:“李逵捉住李鬼,按翻在地,掣出腰刀,早割下头来。……只没菜蔬下饭,看到李鬼的尸首,自笑道,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灶里抓些碳火便烧,一遍烧,一遍吃……”何其残暴血腥,何止是小孩,连成年人看了也是背脊发凉。有家长表示,他们希望给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善良的养分,而不是充满血腥味儿的打打杀杀。

反对的人认为,国粹经典,有助于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四大名著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国粹经典,其文学价值无可比拟。阅读四大名著可以让孩子了解汉语的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文化经典的传承。而且,四大名著中也不乏善的展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家长和孩子阅读书籍的角度不同,从书中得到的感受也不相同,成年人看到的是恶,孩子眼中看到的也许是勇气和正义。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把小孩放在“温室”里、让其一味远离社会上的假恶丑的教育方式大大有问题。

曾经的经典如今还是否适合阅读?被新闻曝光的罪案真的有不少是犯罪分子(成年人)模仿影视作品或者小说里描写的犯罪手段而犯下的呢,更别提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子。曾经有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一个9岁的小孩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灰太狼烤羊的情节,将自己的两个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动手模仿能力很强。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是适合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是否也要分级之类的问题,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成年人的经典,不是孩子的经典?

以《水浒传》为例,其在中学课本中最常见的是打虎英雄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108条好汉的人物特色,以及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精彩情节。《三国演义》里,学生考试常考的也是人物,包括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论及的3个人物,以及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挥泪斩马谡等情节出处;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赤壁之战等。还有很多成语典故,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及空城计等真正是“路人皆知”。

报道称,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近日发表观点称“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引发热烈讨论。不仅如此,他还表示《诗经》、《楚辞》、《史记》太艰深,唐诗宋词不好懂,《聊斋志异》全是鬼故事,孩子听了可能会做噩梦;至于《说唐》、《说岳全传》、《七侠五义》之类更是等而下之。

秦春华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中国家喻户晓,他自己也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然而,《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三国演义》充斥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老读三国是为贼”,说的是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小孩子;从教育角度看,《红楼梦》揭示世情人生,又有不少关于性的描写,也不利于儿童阅读。至于其中“色、空、幻、灭”的主题,则可能会影响孩子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相比较而言,《西游记》应该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不过,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秦春华说,就连《诗经》、《楚辞》、《史记》及唐诗宋词等,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不是孩子的经典。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该阅读同样的经典。”他还认为,应该让孩子读更多现代及当代中文经典名着。

该文发表后引起热烈讨论,网友观点五花八门:有人认为要培养小孩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味引导;但也有人认为小时候被逼着看名着,很痛苦,哪有什么乐趣,什么年龄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文化学者朱大可表示,四大名着之所以拥有强大的传播力量,是因为它们投射了民众的基本欲望,如《水浒传》的造反情结、《三国演义》的忠义和忠君情结、《西游记》的超人情结等等。他认为除了《西游记》可适度放低年龄,其他三部均属“少儿不宜”。

“不合时宜”的《水浒传》

现在就拿刚刚看完的《水浒传》为例,其中有几回看得让人着实心惊肉跳、如鲠在喉。不论是那些好汉上梁山之前的所作所为,还是梁山好汉们(以宋江、吴用为首)为了笼络人才所设的无数奸计,看完都让人咋舌。所谓“无毒不丈夫”,宋江等人将此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佩服。

33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宋江为了笼络“霹雳火”秦明,设下毒计,不惜牺牲数百条人命,累得秦家一家老小满门被斩。“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烧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事后宋江一两句轻描淡写的解释“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总管的衣甲头盔,骑着那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余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若是没了嫂嫂夫人,宋江恰知得花知寨有一令妹,甚是贤慧。宋江情愿主婚,陪备财礼,与总管为室,如何?”虽然宋江如此“丧心病狂”,秦明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既来之则安之,“只得纳了这口气。便说道:‘你们弟兄虽是好意要留秦明,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断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

50回“插翅胡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为了逼迫“美髯公”朱仝入伙,也采取了和33回类似的手法,陷害朱仝,让他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只能“被逼”上梁山。

朱仝带着沧州知府的宝贝儿子、“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乃是知府亲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的小衙内看花灯,却被雷横和李逵设计将二人分开,朱仝问小衙内在何处,“李逵道:‘被我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抱出城来,如今睡在林子里,你自请去看。’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朱仝质问李逵,李逵还振振有辞地说:“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事!”

30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在此之前,武松因为帮施恩出气,打了蒋门神一顿,却被人家设计报复,差点被灭口。依着武松的性子,这口气哪能不出,武松赶到仇人张都监家里,大开杀戒,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楼下搠死夫人一口。在外搠死玉兰一口,奶娘二口,儿女三口——共计杀死男女一十五名,掳掠去金银酒器六件。” 

这几回是最让我胆战心惊的几个故事,其他的,比如把人肉买卖做得如火如荼的孙二娘、张青夫妇,和那些打家劫舍、做惯了无本钱买卖的所谓“好汉”们更是不消说。

有人喜欢用鲁迅那句著名的话来辩驳别人与己不同的观点:“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说白了,就是明明是你自己思想龌龊、不怀好意,所以看什么都是丑恶的、粗俗的。不知这些人却如何解释李逵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脑袋劈成两半的行为。

多数压倒少数的结论

尽管很多人认为四大名著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甚至在如今是否仍然具有经典价值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宣称誓死捍卫其作为经典的权利,当然,他们的观点也不无道理。比如,《西游记》可以让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阅读,打开想象力;但另外三部孩子读了也没关系,“现实比文学着作更复杂,像《水浒传》就可挑着看,不必当成洪水猛兽。”问题不能一刀切,不同孩子特点不同,像早熟孩子也可以读《红楼梦》,“读书不要过多限制,要相信读者的判断力和吸收能力”等等。

有句话叫做“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更有对《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的精彩评语。在专业人士看来,指导孩子读四大名著的时间,可以适当往后放。四大名著确实文笔不错,但对孩子来说,心智尚未成熟,能往后放,还是往后放一放吧。对6到12岁孩子来说,可以看一些片段。但整体来说,尤其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很多价值观对孩子来说,确实值得商榷。

还有人认为,尤其对于男孩子,阅读四大名著的部分内容,的确要慎重。比如《水浒传》里的打斗场面比较多,建议孩子不要看,而《三国演义》其中有些地方意义艰深难解,对小孩子意义不大。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四大名著虽有瑕疵,但更多的是“瑕不掩瑜”,这是它们能够成为名著的绝对可取的一面。比如,《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的道义与义气;《西游记》中的大胆想象;《红楼梦》中的人性至纯至善等等,对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难得的正能量?四大名著是民族文化经典,恰恰应该让孩子趁早读、多接受中国传统优秀精神。孩子看什么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看事情的角度和成年人不一样,也不能一味地认为它们像洪水猛兽一样。现在社会很复杂,他们尽早地去了解一些未必不是好事。在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多跟孩子去讨论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了解更加积极的一面,比如说《水浒传》,虽然有些内容血腥暴力,但也有与恶势力对抗的一面。

还有家长表示,此时讨论小孩看不看四大名著,“能不能促进学习成绩”绝对是考量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现在小升初,它里面涉及很多内容都是四大名著,而且目前分值占得还挺大。四大名著作能够传承下来,它还是有它的精华的。”

读不读四大名著,不是一个可以一刀切的问题。孩子性别、年龄、包括心理成熟度都应被纳入考虑范畴。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可以通过连环画、青少年版、课文节选等了解四大名著;到了思想较为成熟的时候,比如高中时期,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那这时候具有复杂人物、情节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就比较适合阅读;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价值判断之后,比如大学阶段,再去通读、精读原著更好一些。总之,是赞成阅读占绝大多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