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巴音额日乐

yangguangbaodao 2016-10-21 16:00:07 伊 凡/文 总第229期 放大 缩小

这个男人名叫巴音额日乐,年过五旬,满头茂密的卷发中,泛着隐隐的灰白。突兀的颧骨和很有游牧民族式美感的络腮胡子,散发着这个蒙古人粗犷的豪气有种说不出的魅力。他是活跃在银屏和许多国际电影节上的演员兼导演,偶尔也会给一些如北京大学这样大学的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民族电影的课程。从影三十年来,巴音扮演过上百个不同的角色。草原英雄或牧民,亦或是金庸武侠剧中的英雄豪杰。

巴音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高原上。那是成吉思汗陵寝的所在地,哈日苏力德长枪下无尽的英雄传说凝结在蒙古人对成吉思汗千百年来祭祀的香火中,熏陶了鄂尔多斯的每一寸土壤,每一块草皮。每个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蒙古人都是“与生自带三分英雄气”的。对于巴音来说,这大概就是本色出演。

巴音是内蒙古本土的演员中演戏最多的一个,各类奖也拿了不少,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角色在各个不同的片场中穿插转换。他是那个年代从草原中出来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是新时代蒙古民族电影人中的佼佼者,他更是一个厚道朴实的牧民。热爱电影的他希望能将片场带回到家乡草原上,以导演的身份用质朴的电影语言去讲述那里的一切。1998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向自己职业生涯的新高度迈进。

带着对质朴的向往,巴音老师完成了第一部导演作品《斯琴杭茹》。电影讲述了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孙斯琴杭茹坎坷的一生。有位影评人评论:“影片始终像一篇抒情散文,朴实、自然地把主角的一生展现在观众面前,美丽、不夸张,不做作。”该片获得了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民族影片奖、德国科隆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并在第六十五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巴音将一股清新的蒙古风吹向了国际影坛。

他指导的第二部影片《诺日吉玛》,更多的是对人性深层的思考。影片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包括导演宁才等专业人士好评。

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伊朗国际电影节上,《诺日吉玛》获得了“伊斯兰及亚洲”单元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在世界电影大师阿巴斯的家乡,最喜爱的伊朗电影本土上获得如此的荣誉,我们格外的高兴,万分快乐!”巴音老师在社交媒体上这么写道。

在如此光鲜浮华的今天,他却用真实的光影艺术记录了蒙古民族,将发生在这个族群中的故事呈现在了更大的舞台,让世人更多的认识了这个民族的美和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