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讲好中国故事

yangguangbaodao 2016-08-03 14:51:58 赵正道 总第224期 放大 缩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力量是进军强国之路的必要举措!有学者将老子的“上善如水”点化为“文化如水”,文化力量作为“软实力”却是“硬道理”。

国家二级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彦春教授认为,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之后,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便是切切实实的学术问题,如何向世界原汁原味地讲述中国故事是翻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赵教授饱览群书,兴趣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在不同专业方向中自在游走。他英译的《三字经》有三大特征:一、三词一行;二、压韵合辙;三、经典品位。自2014年出版后,其《英韵三字经》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等各大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誉为“神还原”、“神翻译”和“史上最美汉英翻译”。西方学者自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 英译《三字经》以来,英译本已是林林总总。赵教授认为,不管多少译本,也不管译文如何,如果不能满足《三字经》的三大特征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译本。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几个曾经备受国人追捧的西方汉学家、翻译家《三字经》译本中第一章节的英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In the beginning of man,his nature is good. The operation of nature is immediate, of custom,remote.(马礼逊)

Men at their,are by nature radically good;In this all approximate, but in practice widely diverge.(裨治文)

Men at their birth are naturally good. Their natures are much the same,their habits become widely different.(翟理斯)。

显然,上面三位大家翻译的《三字经》还能叫《三字经》吗?不是三字的整饬,不是相偕的韵美,也不是经典的超拔,只是对经文的语义阐释,而且语义解释也不够圆满,语义上多有偏差,文字释义上也是貌合神离,与我们的《三字经》原著相去甚远。再来对比一下赵彦春教授的译文:

Man on earth,/Good at birth./The same nature/Varies on nurture.

赵彦春教授的英译本,三个英文单词对应汉语的三个字,完整地再现了《三字经》的形美、意美、音美。

赵教授认为,中华典籍《诗经》、《道德经》等经史子集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系列在翻译过程中能否还原经典,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心问题。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自信地走出去。前几年赵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感叹:自明末以来的典籍外译虽多有贡献,但远不理想。远游的诗神是一个蒙灰的形象。赵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以及翻译理论的建构,以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己任!他带领“中国翻译”团队撑起一片文化翻译的蓝天,呼唤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中国文化翻译的队伍中来。

赵教授认为,要赢得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首先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厚重感,要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和完整的文化体系,能够传神地展示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所幸,每个时代都会有急先锋,不遗余力完成历史的使命。赵教授立足音形意“三美”,以韵译韵,以形驭神,以神显形,其译文一如原文,契合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以及许渊冲先生强调的“三美”翻译标准,将国学经典翻译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赵译《三字经》兼顾原著的形式之美,在音节和押韵方面更是做到忠实至上、形神兼顾、丝丝入扣,成为目前第一部以三个英语单词对应三个汉字的偶韵体《三字经》译文,用事实击破了经典“不可译”的魔咒。

《英韵三字经》不仅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深远的意义,为文化对比和翻译教学提供了优秀的素材,已经作为广大英语学习者的福音,走进了大江南北很多大学老师的英语课堂,用于翻译教学、儿童教育、文化对比、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日前,赵教授英译的《诗经》、《道德经》、《英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曹操诗全集》、《曹丕诗全集》、《曹植是全集》以及《林徽因诗全集》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赵教授一直潜心于建构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理论体系和一套适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理论体系。他的研究纵贯语言本体研究、翻译本体研究以及翻译实践,成就斐然,自成一派。他批判西方哲学、逻辑学和哲学,并以自己建构的理论体系审视古今中外翻译,他直陈《圣经》、《道德经》译文中的错误,有论有据。

“译诗如诗、译经如经”,赵译完整地保留原文意象,为英文读者带来了最为原汁原味的诗学享受。在传神与传意上达到了英译经典的一个新高度,他坚持形式美这一刚性原则,在意义和形式上与原文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与融合。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赵译做到了不等而等、不忠而忠,功能等值,韵脚精致,意境神似,笔触风韵,诗风简约,情韵绵长!

 除了典籍英译之外,赵彦春教授也翻译现代诗歌和歌曲,已出版《仰望星空》等多部新诗集。“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这是一首经典的通俗歌曲,曾响彻大江南北,从歌声中我们收获了萍水相逢的快乐。赵教授用其灵动的笔,将这首经典老歌用英文呈现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英韵歌曲所带给我们那种熟悉的情、那种暖暖的爱!《菊花台》的哀婉凄楚面世近十年,震撼几代人。很多人认为此词绝不可译!但赵教授逆流而上,犹如神助,成就了英文版的《菊花台》、《女人花》等,英文与原文丝丝入扣,表征相异而神彩依旧,唱出来是同样的凄美、哀婉。 

赵教授携手上海音乐学院的杨赛教授带领“风雅中国诗词歌曲”团队在全国各地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别具一格的古诗词中英双语唱颂会,为中国吟诵千年的古诗词插上了飞向全世界的翅膀,必将掀起国学外译的第二次高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