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解析互联网下的医患信息平等假象

yangguangjujiao 2016-06-09 12:06:47 总第221期 放大 缩小

先是魏则西,后是陈仲伟,一位病人和一位大夫的先后离世,构成了中国医疗领域的荒诞现实。

如果,你不了解后一位,也属正常。不同于魏则西逝世后,举国震动,全民愤怒。陈仲伟大夫的不幸被害,开始只是在医生群体内引发了物伤其类的悲恸。

在陈大夫去世一天之后,他的名字出现在了微博热门话题#严惩暴力伤医#中,其中对其被害的描述令人触目惊心:5月5日,广东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主任陈仲伟被砍30多刀,肇事者行凶后跳楼自杀。多位医生证实,肇事者自称25年前被陈仲伟“弄坏了牙”。5月7日,陈仲伟医生伤重不治去世,终年60岁。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医患信息平等假象

然而,即使是上了微博热门话题,也只是有过千万的阅读,与“魏则西事件”数亿级别的全民关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反差,引发了医生行业的巨大反弹。“为何全民哀悼魏则西,却冷漠对外杀医?!”医疗系统纷纷质问。甚至有医生愤怒宣称:杀光了陈仲伟,每人都是魏则西!

其实,在前几日全民为“魏则西事件”,愤怒声讨百度、莆田系医院的时候,医疗系统内,就已经有着广泛的不安。担心这种情绪性的全民愤怒,会引到全体医生群体身上。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很多网民在为魏则西“主持正义”的时候就已经愤怒诅咒:希望这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在午夜梦回的时候能听到逝者的哭声。这样非理性的情绪,让医生们普遍担心,“魏则西事件”将可能导致更多的人对医闹流露出赞成的态度,增加民众对医生群体的不信任。不幸的是,这样的担心很快应验。虽然,杀害陈大夫的凶手有精神病史,但很难说他没有受到近年来医生群体被普遍妖魔化的影响。

在医生群体看来,这样的妖魔化,首先因为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逼仄现实下,媒体对此没有做建设性批判,却呼应某种“民粹”倾向,将怒火引向了最一线的医护人员,导致了医闹、甚至伤医、杀医不断发生的恶果。而“魏则西事件”则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平等的假象,可能也导致了医患之间事实的信息隔阂,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观察魏则西留下的文字就会发现,长期治疗带来的“久病成医”,加上借助百度搜索引擎、微信社交平台、知乎等知识网站积累的医疗知识,他甚至可以跟医生讨论自己的治疗方案。看起来,互联网真的是极大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打破了专业的边界,连医疗这个行业似乎都要被迅速地业余化。病人借助互联网工具,也许可以更快地实现“久病成医”。

实际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带来的知识大爆炸同时,也带来了专业知识的日益细分,以及各领域的以邻为壑。尤其,医生这样要经过最长学习见习时间才有资格上岗的职业,在普通的病人面前,仍然具有巨大的信息优势。

病人依靠网络工具获取的某种信息“自负”甚至可能导致了医患之间事实上隔阂的加深。因为当病人拿着网上搜集来的信息“咄咄逼人”地跟医生讨论时,在医患紧张环境下的医生,会本能地选择最保守的医疗方案,但求无过。其实,日益激烈的医患冲突,正在大大降低医患之间信息沟通的效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病榻前面没有无神论者。当一个人真正面临生死、身心承受巨大病痛折磨的时候,会本能地寄托于神秘的力量。于是,各种怪力乱神,有可能借助网络工具,最高效地触达病人。魏则西和家人,就是这样上当受骗的。网络信息的丰富、高效,在医疗领域“高效”完成了需求和服务的“错配”。这种情况下,百度作为控制用户搜索入口的平台,如果以单纯的商业纬度去匹配搜索需求,显然会加剧这种错配。

医疗信息公开障碍重重

百度作为商业公司,以搜索技术解决用户问题的同时,必然要寻求商业化变现,这种变现模式与谷歌大同小异。而且,其作为重要的导流工具,除了对服务提供方进行资质审核,其实很难掌控具体服务的内容。因此,导致百度与谷歌境遇不同的原因,只在于背后的监管环境的差别。

因此,舆论呼吁就医疗服务信息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也是弥合医患之间信息隔阂的应有之义。但实际上,在技术上来说,相关单位对海量服务信息的监管,还要借助百度这样的平台,也并不会超出百度多少。

除了监管,从供给侧角度考虑,立规定制,要求医疗服务机构披露更详尽的服务信息,从源头上改变医疗服务信息的生态质量,可能才是更好的方向。

实际上,在各个国家,医疗服务的信息披露,都是监管部门的重中之重。在我们国家,2010年8月1日施行的《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必须向社会公布的医疗服务信息。然后,由于规定比较笼统,几年过去了,病人,尤其重症病人需要的医疗质量、数量、满意度等信息,却甚少披露。

这种信息披露,其实涉及医疗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购买者之间的复杂博弈。比如,在美国,某些病历手术死亡率及时公布后,可能导致医师为了避免对自己的评价下降,而倾向于采取最保守的疗法,以及不愿意接受危重病人等负面影响。在中国尖锐的医患矛盾下,医疗机构的信息披露可能更加顾虑重重。

可见,这样的信息披露需要医疗监管机构有相应的强制政策、医生责任保险制度等一体化的支持系统安排。

  

备受诟病的百度并非无可作为

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中国地域间医疗资源分配的巨大差距,都使得这种前置的服务信息披露显得尤为急迫。

当然,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通过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企业等第三方力量,也可以思考更为巧妙的方法,进行患者教育,减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差,从而更积极地化解医患冲突。

而备受诟病的百度也并非无可作为。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医疗等关系用户生命健康的服务领域,做更好的需求匹配,改变以往单纯以价格高低决定的医疗信息展示逻辑,增加更多的用户体验考量。既然百度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O2O、无人车等领域,用户自然要求在医疗等服务搜索上有更好的体验。      

前几天,在微博上有一项“#魏则西百度推广事件#你对搜索推广医疗广告的态度?”的调查,在超过3万接受调查的网友中,有接近6成的人选择了“可以有,但要做好审查,负好责任”。可见,多数民意认为搜索医疗推广不能一关了之,希望百度更好地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另外,百度应利用本身的知识平台,主动增加权威、专业医疗服务信息的供给。比如,百度百科锁定了4万个病种类词条,联合医疗主管部门和专业医疗机构,将这些词条的编辑权力交给经过权威认证的医疗专家,由UGC过渡到PGC,显然是个重要的方向。

陈仲伟大夫去世后,一篇《我们将如何死去,作为魏则西或是陈仲伟》的文章,以医生的视角直观描述了医患之间的信息隔阂:(魏则西死后)很多人说是某家搜索引擎和某家医院害死了他。你很难过。你的知识告诉你说,不是的,这个病到了晚期医生真的没办法的,国外的医生都没办法的。可是某个号称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网络应用和自媒体让你不敢说,……你担心,在你忙得什么都不知道,为患者解决令他们面目狰狞的疼痛时,一把菜刀在你背后举起,而你甚至不知道,举着刀的人是什么样子。

天堂里没有病痛,也没有医闹。有人说,也许大夫和病人终于可以更好地沟通了。但医患信息隔阂的矛盾,显然不应该留到另一个世界去解决。

                                                   (品途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