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尊师重道”去哪儿了?

pinweiyuedu 2016-05-19 16:50:13 堇 钰 总第219期 放大 缩小

以往说到校园暴力的时候,我们的理解还只是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以往说到高危职业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也是医生、记者这一类有性命攸关的职业,可如今再说到这两项的时候,教师竟也成为了问题的答案,这其中的心酸与无奈无不让人震惊。

近年来教师被学生殴打的事情时有发生。远的不说,就在4月19日晚,某博主在其微博中爆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一学校学生群殴老师的视频。视频显示,老师想要拿走试卷,学生不给,貌似学生态度恶劣,老师用右手拽住学生衣领,这时,从后面出现另一名男生将老师推到墙角,5名男生立刻上前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围殴中有两名男生手持板凳与板凳腿多次砸向老师头部、背部。视频显示,争执中共有4次短暂间断性围殴。看过视频后,胸口一股心凉的气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那种感觉迟迟不能散去。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尊师重道”去哪儿了?

在中国的传统中,尊师重道的观念由来已久。自三代以来,就有了尊师重道的观念。“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无论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还是“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尊师重道的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我们而言,不要说殴打,哪怕是对老师言语有所冲突都是无法想像的。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是如孔子般圣人的存在,学习好的自然与老师亲近得多,学习不好的也是尽量躲着老师,活泼一点的虽能和老师打成一片,但氛围也是其乐融融的。同学与同学之间闹矛盾了,最多也是图个口舌之快,逞个啥也不怕的能而已,至多有极个别动手打架了,也是叫社会上的人士帮忙在校外解决。即使如此,要是有老师出现在打架的地点,也必定是会在老师的威慑下一哄而散。老师在我们的心中感觉还是伟大的、值得尊重的。

可如今呢,跟老师争辩几句之后就动手打架,甚至殴打老师的事情层出不穷,似乎已经是自然而然、轻车熟路了。难怪乎,有人把教师也列为了“高危”职业。尽管目前的《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这些暴力事件在结果上,多数没有得到严肃的处理。而且,学生是未成年人,需要社会的保护,不满十四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们反而承担了“弱者”的角色。

当然,不能完全说如今出现的殴打老师的事件是学生一方的全部责任,也不能怪乎现在的舆论在面对校园暴力时对为师者的质疑。在社会信息化的当下,教师这个行业也是不断传来负面的消息——教师变相索贿,禽兽教师猥亵幼女、幼童等不胜枚举,“师”这个高大上的形象随着负面新闻的涌现而崩塌,以至于殴打老师的人,虽然也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但已远远没有了“大逆不道”的负罪感,为“师”不尊,又如何强求别人“尊”呢?

痛定思痛,“尊师重道”首先需要教师们首先要自尊、自爱、自重,切实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信任。而学生,则是关键。道德伦理的教育不能松懈,思想品德教育与实践要结合起来,才能引导广大学子明白和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真正做到以师为尊,循道而行。而我们的教育模式,也要反思,“不靠素质论胜负,只凭分数定输赢”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德智体美劳”不能光是口头说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