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接过这样的电话或者短信:某某某啊,你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某某某啊,你的邮包里有毒品;某某某啊,你的儿子因为嫖娼被公安局抓了……诸如此类,花样百出。有个女孩子上网求职被骗了钱,当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又在网上搜索“被骗了怎么办”,结果又被骗了,听起来像一出黑色喜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被这些诈骗信息搞得不胜其烦,更别提那些因为被骗而损失惨重的人。这几天,媒体上充斥着公安机关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的报道,看来,政府终于开始重拳打击电信诈骗了。
借助电信网络等科技手段,电信诈骗能轻易地跨地区、跨国、跨境实施,往往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把受害者的全部积蓄席卷一空。这种“不见面”的诈骗,提前策划周密,角色分工明确,操作流程精心设计。“银行卡透支”、“法院传票”、“社保、医保出现问题”、“有线电视、宽带欠费”,都有可能成为行骗的由头,骗子的演技之高、骗术之精令人防不胜防。
据公安部统计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3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件94起,百万元以上案件2085起。
大部分受害者没有对自己财产安全的保护和防范意识。由于通讯技术逐渐发展与成熟,电信诈骗者的骗术也越发逼真和熟练,防范意识薄弱的老人、妇女和青少年学生很容易上当。
其次,犯罪分子普遍认为他们以发布虚假中奖信息为手段的诈骗行为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就是摸准了受骗人的心理。他们不断挑起对方的欲望,让其相信只要按他们的小要求做就可以得到大收益,受骗者便会一步步走向布好的陷阱,最后按要求打钱给他们。
此外,电信诈骗者越来越高明的作案手段也让普通百姓难以甄别。如今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从早期的发布所谓中奖信息、骗取办理奖品所需的手续费,发展到假冒登记宽带用户地址、姓名,再到使用“网络400电话”,以及通过网上银行、POS机转账等转移赃款。
警方提醒,无论使用电脑还是手机上网,无论使用QQ还是微信,对陌生人发来的任何链接、文件,千万不要随意点击;在涉及资金方面,对于来自网上的任何转账、汇款要求,一定要与当事人当面或打电话核实确认;不在电话和短信中透露自己、家人及单位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万一被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不法分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绝不会在电话中提及办案事宜,也不会要求相关人员提供账户等信息。
电信诈骗已成“沉疴”,必须施之以“猛药”。一是既“有案必查,查实必究”,以严打的高压态势形成震慑,依法加大对电信和网络的规范管理、堵住诈骗犯罪的行骗渠道;二是强化与境外、国外的司法合作,鼓励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逐步压缩诈骗者的活动空间;三是完善快速打击机制,强化协同作战,提高办案效率,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