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斯通纳活过,而有些人只是没有死

pinweiyuedu 2016-04-29 16:38:02 蒋肖斌 总第218期 放大 缩小

王珊在读美国小说《斯通纳》的时候,正好和朋友讨论一个问题:自己将来的墓志铭应该怎么写?朋友说,有一种墓志铭特别绝望,就是“生于,毕业于,工作于,死于”,没了。王珊说,我死的时候,可不想这么无聊,但无聊、平凡似乎又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

斯通纳,看上去就是这么一个庸常的人。

作者在一开始就为斯通纳写好了墓志铭:他在一所大学教书,直到1956年死去,职称始终没有升到助理教授以上的级别;修完他的课后,记忆犹新的学生寥寥无几;凝聚一生心血的一部研究中世纪文献的手稿,在图书馆书架上无人问津。

然而,“定义”他失败的是我们,斯通纳自己呢?

“情节简单——故事基本都发生在大学校园,语言简单——没有任何脱离叙述需要的自我狂欢,这种圣经般的单纯,让《斯通纳》的可阐释范围相对宽广。”译者杨向荣说。

浏览完斯通纳的一生,眼前或许会闪过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里那个农村大学生,一直在努力,从未得到过回报;《世间已无陈金芳》里的农村姑娘,烈火烹油般地生活过,最终一败涂地。

 但斯通纳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失败者”。

读者耶桑说:“斯通纳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对工作是,对爱情也是。他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意识到自己没有选择的选择,意识到婚姻的失败……道理都懂,可它改变不了什么。他没有改变生活,他只是选择生活,与之共处,然后,物我相忘。”

读者王梦看完《斯通纳》,“哭成傻狗”。“突然看了这样一个典范:既不反抗也不妥协,既不上进也不放弃追求;把所有的力气都内向使,建筑一个持续一生的工程——一部研究中世纪文献的手稿。他死了,这个工程也就没了,其实在他活着的时候,也没人欣赏。”王梦说,“但是,他居然心理很平衡。他是一个毫无自我又完全为自己而活的人。他知道自己过了失败的一生,但还是认真地活着。”

龚琦说:“斯通纳活过,而有些人,只是没有死。”

杨向荣评价《斯通纳》是一本“风格正派”的小说。作者立意很正:斯通纳经历的悲剧没有丝毫怪诞的成分,全都来自生活日常;作者对爱情、婚姻、疾病、生死这些人生要素的描写,抱着非常严肃的态度,尽管斯通纳的一生没有灿烂过,但读完后,让人感觉并不悲观。“《斯通纳》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把美梦一一撕破。而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一直是隐忍、向上的,融化掉种种挫折。”

里尔克说过:“没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王珊读《斯通纳》的时候,想起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一部小说《刺猬的优雅》。人见人嫌的公寓门房勒妮,27年来在一栋住满达官显贵、精英分子的高级公寓里,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装笨、扮丑、耍粗俗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分。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却塞满了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