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微信朋友圈谣言:傍晚、寒暑假是谣言高峰期

yangguangbaodao 2016-04-29 16:34:37 总第218期 放大 缩小

《家长注意啦,新型毒品!专门针对儿童,千万当心,看到必转!》、《这7种肉,医生已禁,比砒霜还毒》……这些常在朋友圈里流传的文章,最终往往被证实是谣言。

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报告中选取了一些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甚广的文章,事实上,它们都被证实是谣言。

傍晚、寒暑假是谣言高峰期

报告显示,谣言发布的高峰集中在一天中的傍晚、一周中的周四、一年中的寒暑假。在这些相对闲暇的时间,人们更有空进行阅读和分享,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而在传播形式上,夸张的图片、惊悚的标题几乎是谣言的“标配”。约95%的谣言都未申请原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公众号编辑申请原创保护意识不强,但也很能说明大部分谣言都是公众号之间互相转载。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主任张志安教授表示,如果网民更多了解谣言传播的周期性和内容化妆术,就更容易识别和过滤谣言。该报告通过研究谣言的文本与传播特征,期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谣言、澄清谣言;通过了解谣言传播心理动机,期望能从源头上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继而消除谣言。

公募选题研究治理网络谣言

报告显示,这些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利用了人们不同的心理动因。如健康养生类、人身安全类、财产安全类的谣言,主要利用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奇闻趣事类谣言中,则包含了许多迷信内容,该类谣言同时包含焦虑与恐惧、希望与欲望两种动机。如此一来,不仅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网络生态环境。

张志安认为,谣言为了吸引眼球获得点击,常常夸大其词,故意唤起人们的不安与恐惧。不过,每条谣言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与心理动机,可以体现出公众对某一方面信息的渴求。因而,了解谣言、减少谣言、防范谣言,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对此,微信安全团队将联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宏博知微正式设立“辟谣研究基金”,以公募议题共同研究的方式,对网络谣言的研究者进行支持和资助,近期将会公布选题细则和具体要求。

微信安全团队表示,目前微信对于谣言的抑制已经初步有了体系,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今后,将持续积极联合各方,不仅要通过研究谣言的文本与传播特征,来更好地识别谣言、控制谣言;更要通过了解谣言传播心理动机,从源头上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消除谣言。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机构能够共同来维护网络生态安全,对谣言说不。                                

                                                            (东北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