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凌霄花和木棉

pinweiyuedu 2016-04-05 10:50:20 式 微 总第217期 放大 缩小

最近有个大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有近4成“直男癌”。有两万多男性样本参与调查测试,其中,符合“直男癌”标准的比例占到将近40%。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直男癌”、“暖男”、“男神”等等奇特用语作为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男生的标签,像旧社会划分阶级成分一样,流行起来。

“直男癌”一词最初源于网络,是对那些自恋、自以为是、略带大男子主义倾向、性取向为女性的男生的一种调侃。主要特征是审美基本为负,衣着品位恶劣而不自知,却自以为审美主流甚至衣着品位高级,发展下去可能有幻想症,以各种“无下限”言论刷新其级别。现引申为漠视女性价值、不尊重女性、物化女性、歧视女性,甚至限制女性自由,且自恋、自以为是、自作多情的男性。

有调查显示,70%的网友认为,自己周围就存在或是有潜在的“直男癌”患者。“直男癌”和前些年流行的“凤凰男”(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愤读书十余年,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男性)与“妈宝男”(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的、认为妈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男人,亦指那些被妈妈宠坏了的孩子。这种男人通常缺乏主见,没有自信)可以并驾齐驱,都是对男人的贬低性用语。

“直男癌”被认为有一个最经典最著名的理论,是他们最容易招惹批评的理论,他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女性受害者被侵犯,是因为她们穿得太少,或者太风骚,去招惹男人,总之是她们自己的错,而行凶者或许根本没有责任。

但是,不要以为男人们就好欺负,逆来顺受,他们也给女人贴了不少标签,比如“绿茶婊”、“拜金女”等等,针对“直男癌”,他们的反击是送给女人一个“女权婊”的称号,大家都是彼此彼此。作为患有“直男癌”的男人们对女人,尤其是那些性别意识比较强烈的女人,有着一肚子的抱怨,谁都认为自己的抱怨委屈到极致且合情合理不能被忽视,女人对男人的指责同样如此。

不得不说,人类很喜欢且擅长给别人贴标签,他们通过将别人标签化而得到一种暧昧的报复的快感。只要你发表过一些关于两性关系的言论,就很有可能被贴上“大男子主义”或者“女权主义”的标签,本来是中性的词语不知怎么的都带上了贬低的、侮辱性的意味。

凌霄花和木棉

“直男癌”一词的迅速流行,竟然已经引起了“外媒”的关注,他们甚至在讨论中国会不会因此而引起性别革命。

舒婷在她的《致橡树》一诗中提到了“凌霄花”和“木棉”两种女人的经典形象。女人站在男人身边,要么做攀援缠绕、“嫁鸡随鸡”的凌霄花,要么就做“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保持独立个体的木棉。当然“我”是后者,因为“我”认为前者是可耻的。

作家周国平曾经在微博上讨论两性关系,他说一个女人才华再高,若不肯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美感要打折扣。此言一出,批评排山倒海而来,最后周国平不得不删除微博以平息事态。然后某个大学教授也在网上发表对“女德”的看法,告诫学生要“嫁鸡随鸡”、“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

这些典型的理论恐怕连很多男人都不一定赞同,网友出离愤怒了,大声疾呼:救救“直男癌”。这场热闹甚至流传到了国外,日本杂志对此评论称,“这会引起中国的性别革命吗?”

最先进入“现代社会”的英国,两性关系一直都没有出现尖锐对立。英国文化既不十分强调雄性力量和男子气概,也不过分强调女性的柔弱和耻感,这种宽松开放的性别关系可以维持终生。所以,夫妻关系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婚姻中的朋友(married friends)。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剩女”一词倍感困惑,他们完全不理解大龄的单身女人怎么就会因此而被贬低,而这在中国,简直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言而喻的,不但男人认同,女人也不反对。我想,也许是因为她们太自卑了,别人扔过来的看起来被其他所有人同意的标签,自己怎么好意思不接受呢。

不过,“直男癌”一词,最初是来自英语straight man(异性恋),它很形象,指“不可救药”的直男做派,即推崇男性至上主义的双重标准,漠视或不尊重女性。按道理说,作为知识精英,周国平等肯定明白性别平等的道理,但言谈间却不经意流露出“直男癌”倾向。看来这个“病”不分地位和身份,稍不注意就会染上,搞不好很多人是与生俱来的呢。

这里是一些专家学者关于“直男癌”的理论分析:“直男癌”患者一般都相信一个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多少年来根深蒂固,落到性别关系上,更是如此。男性一定要像一棵橡树,高大挺直,女性必须如“攀缘的凌霄花”;当男性不像橡树一般高大伟岸时,就被父权体系贬为“不像一个男人”。因此,一些人潜意识里埋藏着对“不够直”的恐惧,由此而诱发出“直男癌”。

“直男癌”们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支配性男性气质”。在原始或农耕时代,这是正当的,因为男性需要在田地里多用力。但在一个现代或后现代社会,这个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了。1982年,人类学家对澳大利亚一所高中的调查揭示,影响性别气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物原因,还包括性倾向、阶级、经济、种族,等等。性别气质是多样的、被建构的,而两性关系,在橡树和凌霄花之外,应该还有更多的选择。抛弃生物决定论,从社会因素看两性关系,是现代性的视角。如果一个文化规定了某种性别气质是正确的,其他都是错误的,那么这个文化就不是一种现代、开放的文化。

“直男癌”自信“统治”宇宙

很多女生都对“直男癌”患者怀有强烈的鄙夷的情感,认为他们连“干净无异味”这点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却不厌其烦地对自己见到的女性品头论足,并提出完美女性的基本要求:皮肤白嫩、大腿匀称、小腿纤细、大胸蜂腰翘臀、头发柔顺、衣着清凉,但又不可太过暴露,细高跟忌坡跟、香水清新淡雅。当然,一定要长得漂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甚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女的。

他们对女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在他们的世界里:女生如果胖或者丑就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女生背个LV就是拜金女,对象找个老外就要被质问是不是觉得中国男人不行,看到女生素颜很漂亮就认为是整过容,化浓妆就是失足妇女,开20万以上的车从他身边路过,就怒骂女生被包养不知廉耻,女生工作努力获得提升,他一定会认为那是因为你和老板有不正当关系。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典型的“直男癌”患者病例。“今天和实验室学姐在我们校区吃饭,一个毕业之后服从家人安排的‘直男癌’加入了我们。得知学姐是女博士之后,他居然问:‘你一个姑娘家,读什么博士啊。’他接着补充:‘读博士,多辛苦多耽误嫁人生小孩啊。高龄产妇小孩问题很多的,你这是不为未来考虑。’他觉得自己可有道理了,又接着说:‘这是我爸妈说的,我以后可不娶女博士。’”

“直男癌”们对于所谓的“传统”(尤其是指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有着守护神一般的神圣的使命感,所以他们对于单身的“大龄”女人充斥着满满的恶意:“年纪这么大了,你还不结婚,还不生小孩,对得起你爸妈,对得起家里人吗?”有“直男癌”患者洋洋洒洒几千字,痛心疾首说中国女生找老外是因为民族自尊心缺乏。

“直男癌”患者都有着在很多女性(或者,还有很多男性)看来极其荒谬绝伦的价值观:

    美女都是“假”的

在“直男癌”患者的世界里,所有好看的女孩子都是p过的;发平面照的,一定都是美图秀秀过;敢拍动图的,全部都是整容过的!所有嫁入豪门的女孩都是爱慕虚荣,丈夫劈腿,自己在豪宅里独守空房、以泪洗面,不离婚只是为了钱。

    富二代、官二代都是纸醉金迷、酒池肉林的败类

“直男癌”们坚定不移、毫不羞耻地认为,所有比他们有钱、职位比他们高的人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因为老爸有钱,才会比他们爬得高,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钱买来的,包括女人(对了,女人都是拜金的、势利的,几乎没有例外)。

    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逢人必说“我妈妈说”,事事都听妈妈说,绝不忤逆妈妈,就连找媳妇也是照着妈妈的样子去找;妈妈说“一”,绝不说“二”,喜欢妈妈喜欢的一切,一部分的“直男癌”患者总是和“妈妈”如影随形。

“直男癌”和中国的性别歧视

外媒称,中国目前流行的一个词,即“直男癌”,让女权主义者看到了实现男女平等的希望。

2013年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50%的中国男性曾肉体或性虐待过他们的妻子。同年,联合国公布了一个数据:接受调查的998名中国男性中,22.2%的男性曾经强暴过女性。根据201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性别不平等指数,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全球187个国家中排名91,甚至不敌排名75的伊朗(不知道印度排第几)。

很吓人的数据,1000名男性中,竟然有200名是强奸犯。这说明你认识的男人中,10个就有两个犯过强奸罪(或者仍在作案),这比70%的网友认为自己身边或隐性或显性地存在“直男癌”患者可怕得太多,但却与他们关于强奸犯的经典理论不谋而合。

还有一些相反的统计数据企图描绘出一幅关于两性关系的美好图景,掩盖了真实生活中的性别歧视:大学里女生多于男生,女性在企业高管人员中占一定比例等等。但这些数据背后的真相是,有些专业严格限制招收女生——或者干脆不招女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揭示,超过72%的女性明显觉得“因为性别(歧视)而得不到聘用或提拔”。

微博上有一条新闻说,一个单身的女硕士求职时被招聘方以这样的女生不能稳定下来为由而拒绝。评论里网友为女性忿忿不平:如果你结婚了还没生小孩,那也是不能稳定下来的;如果你已经生了一个,那么有可能还要再生一个,那自然也不稳定;如果你已经生完了政策允许的两个孩子,那基本上说明你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对不起,我们还是喜欢年轻有活力有干劲的女性……

还有一种很普遍的观点认为,一个最令人不安的问题是,女性往往是她们自己最大的敌人。人们常听到事业有成的高素质女性自称不如男性,绝大多数人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甚至,不论是在中国的城市还是乡村,不乏有人抱有这样的观点:即使是不幸福的婚姻,也总比女性单身(大龄剩女)要好。他们坚定地固执地认为结婚比不结婚好,即使是那些事业成功又多金的单身女性,何况还有那么多普普通通、乏善可陈、面目可憎的大龄女人。祝福你的时候不会说祝你青春永驻事业有成,而是劝你赶紧结婚生孩子,免得碍眼。如果有女人高喊着“没有男人一样可以活得精彩”,他们就一个粪盆子扣过来:女权主义,臭不可闻。

金钱在这里(明明是在任何地方)扮演了一个绝对重要不可忽视的角色:女人看不起男人没钱、买不起房,整天就知道指手画脚,就像有人总结的那样:男人不怕穷,就怕穷且有戾气;男人鄙视女人拜金,太物质,动不动就搬出那条古老的谚语,有钱买不来幸福,或者举起道德的大棒让你选择究竟是要坐在宝马上哭还是在自行车上笑,回答得不对就一棒子下来,让你没有翻身的余地。

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国社会被追求一种“焦虑的财富”的潮流深深地困扰着,使得数百万单身青年被剥夺了追求浪漫爱情的能力(其实,我觉得他们并不缺乏浪漫的细胞和幽默感,因为他们可以毫无理由地在诸如“521”、“1314”这样的日子里赶集一样地扎堆去结婚,然后又以别人想象不到的速度为中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做着贡献);中国现在的婚姻规则使得许多婚姻变成了一种无爱的性别和财富交换。

在婚姻中,妻子负责满足丈夫的各种需求,丈夫则负责为家庭提供如房子、车子之类的物质保障。很讽刺的是,像周国平这样的中国直男在日常生活中放任追求男性特权,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责备中国女性“太现实”,不配有爱的婚姻。一方面,他们厌恶准伴侣的物质要求,另一方面,无法容忍妻子与自己享有平等的地位。就像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黑人主持人肆无忌惮地讽刺亚裔。一方面,他们因为本国警察无辜杀害黑人青年而抗议,另一方面,他们又要从对亚裔的歧视中找到种族歧视的优越感。

这些男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在中国的父权社会中他们一样也是输家。除了无爱婚姻,中国男人几乎很难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事务和养育子女中来,因为这些都被认为会损害他们的男子气概,而且也由于政策缺陷和结构上的歧视而受到阻碍。比如,中国的女性可以休 98 天的带薪产假,而中国男性则根本没有产假待遇。因此,很多男人们顺理成章地在家庭中缺席本应属于自己的场合,推卸一些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借口。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