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2015,谁娱乐了你

yangguangjujiao 2016-01-18 14:52:26 式 微 总第212期 放大 缩小

2015年娱乐圈照旧热闹欢乐,少不了的绯闻和炒作、喜结良缘或小三插足,百花争艳,花无百日红,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娱乐了别人,也娱乐了自己。

以“爸爸”为首的各种真人秀遍地开花,以《大圣归来》、《捉妖记》、《老炮儿》为代表的国产电影,和以《琅琊榜》、《芈月传》为代表的国产电视剧,让观众过足了瘾,也对国产制作有了信心,间或还有《小时代》、《后会无期》、《刺客聂隐娘》这样的小导演、大导演制作的充满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

这一年娱乐圈最大的“亮点”是吸毒的明星越来越多了,一个接一个地掉进毒品的大坑里,不论之前的“公益大使”做得多么正义凛然,还是之后痛哭流涕表示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做戏都绝对做到十足。

言归正传,既然是年终盘点,当然少不了年度流行语的总结。如今流行语的传播几乎全靠网络,所以又叫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上流行,在网友中口口相传,网友们时不时拿来调侃讥笑自嘲一番,既解了闷,又宣泄了一些郁闷之气,不过有些专家看不过眼,认为有些热词太俗、格调实在不高,比如曾经火爆一时的“屌丝”一词就不止一次地被高雅之士批判过,但是“屌丝们”依然只是笑笑不说话,阳春白雪又哪里懂得下里巴人的乐趣。

十大年度流行语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城会玩(城里人真会玩);怪我咯;小鲜肉;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wuli(韩语,“我们”的意思);狗带(英文go die音译,意思是去死);主要看气质;duang(你还记得它吗?)。

各个网站或调查报告调查或评选出来的十大流行语并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是这些。到了这个时候,这些曾经的流行语基本上已经不再流行。有的本意是美好的,但因为说得太多太滥,最后华丽丽地变成了让人恶心的词汇,还有的本身就很低俗,被人鄙视嫌弃。

但是,不管怎么样,流行语就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一个时代中(或者至少是这一年当中)的各种人、各种现象、各种面貌。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也发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除了“获得感”、“互联网+”“、创客”等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词汇外,“任性”、“宝宝”、“颜值”等网络流行语也都上榜了。

举个例子来说,从各类网购节催生出的“剁手党”,到社交网络捧红的“网红”;从寓意天马行空、想象奇特的“脑洞大开”,到强调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式的“主要看气质”,网络上的流行语,无不源自每一个人的普通生活。

有专业人士总结了与新闻、评论等舆情载体相比,网络流行语的典型特征。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并非全是偶然,某一个词句能够流行,除了简单形象、新奇别致、诙谐有趣外,往往还反映了某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最能触动公众心理,感染性强,推动舆论升温发酵,具有特殊的传播效果,从而爆炸性地传播开来。因此,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反映了社情民意和社会心理,就像是一曲“集体大合唱”。比如,“躲猫猫”、“范跑跑”、“开胸验肺”等曾经在热点事件中形成的热词。并且,网络流行语具有很高的“可复制性”,从网络段子、网络造句、网络歌曲到文章评论、相声小品、影视剧目、日常闲谈等等,随处可见这些流行语。

粉丝经济时代到来

相对于那些精良制作的电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票房几乎全靠粉丝支持,是近年来电影界新出的一朵“奇葩”——“粉丝电影”,指粉丝经济造就的电影制作,于2015年达到极盛时期,比如《小时代》系列、《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等等。有人指责这类电影粗制滥造、枯燥空洞、没有意义,可是人家说,我有那么多粉丝支持、我票房高,你不爱看拉倒。就好像观众质疑某部电影,该电影导演表示“你能你上啊”。面对那么多疯狂的粉丝,你只能感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至于电影是有意义还是没意义、是有价值还是没价值,现今大概只有票房能够说了算。

郭敬明也算是一位偶像级人物,他的电影作品《小时代3》被批剧情太渣,充斥拜金主义、像“长版MV”;而通常被视为他的对头韩寒的作品《后会无期》则被认为主线太单薄,故事太复杂,像“汽车微电影”。这两部在夏天上映的电影,各自的粉丝群体为了自己的偶像线上线下摇旗助威,口水相向,精彩程度绝对不输于大银幕上的较量。

两位少年成名的青年偶像,都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群体,在微博上更是数千万人次关注的大V。万千宠爱之下,电影成为他们证明自身才华和号召力的另一领域。于是,在前两部赚得盆满钵满的前提下,《小时代3》票房目标超过5亿元,初试身手的《后会无期》更宣称已过8亿。

“粉丝要什么,我就给什么。”郭敬明表示,《小时代》系列一开始,他就给他的粉丝们定义了这是一部“来自未来的爆炸”的电影,他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他非常自信确定年轻人要什么——那些奢侈品情结、光鲜亮丽的外表、画外音叙述体的忧伤、放肆狂妄地挥霍生命,甚至是柔美到喜欢穿斗篷的花样美男,都是粉丝们在大银幕上享受到的福利。可是,其他观众看到的却是——肤浅甚至有点病态的青春、偶像剧的路数、MV式的唯美,华丽的视觉展示背后是故事的苍白。有网友戏称“粉丝电影=脑残电影”,粉丝电影背后的狂热与分裂也有目共睹:有粉丝去电影院连看五六次偶像电影的极端行为,也有粉丝群体制作大量花边小礼物号召路人支持电影。  

2011年暑期档,凭借电视剧《宫》走红并拥有大批粉丝的杨幂出演了国产惊悚片《孤岛惊魂》,该片的投资不到500万元,却创下9000万票房,让“粉丝电影”第一次显现出惊人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类型片,“粉丝电影”以粉丝群体为精准的目标观众,一般制作成本较低,但是回报较高;而以2013年“快男”选秀和“选秀十年”为题材的《我就是我》虽然有着纪录片的严肃包装,可从一开始就是从粉丝钱包里掏钱;和他们同台角逐的还有从微电影升级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除了它的前身《老男孩》有8000万忠实的观众,“神曲”《小苹果》的拥趸也是相当庞大,有观众进影院的原因仅仅是喜欢这首歌,这但是也无可厚非;2015年春节档,拍摄期不到5天、总投资不过3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爸爸去哪儿》,凭借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与同名电视节目的收视惯性,票房一举突破7亿元。

迄今最成功的“粉丝电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三部曲,以超过10亿元的总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甚至让电影的生态发生了改变——电影不但可以由非专业人士拍摄,可以拍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好恶,甚至可以拍得根本不是电影。能够把电影拍得不是电影,是好还是不好,谁也不能妄下定论。

而对于自己的电影《小时代》系列被冠上“粉丝电影”的名头,郭敬明很不以为然:“这太狭窄了!”;而面对自己的新作《后会无期》是否也是一部“粉丝电影”的追问,韩寒不置可否:“是不是‘粉丝电影’真的不重要,只要是好电影就行了,我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奋斗。” 

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你拥有的粉丝量。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困惑:内容乏善可陈,口碑参差不齐,但似乎只要拥有足够的粉丝,什么都能火。质量好不好、制作是否精良、演绎是否用心,对于目标粉丝来说,这些统统都不是问题,在这个消费行为背后只有一个原因:我喜欢、我爱。

专业导演还在坚持过去从电影学院学来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市场和观众却选择了《爸爸去哪儿》、《小时代》这样新语境和新表达方式的电影。有人说,观众为了电影以外的理由走进电影院,这是中国电影今天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大家都爱小鲜肉

如果要说一个2015年娱乐圈最鲜明的特点,那应该就是“小鲜肉”横行。

“小鲜肉”一词用于形容男艺人,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一般是指年龄在12岁-30岁之间的性格阳光单纯、长相俊俏(这个最重要)的男生,会卖萌、会耍帅,有颜值、有气质。代表鲜肉为吴亦凡、Tfboys、鹿晗等等,还有体育界的小帅哥宁泽涛。

而其中以Tfboys组合三个小男孩为代表中的代表。三个小朋友均出生于2000年左右,最大的也只有16岁,这个少年组合自出道以来赢得了大量的粉丝,拥有极高的人气,用“红得发紫”来形容应该也不为过。让我不理解的是,这几个小孩子身体发育未完全,谈不上什么帅气有型,但是他们的粉丝竟然大多数是比他们年长的女生,大姐姐对小弟弟们疯狂追捧,有人说,这是因为女人的母性之爱,让她们喜欢比自己年龄小的偶像。

2015年年初,盛传四小鲜肉陈伟霆、鹿晗、吴亦凡、宁泽涛组合《致青春》节目将登陆春晚,虽然最终和观众无缘,但“小鲜肉”这个词儿算是被官方正式化了。随后的一年时间,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那一张张粉嫩的脸,听到粉丝的尖叫声。

最近上映的电影《老炮儿》中吴亦凡一出场,周围一片“好帅啊好帅啊”,对于粉丝来说,看一眼满足一眼,那是他们的男神;电影里突然出现的Tfboys,他们所做的就是被认出、被尖叫。小鲜肉李易峰演冯小刚的儿子,其他的一切都可以被忽略,最重要的是曝光和被拥戴,“粉丝帮我去投票,我觉得这是他们应该为我做的。他们还要做灯牌、为我尖叫,这是他们的职责。”

一张张颜值无敌、年轻无辜的脸,在粉丝蜜罐里成长起来的蜜糖。前一辈的帅哥们星途没有这么坦坦荡荡,所以陈坤对自己狠、黄晓明为摆脱“花瓶”形象拧巴至内伤,甚至有人自毁形象,只求导演和观众看中的是他们的演技和气场,他们都既有颜值又有气质,但是那个时候(好像离现在也并不太远嘛)这些远远不够,必须有演技才能可能得到机会女神的青睐。可是,眼前这些小鲜肉生来就不需彷徨,貌美如花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挣钱养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