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雷剧不雷还要翻越几道鸿沟

banyuesudi 2016-01-04 17:33:30 集月音/特约撰稿人 总第211期 放大 缩小

对中国电视剧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自2000年后,中国电视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收视群体,吸纳了源源不断的资金,电视剧的产量也攀升为世界之首。然而这表面的鲜花掌声,却遮掩不住背后的贫瘠与枯萎。如同潮水般涌现的电视剧泥沙俱下,真正脍炙人口的精品好戏屈指可数,一些佳作明珠暗投惨遭埋没,在更多泛不起一星半点水花的平庸之作之外,还催生了一种新奇怪诞的门类——雷剧。

雷剧,是“雷人的电视剧”的简称,在具体的归类上,没有官方定义,没有鉴别标准。该名词的发明者网友们,笼统地用它来指代让人震惊、哭笑不得、感觉不舒服、漏洞百出的电视剧。这种一般意义上品质低劣的电视剧,正好遭遇了网络时代,大众娱乐文化解构、反权威、自我嘲讽的趋势,反倒成为聚焦关注度引领当下潮流的风向标,尽管扑面而来的没有美誉只有铺天盖地的嘲讽。简而言之,就是以低劣为卖点、以骂声当荣誉、以审丑为目的,雷剧们距离传统意义上的精良之作,仿佛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品格如此的电视剧当道,显然不是电视产业健康的发展路径。要改变当下电视剧制作水准普遍在低位徘徊的状态,首先需要反思雷剧的前世今生。

雷剧都雷在哪里

雷剧们都很雷人,雷的原因是它们总能全方位地挑战观众的审美底线,给予观众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换句话说,这些成品电视剧,在制作的各个细节上,都矫揉造作、粗制滥造到了极限。

雷剧们的一鸣惊人,经常会表现在备受争议的人物造型上。这种争议,不是考据学或者时尚感上的追求出现分歧,是从根本上颠覆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经意或者不经意地在追求低俗和怪诞。曾经声势浩大、花费奢靡的新版《红楼梦》,就将怪异造型进行到了极致,剃掉眉毛、贴着铜钱头的黛玉宝钗,别管造型设计师曾经有多少荣耀,也阻止不了观众的愤怒和嘲讽。这种挑战审美底线的人物造型使得新版《红楼梦》成为雷剧的一大标杆,甚至被网友戏谑为“红雷梦”,在骂声中草草播出过一轮后迅速被人遗忘。

其实,一般而言,观众大都很宽容,很多电视剧人物造型、场景设置虽有争议,也不是一定就会像新版《红楼梦》一样被钉在耻辱柱上不可饶恕。观众们更无法忍受的是剧情的荒诞不经。电视剧的灵魂是剧本,而雷剧们另一共通的缺陷是没有灵魂。从情节来说,不管是历史戏说还是时装军事,雷剧往往剧情离奇没有逻辑,这种天马行空没有内涵,不是深刻的反讽也不是独创的思路,为离奇而离奇,最终陷入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低俗和难堪。前两年霸占荧屏的一系列抗日神剧堪称是各种低俗剧本的集大成者,徒手撕鬼子、石头砸飞机、飞刀胜枪弹,还有美女色诱、多角恋情“增光添彩”,奇葩的情节战胜了物理定律超越了生活逻辑,让观众哭笑不得。

从台词来说,雷剧的对话有时过于直白粗糙夸张生硬,既不贴合人物性格,也难以推动情节正常开展。有时候人物不合情境的台词,于故事本身冲突太过强烈,反倒产生了戏谑效果,又经由网络文化的二次解读和传播,成了网络流行语。比如偶像剧《杉杉来吃》里一句“承包鱼塘”的台词,本意是恋人间表白心迹的比喻,因为于当时主人公所处的情境相比太过跳脱,结果一夜之间红遍网络成了热词。

可以说,雷剧已经成为网络文化戏谑反讽的一大创作灵感,而雷剧遍地的观感大概也颇受此影响。不过不能否认的是,雷剧往往成批出现,结集为军团。这是因为,优秀剧本的匮乏、创作灵感的消失,使得模仿和改编成为电视剧创作时的主流。

表现之一是翻拍剧的盛行。在2010年,电视剧的翻拍率达到了50%,像《亮剑》播出不到5年便被翻拍。而改编的新版本都避免不了流俗,既挖掘不出全新的内核,又不甘全盘拷贝,于是求新求变以致走上歧路。近几年,翻拍的新版,不管是重拍的《红楼梦》、《西游记》,还是再创作的《还珠格格》、《天龙八部》,尽管打着“超越”或者“致敬”的旗子,但招来的往往是观众们抚今追昔的骂声。灵感枯竭的原创能力,不会因为翻拍而得以挽回一点颜面。

表现之二是跟风模仿。从家庭伦理剧、都市爱情剧、古装偶像剧,到谍战剧、军事剧,几乎每部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都会刺激一大批同题材的模仿者蜂拥面世。《暗算》、《潜伏》带动起了谍战剧的“井喷”,据媒体报道,在高峰期,半年里就有50多部谍战剧在多家电视台播出。如此大批量的复制生产,不但粗制滥造是避免不了的,还有极端“同质化”的倾向。东拼西凑、草率成章,哪怕猜中了观众的期待心理,也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毕竟,不是每个带翅膀的都叫天使,也不是每个间谍都是余则成。

谁滋养了雷剧

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是,观众们不吝口水花样吐槽各种雷剧,而荧屏上接踵摩肩的还是雷剧军团。谁在滋养这些劣质电视剧的野蛮生长?

当下,影视行业筹资平台完备,资金纷至沓来,一些电视剧的制作,动辄耗资过亿。这在支撑电视行业欣欣向荣的同时,也绑架了电视行业。也就是说,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资本的逻辑成功压制了文化的逻辑。

资本逻辑典型的表现是,以最小化的成本来博取最大化的利益。具体到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一则表现为对翻拍和模仿的过度青睐,因为重走经过市场检验的道路是最经济的,而独特的原创,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而且操作起来耗时费力,这不得不让一些急躁的资本望而却步;二则决定了剧本、造型、场景等细节粗制滥造的程度,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是,很多电视剧剧本其实是由报酬微薄的枪手组团拼凑的,所以才会出现雷剧里荒诞离奇的发展、夸张生硬的台词、前后抵触的情节。

资本的逻辑还表现在对市场的盲目追逐。不像欧美日韩这些业已成熟的电视工业,制作体系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中国剧组,控制资金的制片方一般掌握着主导的话语权,他们试图以市场需求为指标,但是却难以明了文化市场的运行规律,结果造成了电视剧里的种种尴尬。比如重金邀请的明星不适合角色,不但没带来人气反而被质疑水准;比如为追求收视率,故意强化低俗刺激的画面和情节,最终偏离了真实生活;比如为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强行在台词中掺进网络流行语,简单粗暴的代入和运用,不但不讨好反而被网友指责抄袭。简单来说,就是外行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来指导内行,结果造成后续一系列的脱轨。

很多人认为电视剧的制作尊重市场是正常且合理的,没必要苛责,但关键在于,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其实是失衡的,垄断经营是电视剧产业的常态。决定收视率的因素中,所谓的“优质”平台比什么都重要。有报道称,在2013年全年收视前50的剧当中,湖南卫视占了14部,江苏卫视的12部紧随其后,央视一套也有11部,由此可见平台的重要性,你播什么,观众就会看什么。这些无所顾忌的“优质”平台很多时候会沦为雷剧“根据地”。

除了资本的横加干涉,电视剧行业里走偏了的创新也是造成雷剧泛滥的重要原因。当然因为国内电视剧的表现形式其实是有不少限制的,从题材到内容、从播出时间到播出时长,条条框框限定了各种类型剧的边界,所以制作者为了突破常规,只能在有限的形式里去不断试探底线。不过更多时候,制作方或者编剧的剑走偏锋,是为求新求异引人关注、为噱头、为卖点,想象无度,试图不落窠臼,却坠入了更深的陷阱。

电视剧行业欣欣向荣,作品数量爆发,但质量却在下降,江流奔涌,泛起的是无数空洞的泡沫。大家对于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缺乏正确的共识,他们是务实的,却将实用主义应用过了头,他们凭经验操作,但短短的时间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有限的,结果混淆了对电视剧优质与低劣的基本判断。无论如何,雷剧横生、精品匮乏,是一种不成熟的电视工业形态。只有摆脱当前低级粗犷的生产模式,翻过雷剧这道鸿沟,电视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生机勃勃的未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