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扎克伯格豪捐,目的就是避税吗?

yangguangjujiao 2015-12-16 15:52:44 封寿炎/特约撰稿人 总第210期 放大 缩小

几乎跟所有重大新闻一样,这次围绕小扎(扎克伯格)豪捐的舆论也没有形成共识,而是互相撕裂,甚至南辕北辙。小扎未能幸免的是,万能的阴谋论同样套到了他的头上。人们按照美国现有的税制,条分缕析、细细计算了小扎捐与不捐的利弊,最后得出结论:小扎此举绝非为了所谓的慈善,而完全是自私自利的避税行为。这下好了,既得了实惠,又赢了善名,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的一箭双雕。

连豪捐450亿美元的善举,都被人给予“负分”的恶评,真是让人无语。然而,阴谋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就是你很难去证伪它。那些查无实证的事情,尤其是人们心底深处的动机奥秘,除了当事者本人,有谁能够猜得准、说得透呢?何况现在还加上了“用数字说话”,瞧,捐款避税的收益,确实是比不捐款纳税的收益大。铁证如山,相信的人自然更加深信不疑了。

富可敌国,但俭如大学男生

心理动机既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所以小扎到底是为慈善还是为避税,旁人真不容易代入角色,妄下结论。但起码我们可以从比较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入手,然后按照常情常理,去做一点推理和判断。

小扎不热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这一点应该已经为世人所共识。虽然富可敌国、誉满天下,但这个年轻富豪保持着一颗难得的平常心。年轻、娃娃脸、永远的灰色T恤;廉价汽车、朴素节俭、朝气蓬勃——他如今的形象和生活,和一位普通的理工科毕业生无甚差异,甚至就像一名走在大学校园里的理工科学生。物质财富是极具诱惑力的,华车豪宅、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轻而易举就能腐蚀人们的意志和心智。小扎在拥有巨额财富,并且他的财富仍然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一如既往,保持质朴低调的生活方式,这恐怕不是生活习惯,或者道德品质就能解释的。其背后必然有着更深刻的价值观约束,就是他对于财富、私人生活、精神追求和物质享受,必然有着深刻的认知,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遵守、践行这些精神理念。

价值观是人们内心最深层次的精神活动,它对人们的行为影响广泛,并且不会轻易改变。对小扎来说,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他的工作、他的事业改变着世界面貌,改变着信息传播,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生活,进而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些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也许是最激动人心的吧。至于物质财富,倒像是工作事业带来的副产品,而不是目标本身。这样一个人,会不会处心积虑去算计,然后以慈善之名捐款,却行避税自利之实?

爱女诞生,更加心怀感恩

扎克伯格深爱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陈,并且非常重视家庭生活,这一点几乎人尽皆知。小扎被中国网民戏称为“爱妻狂人”,在工作之外,他几乎与爱妻形影不离,甜蜜恩爱。有关他们俩人的恋爱和婚姻,也一直流传着种种美谈,比如著名的“100分钟之约”:两人每周都要约会一次,单独在Facebook园区以外的地方相处至少100分钟。甚至在小扎接受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邀请的时候,这个“100分钟之约”都要雷打不动地执行。

对爱情、婚姻和家庭视同生命的扎克伯格夫妇,一直都无比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然而,命运并非永远都垂青于他们。在最近终于诞下爱女之前,他们经历了三次流产。其中的艰难痛苦,若非当事人根本无法体会。当经历了漫长的渴望、等待,也经历了无数挫败之后,女儿终于如天使般降临,那种狂喜和感恩之情,除了当事人,旁人又怎能体会?一对沉浸在狂喜和感恩之中的父母,愿意尽自己所能,使女儿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之中,这种心愿和情感真的那么难以体会吗?

在等待孩子降临,并且经历三次流产的漫长时间里,小扎夫妇又经历了什么呢?因为频繁流产,他们跟医疗卫生领域有了广泛深入的接触。他们得知,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因为疾病以及其他的健康问题,深深陷于不幸人生的泥潭之中,看不到希望,得不到拯救。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通过推动医疗技术的研究和进步,有许多疾病是能够治愈的,有许多健康问题是能够解决的,那些深陷于不幸泥潭之中的人们,都有可能获得拯救,重新过上健康的、幸福的生活。俗话说“同病相怜”,一个深陷于不幸之中的人,最能够体会另一个深陷不幸者的心境,也最愿意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小扎夫妇虽然在事业和财富上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三次流产的经历,本身就是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女儿的降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望和狂喜。如果他们愿意为医疗事业做点事情,更多像他们一样曾经深受挫败、深陷绝望的人们,就有可能像他们一样重获希望,甚至梦想成真——如果是你,你会说“YES”,还是会说“NO”?

善政与美德形成慈善合力

当然,促使扎克伯格夫妇决定豪捐450亿美元这个重大决定的,应该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更可能是多重因素作用的合力。他们自身的经历、心路历程、情感动机、价值观取向,给豪捐这个行动提供了内在的逻辑合理性,美国的税制,则提供了外部的逻辑合理性。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互相结合、互相强化,就更容易促成豪捐这一重大决定。

有句俗话说:“坏制度使好人也做坏事,好制度使坏人也无法做坏事。”人们的行动,归根结底要在一定的制度框架、法律规范之下展开,时时处处都受到制度力量的约束和规制。所以,永远都不要片面高估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修为能发挥多么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没有彰善罚恶的法律规范,只强调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很多时候恐怕是无济于事的。在这方面,美国的税制确实为富豪投身慈善事业、热心公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使那些乐善好施的富豪获得制度的奖偿,那些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则可能因为制度的规制反而吃亏。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美国规定了极高的遗产税。在美国,把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作为遗产,毫发无损地让子孙后代继承,这种美梦想都别想。高额遗产税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贫富过度分化,并且在代际之间形成贫富分化的复制和传承效应。

众所周知,市场是效率优先的机制,最高的效率,就能获得最高的经济回报。市场竞争的效率优先机制往往导致马太效应,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如果财富很容易形成代际继承传递,那么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马太效应就有可能愈演愈烈,最终危及社会基本公平,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从根本上损害全社会的整体效率。高额的遗产税能够有力调整贫富分化在代际之间的复制传递。通过征税,富人的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再由政府进行再分配,增进整体社会的福利。然而,由政府主导的财富再分配未必高效,它甚至有可能是低效浪费的。我们看到,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政府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但并不必然就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相反,如果把财富资源交给专业的机构,由他们去管理、运营、投资和分配,反而可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因此,美国在征收高额遗产税的同时,又提供了一条规避税收的渠道。那就是只要富人愿意将财富捐赠给慈善等公益事业,就可以免征相应的税款。是将财富以税收的形式,交到低效、浪费,甚至不受信任的政府手中,还是以善款的方式,捐赠给专业、高效、信誉良好、美誉度高的慈善机构,甚至干脆自己成立慈善基金会,亲自监督甚至深度介入基金会的慈善活动?当这两个选择摆在面前的时候,不少富豪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后者。

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富豪中,乐善好施者遍地皆是,各种慈善机构数不胜数,很多慈善机构都管理运营着天文数字的善款,而且继续源源不断地获得各种捐赠。富豪界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夫妇和巴菲特等人,甚至做出了裸捐(捐赠个人全部财富)的承诺。如今,接近做出裸捐承诺的富豪,又加上了扎克伯格夫妇。

可见,对于小扎豪捐450亿美元的善举,完全没必要猜度其背后是否存在阴谋论,也不必搬出美国税制来为阴谋论作证。美国税制和富豪慈善并非矛盾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恰恰相反,这两者之间,正是体现了外在制度法规的良政善治,与内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完美结合。一种善的制度法规设计,让人性中的善念善行获得了外在依托和保障,从而更加牢固、更加坚定不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