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全面二孩”因何而来?

yangguangjujiao 2015-11-19 10:08:22 李 妍/特约撰稿人 总第208期 放大 缩小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傍晚时分,有关全会的消息推送此起彼伏,人们很快注意到了会议公报中的一个细节:“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又一次重大的人口政策调整,意味着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至此而终。一时间,“全面二孩”的消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朋友圈呈刷屏之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放开“全面二孩”,让很多人惊讶。因为就在7个月前的全国两会,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被问及全面放开二孩时还表示:“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时间表没有。”为何如今中央又突然迅速放开全面“二孩”呢?

在各种有关全面二孩的解读中,生育率低、老龄社会危机、刘易斯拐点隐忧……成为政策放开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情况向十八届五中全会作说明时,就做出了这样的表述:“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也对中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显然,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放开二孩”更多是对当前人口问题新变化的一种政策应对,是对人口发展规律的及时把握。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全面二孩”也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在。近些年来,因为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失独家庭”、“未富先老”、“老无所养”等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困扰着一些家庭。放开二孩,开始成为一种民意呼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面二孩”也是一次对国民生育权利的呼应,是对民心民意的应答。正因为此,“全面二孩”的消息在五中全会公告上甫一公布,就立即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讨论。

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既是有利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选择,是应对人口问题的必然举措,也是对民心、民意的及时呼应。现在,既然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已出,要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效,回应民意期待,除了要满足人们“愿意生”的意愿外,公共管理者恐怕更要思考,如何做好配套服务,搞好政策兜底,让人们“生得起”、“养得好”,让政策更有温度、起到效果。这恐怕才是全面二孩实施之后,需要公共管理者迫切着手思索的议题。

生育权的呼唤

今年7月19日,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让全社会震惊。杭州失独老夫妻的悲凉境遇,是中国众多失独家庭遭遇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期严格倡导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失独家庭的悲剧大面积上演,一些家庭深陷终生绝望和痛苦折磨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就显示,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100余万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平均每天有一个班(40-50人)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离开人世。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的作者杨晓升也曾列出数据,说明失独家庭悲剧的出现,并非一家一户的问题,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

失独家庭的悲剧,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育政策。许多人呼吁,如果不能调整、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为那些成千上万想生育两个孩子的“70后”、“80后”夫妇,提供再生育政策保障,失独家庭悲剧还会不断上演。

失独引发的家庭悲剧,只是人们呼唤生育权的肇因之一。事实上,实施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也逐渐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单独家庭结构的诸多弊病:比如单独家庭的亲情需求往往处于失衡状态,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伴儿,性格易孤僻,不易跟人协同合作,也容易被宠溺骄纵,这对性格养成常常会有不良影响;独生子女往往承载了家庭的全部希望,这导致他们在学业上往往压力过大,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养老问题,也常常让独生子女压力山大,因为养老不仅涉及到金钱花费,也事关精力牵扯,现在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也在变相证实着独生子女无暇照顾老人之痛。

这些单独家庭的现实问题,最终都汇聚成了公众对生育权的呼唤,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民意吁求。或许正因为此,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仅仅两年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严峻人口问题下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全面放开二孩,不仅是民意的吁求,更是当下人口问题面临严峻现实的选择。要看到,当前,中国人口政策面临的最大问题早已不是人口太多、生育率太高,而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处于中等偏下、城镇化远远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过低的人口生育率开始导致人口红利提前终结,并带来了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普遍降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的生育数据表明,符合该政策的家庭的生育意愿并没有达到预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到,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全国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截至2015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为15.4%。这意味着,在经济社会条件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情况下,国人的生育理念和生育的意愿已经发生巨变,很多符合二孩条件的夫妻,生育意愿已经很低,“不愿生”成为很多70后、80后、90后的选择。

超低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带来的是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据2013年中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透露,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标志中国已经进入事实上的“老龄社会”。它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生育率降低也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有调查显示,当前中国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近年来,“用工荒”从沿海城市蔓延到内地,低端劳动者工资普遍上涨,这些都是人工红利消失的佐证,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显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是应对当前人口危机的必然选择,将会对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如此表述全面放开二孩的意义: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正所谓“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个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再到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生根,直至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中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走过了三十余个春秋。时间指针所指向的,是社会人口问题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面对人口问题新变化,我们只有拥有科学的超前意识,为公众服务的兜底意识,去回应民生关切,解决人口社会问题,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政策善意,让国计与民生都得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