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在微信上干这10件事,你的人脉迟早要被聊坏

yangguangjujiao 2015-10-15 16:55:40 总第206期 放大 缩小

微信早已横跨多个年龄层成为主要通讯工具,在职场中也承担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对微信的印象还停留在两个人聊天的情境。

在微信普及职场的当下,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私人聊天时代,以至于出现问题,甚至因此吃大亏。以下是职场上使用微信的10个禁忌。

1、天真地以为聊天是两个人的事

截屏功能对于今天大多数人已经是个炉火纯青的技巧。A某人与B某人聊到某爆炸话题,B随即截屏并发送给C某人,C兴奋扩散。这套流程是如此的普遍和随处可见,已经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造成了无尽的麻烦和后患。在整个过程中,A与B都是欠谨慎的。A被B泄漏的对话,在C的传播中等于被广而告之,可能被脑残挂到朋友圈,也可能被好事者晒到公众论坛。

这些C们其实根本不能信守不再传播的诺言,C的传播可能让某位想要讨好A的人将截屏图片直接传回A本人,不经意间A与B的关系就结下了深深的隔阂。如果A与B的聊天涉及到对D的评论,就更麻烦。今天任何在背后议论人的聊天记录,最终都会被摆到当事人D面前。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私密性的时代,所有的文字记录都要作好被全世界审视的思想准备。在职场中,若传播内容属于需要保密的信息,或是你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某段聊天的存在,建议拨打对方手机。(而不是座机,尤其对于部分金融机构从业者,座机自动录音是监管机构的强制要求)手机被录音的概率则要小得多。大部分人手机中并无电话录音功能,即使有,也未必能及时开启。

2、以为所有人都喜欢用语音沟通

微信的语音功能实在是浪费时间的一大法宝,但由于方便顺手,越来越多的懒人爱用。其实文字已经是最有效率的表达方式。给定同样的内容,语音增加不了任何额外信息,反倒是会出现大量的前言不搭后语和口语废话。再加上些口音、打嗝、地铁报站、嗯嗯啊啊什么的时不时干扰一下信息读取,沟通效率反而被拖累了。那些动辄四五十秒的语音连着几条过来,非要你停下手里的事和在听的音乐,从头到尾听完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耳朵凑上去要是不够快,还会变成免提,方圆十里都听见了。

3、随意拉人到微信群

我询问过许多人,包括我在内,其实特别讨厌有些根本不熟的人没经过允许,也没有提前告知,就把自己加进某个微信群。许多人忽视了微信群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其实微信群是我们除了朋友圈之外,跟特定目标对象的第二次公开连接,其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和自己不熟悉的人评判自己的依据。

随意将人拉进群,等于把对方放到一个被人审视的舞台上,那真是说话不好,不说也不好,让被拉者非常为难。

情商不足的人,还会以为拉人入群是在为对方提供价值,却不知给人带来风险和困扰。群中情商不足的人,会以为和某人在一个群里,就产生了某种微妙的连接,感觉自己就和对方“在一个圈子里了”,甚至去微信点名,@对方出来回应自己。却不知,很多人之所以会有电话恐惧症,却不怕短信,就是因为同一件事情,前者意味着未知、风险和速度,后者意味着调整、适应和缓和。经常@别人来回应,是无形中给对方套上了时刻关注群内消息的义务,而这只是群内活跃人士的一厢情愿罢了。

4、“在吗?”“有时间吗?”“能麻烦你一下下吗?”

问这种问题的人,实在是很让人困扰。职场使用微信的要义在于高效和迅速。

如果明明有事却只跟我说一句“在吗”却没有下文,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等,承担不对等风险的一方在被问者,这是非常让人不快的事情。那些请求,可能对被问者来说,是一份本可以不接的任务、可能会牺牲他的休息时间、可能需要他亲力完成,不管怎样,这种提问的方法,都无异于把压力的皮球踢到了对方脚下。

如果对方是无意义搭讪,人家点进去查看就要承担回复他未知要求的风险,对被问者而言是一种心理压力。这种毫无信息量的、拐弯抹角的沟通,是一种对对方的困扰。他如果对你回应,那么他就必须承担接下来你要说的未知的信息的风险。

5、以为截屏可以立此为证

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一定会出现牵涉到金钱往来和协议安排的情况,许多人以为截屏就可以立此存照,但其实不然。单单一张微信截屏,既不能证明图片本身是从手机直接截屏而来,而不是软件生成;也不能证明文字没有被删减篡改;更无法证明对话对象不是用了同样的昵称和头像的赝品。

为此我曾经专门提过一个问题,“要怎样能够证明一张微信聊天截屏图片的真实性?”

根据网友的讨论结论,技术派认为企鹅从理论上是可以给每条微信盖一个PKI数字签名的,没有私钥的人不可能伪造数字签名。但也有人认为,腾讯本身不具备进行公证资质,只能作为证人出具相关证据。就目前而言,我们尚未听说企鹅有这项业务,所以无法依赖企鹅进行验证。

比较可行的选项,是让公证处出具电子证据保存证明。但由于微信可以自行删除对话中的一部分,所以公证处也只能证明对方说过某些话,而不能证明对话的完整,所以证明力是有限的。如果涉及特别大的金额或事宜,根据业内人士的意见,甚至要及时让公安机关或律师出具申请到司法鉴定所进行提取固定来保全证据。只凭自己手机那点截屏,是远远不够的。

6、在朋友圈里转载立场过于鲜明的观点

一般来说,较为敏感的,一是政治话题,二是价值观评判。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类话题的争议性。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左中右,转载一些非常情绪化、立场过于鲜明乃至偏激的网上文章,属于明显的站队行为,其观点要么得到支持,要么被人在心里默默拉黑。

7、频繁转载恶俗低智商的信息

在朋友圈中我们觉得一个朋友低俗或脑残,往往不是说人本身有问题,而是在于他传播和分享的信息,由信息再反衬出人。职场中的微信要用得谨慎,其实是一种克制自我表达欲望的让步和妥协。尤其当朋友圈里人开始多起来以后,信息的传播从个别特定的好友转向不特定受众,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作为一个信息发出点,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就已经体现了你本人对于不同信息的理解程度、态度立场、趣味偏好等。这些东西是朋友圈中各路朋友对你构建印象的碎片。 

其实越是品味差的人越是致力于传播。因为存在感是一种基本生理需求,就和饿了渴了是一样的。一部分人在生活中长期得不到存在感,只好在朋友圈用拍照、秀自拍、晒娃的方式找补。朋友圈如果太过非主流、哥特、怨天尤人,暗示自己情伤难愈需要关怀,次数多了,会给人以心智残缺、不够成熟的感觉,对职场形象颇为不利。

8、习惯性滥用个性化表情

我知道许多人爱用个性化表情,现在各个群里也经常有这类东西可以分享和下载。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不是每个上级和客户都会真心欣赏得来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在职场中,在工作内容交谈里滥用表情来沟通可以说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禁忌。有一些年轻人之间能理解的,貌似打情骂俏的表情,在职场微信群里更是极为忌讳,这是因为这会让原本严肃的工作任务和必须存在的权力感被弱化。职场上的微信交流,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的好恶。

9、无意义灌水 信噪比过高

微信群的信噪比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群里总有那么一拨人天天灌水,这种过多的杂音干扰了我们对于重要信息的筛选。可能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有许多群逐渐变得不再活跃,从每天刷屏变成了几天才有个转载或是偶尔才有别小广告。这种群就已经是“死群”。

微信的新建群默认是不保存到通讯录的,一旦群里有人没随手保存,又懒得往回翻,就些人就会新建一个完全一样的,然后所有新对话就转移到那个群了。我已经有无数组成员完全一样的群了。

但现在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群内的发言质量、发言者的素质越来越不受控制,真正核心的成员不得不另外新建一个排除掉原群其他人的小群。时间一久,那些上百人的大群就只剩下无意义的灌水,成为越来越多无人说话的死群。

10、和同事、合作方、客户交浅言深

职场微信之所以普及,是因为是微信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实现工作信息流的高效和快捷的流通。但依然不能忘记需要借微信投射出你积极、健康、严谨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如果工作关系发生在上下级、甲方乙方之间,嘻嘻哈哈、满嘴跑火车容易给人极其不靠谱的印象。此外,因为表达信息成本更低,更要注意内容的谨慎和保密。因为不知道你所说的内容,会不会哪天一不小心成为了被截屏的主角。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