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女性的生存环境仍然不理想

banyuesudi 2015-10-15 16:43:18 总第206期 放大 缩小

1995年9月,全世界妇女云集北京,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那时,田健是一位38岁的母亲,独自抚养着自己固执、调皮的女儿。

那时,她没有亲耳聆听希拉里·克林顿在大会上所做的主题演讲,也没有见到全球的女性主义活动家们。她没有在现场,去感受那些关于改善女性权益的计划和许诺。

但是,在田健自己的故事里,却全然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挣扎与奋斗。田健的祖母经历了日本侵华时期的苦难,她的母亲也历经艰辛。现在,20年之后,田健和其他的中国妇女一样,既为中国妇女运动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又为今后的发展感到忧心忡忡。

今年9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北京召开世界妇女大会20年活动上进行了演讲。事先发布的官方文件流露出了积极的态度,文中对于中国政府为推动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尽管中国在改善妇女生活、福利及健康水平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情况依然十分复杂。整体而言,与此前相比,中国妇女在经济、文化、健康上都有了明显进步,但专家认为,和男性相比,中国女性发展正在遭受重创。

“尽管女权主义者奔走疾呼,20年过去了,中国女性的生存环境仍然非常不理想。”密歇根大学专门研究中国妇女运动的助理教授王征如是说。

“中国妇女的确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情况又发生了倒退。”《剩女:中国性别歧视的复苏》一书的作者洪理达表示。

对于田健来说,她今年已经58岁了,感觉就像走回头路。

田健生于1957年。正是大跃进带来饥荒、绝望的年代。她的家人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了下来,却再次陷入贫穷,靠卖鸡蛋和清理铁道为生。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田健没有上大学,而是进了公社。1980年,她开始在一家机械厂工作,然后进入了一家文化中心,最后又换到一家博物馆工作,直到退休。

田健是幸运的。在毛泽东时代,男女同工同酬。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许多工厂私有化,很多人,更多的是妇女,发现自己失业或是无法在私企的新世界与他人开展竞争。1990年,77.4%的城市劳动年龄妇女有工作。到2010年,这一比例跌至60.8%。

田健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于小红本的毛泽东语录以及毛主席的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耳熟能详。1993年,她遭遇婚姻危机,离了婚。这在当时还十分罕见。直到那时,她才发现,天已经塌了。在独力谋生的过程中,她备受轻视,备尝艰辛。

田健的女儿出生于1986年的寒冬。1998年,田健曾给一家报纸投稿。文中,她回忆了自己是如何辛苦抚养女儿,教育她自强。“一直以来,我对她的希望就是:不畏严寒,始终保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她如此写道。

田健的女儿如今已是一名29岁的女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她还是一名儿童时,数亿中国人就已经脱贫。现如今,妇女生育死亡率大大降低,受教育的机会则大大提升。

田健的女儿从小学起一帆风顺,在大学读了法律专业,现在经营着一家科技创业公司,生活不算富有,但十分开心。和母亲相比,她有了更多选择,无论是穿什么,还是干什么。

但她仍备感受挫。中国经济的腾飞创造了巨额财富,但财富分配却并不平均。中国是全球贫富差距最为显著的国家,而妇女在收入分配上被甩在了后面。

官方数据显示,在1990年,中国城镇妇女收入为男性的77.5%,2010年,这一比例为67.3%。收入差距还只是一方面。在房地产所有权上,女性同样处于弱势地位。

令田健女儿更为痛恨的,是她所说的“强制的婚姻观念”。

父母就婚姻大事对子女施加压力已经不是新鲜事。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性别的巨大失衡,数百万人结不了婚。这使得中国政府对适婚妇女施加压力,敦促她们在27岁前嫁人。

田健的女儿说,她和她的朋友接收到的信息是,做女人要“聪明,但不能太聪明;强大,但不能太强大;要让丈夫有面子,但不能比丈夫还能干”。

“我经常被人教育说要结婚,如果不结婚就说明我标准太高。可是我为什么不能有个高标准呢?”

她妈妈温柔地打断了她:“你必须有。”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