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看淡“体制内”优势是一个伪命题

yangguangjujiao 2015-09-28 16:07:44 总第205期 放大 缩小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受访者认为体制内工作的优势在削弱;51.7%的受访者认为只要适合自己,无所谓体制内外。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于海波认为,“大家对体制的重视程度降低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年轻一代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看重个人发展,更考虑自我的兴趣和理想。”寻找年轻人择业和体制的关系,此种分析方式当然有其道理。不过在我看来,单就新闻中的数据而论,并不能得出清晰的结论。

首先,“82%的受访者认为体制内工作的优势在削弱”之数据,大有漏洞所在。新闻中更准确的表达是,“调查显示,24.0%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体制内的种种优势与以前相比明显削弱,58.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削弱,13.7%的受访者认为不再有优势”——换而言之,倘若按照新闻所述来计算,其实有95.7%的受访者认为,体制内的优势正在削减甚至是消失。坦率而言,此种结论不仅与新闻报道不符,亦不符合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与感知。

退而言之,就算有82%的受访者轻看体制内优势,就能代表体制内外就业正在变得没有区别了吗?体制内外的差别其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工资、收益方面的差异;第二类是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异;第三类则包括社会声望、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这两年来,伴随着行政治理力度的加大,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灰色收入和过高福利的确在压缩,但整体而言,体制内人员相对普通的劳动者,其整体优势仍存,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堪。

最令人反感的,并不是体制内存在着什么“优势”,而是资源或改革力度总是在向体制内习惯性倾斜。政策制定与红利分享,依旧在格外眷顾那些有着“铁饭碗”的人,如此才导致了社会对“体制内”的不满。

 “82%受访者轻看体制内”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我能理解围观者对此的欣喜情绪,那是对身份平等的向往。何为体制?大处着眼,体制指的是某种存在,与制度安排、政治文化乃至社会伦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体制内还有多少优势,从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须经由持续改革,让体制内外都能平等享受时代和发展的红利。

                                   (深圳晚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