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样的出走,不一样的心思

yangguangjujiao 2015-09-28 16:02:26 李松林/特约撰稿人 总第205期 放大 缩小

1983年,歌手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异常红火。歌中唱道,“岁岁年年风水都在改变,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你是个道道地地的聪明人;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你是个匆匆忙忙的现代人”。曲谱里的社会现象,30年后正沿着“走出体制”的路径,生动上演——甚至,有人直接声称这是新一轮“出体制记”。

2013年以来,各行各业开始出现“久别重逢”的人才流动,其中尤其以公务员群体、一些知名官员、体制内媒体人为代表,“个人地位+媒体聚焦+公众探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出体制记”。

公务员“向钱看”?

自新一届中央整顿吏治、反腐肃纪以来,有关公务员群体辞职或转行的新闻就没消停过。《中国青年报》长期关注此类话题,今年7月28日该报将目光锁定在上海。这个走在中国改革前列的城市,在今年半年内,竟有多名厅官相继离职——3月19日,原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卫明离职;7月9日,原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离职。7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凯的名字从外办官网上消失。据悉,这名45岁的副厅级官员系主动辞职,辞职后的去向或为一家民营金融机构。

虽然该篇报道表示上述厅官的离职“和‘八项规定’无关”,但明白人都知道,在吏治束紧、正风肃纪劲风的大环境下,经济因素的确很重要。近日,备受关注的山东济宁市长梅永红辞职就是典型一例。据报道,梅永红的下一站是深圳一家做基因的民营科技公司。辞职之突然,身份切换之快,落差之悬殊,引得舆论争先恐后想要一窥究竟。要知道,梅永红可是堂堂正厅级地方官,是5年前中组部特意筛选的66位赴地方锻炼的中央厅官之一。

而在梅永红“突然辞职”的背后,并非没有“伏笔”。据报道,今年“两会”期间,梅永红就曾对媒体直言太累:每天工作10个小时,月收入只有7000块钱,而下面的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收入才3000多,“还赶不上在工厂打工的”。由此看来,梅永红的离职更多可能是因为“穷”,以求换个行业,实现自我价值与薪酬的“正相关”。而这种“贫穷说”,也变相得到了《人民日报》的佐证:9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直言“近三年政治风气打破了‘体制内幻想’”、“变化自然是显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反腐、狠抓作风,党内风气为之一新,公款吃喝、滥发福利等现象变少了,官商勾结、左右逢源的空间大大缩小。”

虽然,国家正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薪资,但相比对吏治环境、自我价值的权衡,选择“离开体制”到体制外淘金的,梅永红恐怕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媒体人爱“尝鲜”?

公务员群体在“出走”,媒体人也没闲着,尤其以央视为代表。国家电视台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激起惊讶无数。回望去年以来,央视的人才流失可谓“惨重”。李咏、崔永元、柴静、刘建宏、毕福剑、杨柳、申方剑……近日,郎永淳和张泉灵的相继离职,更让不少网友在微博打探“央视怎么了?”

其实,央视还是那个央视,只不过,作为个体的人观念变了。张泉灵的“离职心路历程”,可算是另一种类型。这篇一经发布便广泛流传的自述,让人们看到,除了金钱,“出走体制”还有另一种动因、另一番模样。

9月9日上午8时,张泉灵发表长微博《生命的后半段》,首次公开证实离职央视:“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我想,重来一次。”简单六个字,意味着挥别过往,迎接新鲜和挑战。在这篇自述中,有几句话值得反复阅读:“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跳出鱼缸,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其实是需要勇气的。”“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而张泉灵在文末不忘自曝下一站是合伙创业,“紫牛基金的合伙人”。

而在张泉灵之前,崔永元、刘建宏和申方剑等早已开始“尝鲜”。崔永元回归中国传媒大学任教,刘建宏加盟乐视网体育频道,申方剑则选择了PPTV。这些“尝鲜”,虽然多少并未彻底与传媒行业挥别,但也进入了新环境和新形态。

对于这些名利双收的媒体人来说,金钱的多寡或已并不重要。媒体人有敏锐嗅觉、渴望自由和强烈的好奇心,“出走体制”更多是对新领域、新事物的渴求和追逐。

践法者患“综合症”?

在此股“出走体制”的潮流中,法官、检察官等群体的离开,也十分抢眼。相比官员的烦恼、媒体人的某些情怀,司法官员的“出走”更像患上了“综合症”——待遇因素、职业压力、职业尊严、职业期许……

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据媒体报道,最近3年,上海司法系统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2013年,上海法院辞职的法官超过70名,较2012年有明显增加。据调查,这部分离职法官中,不乏中级法院副庭长之类的业务骨干。某基层法院有10名法官离开法院,其中某庭甚至出现“集体出走”现象;2014年共有105人离职,其中法官有86名。值得注意的是,这86名法官中,有17个审判长;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法院已有50人选择离开,其中包含18名法官,一个季度的离职人数已近去年一半。如此数据,令人咋舌,也十分刺眼。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普遍认为,司法官员相继辞职,主要缘于报酬和工作压力巨大。但如今,司法改革已经开启,人才流失状况仍未得到较好纾解,原因何在?在《司法改革来了,法官为何还要辞职?》一文中,作者谭敏涛给出了六个主要原因。首先,法官职业尊严不高,社会对法官的尊崇度不够;第二、法官职业保障不足,待遇不高;第三、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难以落实,审判权易受权力干涉;第四、法院杂事过多,地方政府摊派给法官太多与审判无关的事务,导致法官难以专心实务,无心在提升审判能力上下功夫;第五、法官审判任务繁重,案多人少的矛盾几乎成了多数法院的常态,但法院行政人员却相对轻松;第六、民众对司法不信任,案结事难了,导致法官怕当事人“闹”而不敢判。

由此可以看出,司法官员的“出走”,多与现行司法体制相关。司法体制改革是否精准到位、法官职业尊严和司法公信力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司法从业者的去留选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