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科幻何去何从

yangguangjujiao 2015-09-21 08:59:50 集月音/特约撰稿人 总第204期 放大 缩小

近些年,国内的文化出版市场越发冷清,而比冷清的文学更寂寥的,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幸运的是,刘慈欣的《三体》夺得美国“雨果奖”,像一声春雷炸醒了寂寞已久的中国科幻文学,也映照出了中国科幻发展历程的坎坷崎岖,让不少人开始思考,未来的中国科幻到底何去何从。

重新定义中国科幻

《三体》的获奖,给了当代中国科幻作品一次机会,让它们能够向普罗大众展示自己的优秀和成就。之前,中国科幻的受众范围非常狭小,仅仅局限在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圈子里。而中国普通读者心目中科幻小说的形态,还停留在一个多世纪前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时代,诸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之类的经典作品却已经滞后于现世科技的小说,大部分时候,它们仅仅被视为青少年科普启蒙的读本。而《三体》作品本身的优秀,以及其所获奖项的世界级规格,突破了既往中国科幻小说自我封闭的墙壁,让大众以此为契机开始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科幻作品,重新定义心目中的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一方面需要遵循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阐释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当代成功的科幻小说都在深刻思考未来科技的无限应用和发展,往往还会构建起一个惊心动魄的全新世界和观念体系,而《三体》这类的国产作品,还会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进全新的未来世界。一般来说,当代的科幻小说,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它其实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交叉地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类型文学。所以,讨论科幻小说的未来,必须考虑到它的独特属性。当下的现状是,主流的严肃文学,对科幻小说基本上持排斥的态度,比如《三体》曾被推荐申报2011年茅盾文学奖,而刘慈欣本人认为获奖无望,干脆婉拒。在科学界,科幻则会遭遇过度的贬低和偏见,比如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多年来坚持开设科幻小说专栏,消息传到国内,许多人过于震惊以至于认为这是谣传。而独立于文学和科学之外,国内专门针对科幻作品的银河奖,在大众读者中影响力过于微弱,除了表彰和鼓励作者,对于国产作品的传播,作用并不显著。

因而,中国科幻的未来,需要建立在我们对科幻文学的正确认知和定位之上。扶持科幻作品的发展,自然要将其视作一种独立的类型文学,设立专门的奖项,专注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文学界可以有限度地接纳科幻,科学界承认科幻隶属于科技活动的一部分,这些观念上的转变才能带给科幻小说地位和影响力的真正提升,拓展科幻小说立足的土壤。科幻的发展空间扩大了,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才有可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

科幻始终是小众的

不过,对科幻文学的未来,对其可能到达的极限,我们还需要保留清醒的认识。

在西方国家,尽管科幻文学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类型文学,科幻小说相比其他的小说门类,一直都是弱势和小众的。比如科幻界的最高奖项,“双子星”——雨果奖和星云奖,针对的都是Science-Fiction & Fiction,也就是包括科幻文学和幻想文学。浏览历届获奖名单,雨果奖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声最大的获奖作品应该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星云奖最知名的应该是《指环王》三部曲的电影剧本,其他耳熟能详的作品《冰与火之歌》、《美国众神》等等无一不是奇幻小说。而真正的硬科幻作品,比如《安德的游戏》,即便对科幻文学甚至科学、未来、宇宙的世界观有再深远的影响,在号召力上也不能与这些幻想类文学相匹敌。

从受众上来说,即便在美国这个科幻文化相对发达的国家,真正的科幻迷也是少数群体。还以雨果奖为例,获奖作品由世界科幻协会会员投票选举产生,今年收到的有效选票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也仅仅只有2122张,而注册成为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从会员数量和活动参与度来看,科幻爱好者没有占据社会主流,科幻文学也不是贩夫走卒下里巴人口耳相传的大众爱好。

但是,科幻文学在美国的成功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这个小众的类型文学,形成了相对强势的中坚力量,有足够规模的读者圈子,能支撑起丰富并且优秀的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说不断崛起,同时还产生了一定规模的社会影响力,甚至被好莱坞的电影人追捧。

所以比照美国科幻的成功,讨论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期待科幻的全民热度是不切实际的。最美好的前景应该是,正视科幻小说对国民科学素养和理想的价值,纠正我们传统文化里对科幻的轻视态度,支持科幻作家的创作。鼓励科幻作品的商业化,关键是形成配套的扶助链条,滋养专业作者——培育行业编辑——推行专门的经纪模式,以成熟的运作扩充科幻圈的规模。最理想的结果是,在国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忠诚读者,形成良性循环的科幻圈子。当然达成这一目标的根本还是要依赖整体土壤和环境的营造,比如科幻接受度的提高必须仰仗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比如正视科幻小说的价值需要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渗透骨髓,比如科幻作家的百花齐放必须有完善的原创保护机制作为基本保障。整个背景和语境的彻底转变,还需要时间来慢慢浸润。

走向主流的捷径

展望科幻小说的未来,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现今书市和出版业普遍低迷。多年来,国民阅读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文学市场越发萧条寂静。即使几年前,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掀起了所谓的“莫言热”,一时间莫言的作品洛阳纸贵,但喧嚣过后,留下的仍然是文学市场的没落和沉寂。这次刘慈欣获奖,同样也带动了《三体》和他其他作品的销量,但是一阵热闹之后的结局大约也很难脱离“莫言热”消逝的轨迹。

不过,不论是刘慈欣的作品,还是其他科幻小说,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适合影视化。科幻小说里丰富斑斓的想象和异想天开的情节,非常适合通过影音来呈现。如果电影工业足够发达,电影技术足够先进,以特效还原并展示科幻小说里前沿的概念和宏大的世界观,远比文字的平铺直叙更震撼人心。而影视作品,是最主流的大众文化之一,尤其在中国,相比科幻文学的非主流和出版业的整体低迷,影视市场正处于繁荣上升的时期。

作为科幻文学的衍生,科幻电影电视剧却不像科幻小说那样小众和弱势。在国内,科幻英剧《神秘博士》和美剧《迷失》都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同时很多科幻题材的好莱坞大片在国内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从早期的《黑客帝国》,到前几年的《盗梦空间》,再到去年的《星际穿越》。这些科幻巨制,除了创造出票房奇迹外,更引发了民众对科学幻想和前沿探索的思考。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大众对科幻文化并非是完全排斥和贬低的,反而在不断积累渴求。所以打通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之间的壁垒,创造一条顺畅的衔接通道,是普及科幻文化带动科幻小说发展的终南捷径。

其实无论是科幻作家还是影视圈,早就意识到这一捷径的存在。几年前,刘慈欣曾经向知名导演推销过他的《三体》,而《三体》获奖之前就已经成为电影行业炙手可热的题材,现在,不但《三体》改编而成的电影已经拍完,其他作品《超新星纪元》和《乡村教师》的电影版权也早就卖了出去。可惜的是,国内影视界科幻的热度目前仅仅停留在刘慈欣身上,其他的科幻作家仍旧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如果国产科幻作品影视化的路线明朗起来,衔接起科幻小说的创作和科幻影视的产出,成效将显而易见。一方面,国产科幻的影响力会持续扩大,带动形成固定且忠诚的科幻迷群体,这是中国科幻小说未来持续发展赖以依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影视化的成功会带给科幻作家一定的经济回报,这将极大地鼓励科幻人才投入基础创作,带来中国科幻创作的繁荣和热潮。

总之,《三体》的获奖,让阳光第一次照进寂寞冷僻的中国科幻世界,但是其积极意义不宜盲目夸大,比如乐观断言中国科幻将迎来温暖的春天有些言之过早。不过这次获奖也是良机,至少照亮了未来中国科幻创作可能通向的坦途和理想境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