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三体

yangguangjingpin 2015-09-21 08:42:25 总第204期 放大 缩小

最近,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火了,获得了一项国际大奖——“雨果奖”,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次。据说,这个奖项就相当于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而这里的雨果不是写了《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的维克多·雨果,而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

说起科幻,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作品出奇得少和不受重视。一直都在说百花齐放,一些所谓文学作品,比如网络文学、穿越文学等等,虽良莠不齐,但势头越来越猛,不论是网络上的点击率,还是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都在积极地由“非主流”向“主流”迈进。唯有科幻作品,长久以来孤独地坐在冷板凳上,默默无闻,但也孜孜不倦。

长期占据中国银幕的是海量的美国科幻片。相比中国总是不停地拍摄历史片,美国则盛产科幻作品,所以,有网友讽刺调侃说:这是因为一个没有未来,一个没有历史。那么,现在,凭借《三体》的获奖和大热,中国的科幻文学是否能迎来出头之日?

作为对科幻文学不感兴趣的我来说,总是觉得那些科幻大片看起来就像小孩子过家家,自己臆造出怪兽,然后再把它打败,或者把自己想象成超人,出去打抱不平没事找事,最后,不但打败了坏人,还抱得美人归。美国的科幻电影就像胸大无脑的美人,观赏度和票房都是有的,但是,没什么思想和深度,只要能赢得观众的口哨声和掌声就可以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依靠特技填满大部分的场景,效果足够震撼,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全程秀肌肉,毫无实质性内涵。

除了科幻片,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看的动画片,也是对想象力要求很高。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很多都是打怪兽,保卫地球;中国的动画片则大多是教育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

又有人痛心疾首地说,中国人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这全要怪应试教育、怪高考、怪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似乎是中国一切不美好的、不足的东西存在的根源,所有明枪暗箭都可以把它当做靶子。

而依我看,这是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氛围不同,为什么孔子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呢?你说是不是?

某种文学作品的出现、流行、兴盛,甚至衰落,都需要配合整个大环境和文学氛围(大环境和文学氛围反过来也要配合它们)。中国的文学环境给了科幻文学更多的限制和不利条件,需要写作者做更多的努力,披更多的荆斩更多的棘,才能走出一条大道。重点是有人在做,有人在努力,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