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英教育哪家强?

yangguangjujiao 2015-09-02 12:45:24 总第203期 放大 缩小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让中国不少民众兴奋的中国基础教育强于西方基础教育的新闻了。2009年,上海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勇夺世界第一,震惊美英等西方强国,一下子让中国民众感到扬眉吐气。3年后,上海学生再次夺得该项目全球第一,顿时让许多国人觉得“都说外国的月亮圆,看来还是咱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最好”。不过这些还不够。今年3月,雄霸上海教辅书市场20多年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一课一练》将登陆英国的新闻让一些国民激动不已,而且中国一些大牌教育专家也按捺不住激动。现在,中国老师竟然登陆英国名校,让英国“熊孩子”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式教育。 

对中国和国外教育有深刻认识且能冷静思考的教育专业人士并不会因为这些骄人的国际成就激动,也不会对教育的未来盲目乐观。关于《一课一练》攻占英国教辅市场,基本是出版社的商业行为。英国各地各校办学普遍独立,英国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所以《一课一练》的英国市场前景应该先观察再说,不宜当时就感性地欢呼雀跃。 

客观而言,中国教育当然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对学生严格的纪律训导和训练,但与此同时也有严重不足。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受一个国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化注重权威和服从,学生不可以“造反”质疑老师,必须要听从老师的说教,成为“听话的”孩子;西方文化则注重表达自由,学生不但可以大胆质疑老师,而且老师和家长也非常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和批判。正因如此,西方中小学生自由散漫,考试成绩不如中国同辈人。但是,他们上大学后,在学术上的成就却更好,也许是因为学术成就仰赖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国学校教育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学校教育的长处和短处,不可盲从。中式教育不应成为权威和威权的代名词,中国的孩子也不应成为没有欢乐童年的“人肉考试机”。让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多玩,让他们在玩和做中学习;让中学生飞扬个性,学会批判性思维、独立自主认识,放飞想象力,激活创造力。这并非是教育崇洋,而是在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学习和借鉴。 

中英教育哪家强,这不应该是一个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互相取长补短才能让中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强国。其实,一个国家的强大与普通中小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否全球第一并没有太大关系,让孩子们多学习现代社会基本常识,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或许意义更重。 

英国汉普郡波亨特学校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Neil Strowger)说,中式教育枯燥乏味、缺乏想象,并且训导过多。此言并不尽然。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中国中小学教育优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那就更是贻笑大方了。我们不应该被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的成绩蒙蔽了双眼。虽说把中国学校称为考试工厂多少是夸张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弱势方面,而这恰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光明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