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BBC邀请中国教师赴英,一场预设立场的真人秀?

yangguangjujiao 2015-09-02 12:40:59 总第203期 放大 缩小

英国老牌电视机构BBC在8月4日播出了一集名为《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以下简称“中式学校”)的“纪录片”,顷刻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引发了舆论地震。节目形态十分新颖:5位来自中国的中学教师在英国某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抽取50名英国九年级学生,严格按照中国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一个月的实验教学,并在一个月后令其与其他同级学生进行能力比照,试图在所谓的“中国式教育”和“西方式教育”两者间决出个高下。

“凶残”的中国教育?

国际社会主流观点映射“中国威胁论”

BBC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视机构,你不得不佩服其将文化资源转变为话题的能力。节目的一炮而红是在国际社会关于教育的两种主流观点的支撑下实现的:一是多个竞赛和评定显示中国中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普遍胜过西方中学生(可参见相关报道);二是中国的教育为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依靠“死读书”的学习方法和严苛的管束来确保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这两种主流观点相辅相成。对西方观众而言,它是“中国威胁论”的典型话语——中国人正是以这种残忍、凶恶甚至“不人道”的方式,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和价值构成了竞争,甚至超越。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一话题又关乎每一个人感同身受的童年记忆,那种束缚感和无力感,以及对命运的叵测和未知。

BBC如其一贯的做法那样,在节目的开头即强调搞这一实验的背景,那就是英国孩子在未来即将面对中国孩子的挑战,而中国的孩子则会使他们“找不到工作”。

BBC“中国学校”是档真人秀?

预设场景的一场教学“变形记”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档节目并不由自主卷入这场对“中西方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的时候,有一个基本事实需要厘清,否则我们的讨论将建立在不准确的假设之上而成为无效的对话。那就是:这档节目究竟是一档什么类型的节目?

请注意,我在第一段中给“纪录片”三个字打上的引号。这档节目是BBC二台在8月4日晚9点播出的。相较偏向流行口味的BBC一台,二台的精英化色彩更强,并因播放过大量有影响力的纪录片而为人所知。在英国的主流电视信息网站whatsontv上,这档节目也被归入“纪录片”类别。

因而,国内的很多观众无疑是将其当作纪录片来看待的。可实际上是否如此呢?众所周知,纪录片通常以客观冷峻的手段对社会现实予以精确的呈现,其在理念、实践和伦理规范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查阅资料可知,“中式学校”实际上是由BBC本身发起并组织的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BBC不但是录制和播出方,也是其所“记录”的现象的肇始者。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看上去总是有那么一点古怪的纪录片,其实并不是纪录片,而是我们中国观众已经非常熟悉的另一种节目类型——真人秀。从节目的创意和表现,再到具体的拍摄与剪辑方式,这档节目都符合典型的电视真人秀的形态特征。

它“搞了个实验”(也就是预设了场景和赛制),又寻找了若干“素人”参与者(5位中国教师和50位英国学生),以摄像机全程记录其真实状态,并在剪辑的过程中对冲突性情节予以强化。其叙事和表现风格几乎与英国两档热播的“保姆真人秀”Supernanny(第四台2004年首播)和Nanny 911(独立电视台2004年首播)如出一辙。

它所呈现的,是拥有不同阅历、视野和文化背景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交流、冲突与谅解,因而也就对与儿童有密切关系的人(主要是家长群体)产生了吸引力。

中英教育冲突被放大?

戏剧化表现是真人秀最重要元素

“中式学校”正因其真人秀的类型身份,我们才在节目中看到大量被放大的戏剧性的因素。而国内舆论关于这档节目的探讨议程,也就被设定成了“冲突范式”,充斥我们视线的是新闻媒体惊呼“中国老师被英国学生逼疯”或“英国学生被迫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这些显而易见的对立情绪。

参与节目的一位中国教师在接受采访时称,真实情况并不完全如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很多人被片面的报道和BBC精心剪辑的预告片所误导。而对中国现行城市中小学教育体制有所了解的人也会知道,节目中所设计的“12小时在校时间、50人的大班、严格的淘汰机制、分数决定一切、只让学生抄笔记”的所谓“中国式教育框架”,也并不完全符合实情。

BBC制作这档真人秀的宗旨,当然包括对不同教育体制和学生的成长方式的比较和反思,但不要忘记,它终究是一场“秀”,而“秀”的本质在于对场景的人为预设,以及人在摄像机镜头前的戏剧化表现。

既然如此,“中式学校”在中国引发的舆论反响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当然也不是。BBC的这档真人秀无疑是优秀的,它所引发的中国人对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宏大的社会语境的反思,有着十分重要的当下意义。

只是,这种讨论应当建立在确凿的事实和科学的假设的基础之上,切不可被电视娱乐塑造成“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孰优孰劣、一决雌雄”的简单逻辑。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发与传承都基于一套自洽的价值体系,而全球化的本质理应在于不同文化价值间的平等对话。然而这档节目的对话规则是由英国的BBC而非中国的传媒所引导,不过,这档有点儿意思的真人秀,倒也给中国的舆论、中国的媒体与每一个中国人提供了耐人寻味的警示。

   (常江,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导师 腾讯传媒派)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