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BBC用意何在

yangguangjingpin 2015-09-02 11:29:20 总第203期 放大 缩小

前几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部所谓“纪录片”挑起了关于中英教育的辩论大战。国内向来对关于中西教育的问题比较敏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软肋”,他们总觉得中国保守固执、西方自由开放,中国学生面前永远是如山高的作业和老师刻板阴沉的声音,而外国学生轻松活泼、老师开明友好。尤其是,中国5000年的文明至今,只孕育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的,这背后却是千千万万拜倒在高考这个大神的石榴裙下的学子,和无数为公务员考试而挤破脑袋踩烂脚的人。

“功利教育!”有人这样批评中国的教育。他们认为这样的教育强迫学生考高分、考重点大学,毕业后要么去当官掌握权力,要么去赚很多钱,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为终生碌碌无为、又对生活和社会极端不满、却从不肯改变的“普通人”。世世代代被禁锢在这个小圈子里,天不应、地不灵。

而在西方,或者说在中国人印象中的西方,仿佛那里永远笼罩在自由选择的氛围之下,普通人甚至有机会做总统,更别提网上流传已久的一份美国小孩的家务清单。而此时的中国小孩不是被妈妈追着喂饭,就是躲在繁重的作业后面打盹,或者被妈妈“挟持”着去上补习班。

这部一共三集的“纪录片”最终结果已见分晓:中式教育完胜。想必这样的结果,不论是中方,还是西方,同样都对此存疑:什么!死记硬背能管用?很多人都认为这样刻板教条的教育方式即使能考出高分,让老师和家长满意,恶果也总有一天会显现出来,这是不言而喻的。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沉醉于这种效果能够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后来从某天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逐渐意识到,这样教育孩子,将来不会硕果累累,而是“恶果累累”。

我们说,要批判性地看待一件事,可是很多人只学会了批判。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不会是100%的差和100%的好,西方的“庸人”和中国的一样多。我们通过BBC的这部片子又对中西方教育的问题展开了一轮新的争论和批判,也算是BBC的“功德”。

也许,很多人对此持过于严肃的态度了,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倒不如说它是一部“真人秀”。在开动的摄像机面前,无论是中国的老师们,还是英国的学生们,都下意识地发挥了自己潜藏的“表演欲”,将一些有争议的东西“极端化”,比如教导孩子绝对服从父母,虽然在中式文化中仍然有人信奉“父母永远是对的”,但是也仅存于故纸堆里了;比如英国小孩上课泡茶,即使是在自己国家的老师面前也是要被斥责甚至“罚站”的吧。如此这般,只有一个词能够解释,就是——恶搞,就像某个地方电视台的节目说中国人吃不起茶叶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