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我们读书吧

pinweiyuedu 2015-06-30 15:58:47 ■ 堇 钰 总第195期 放大 缩小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为什么这么定义她,因为她在朋友圈里分享的旅行日志的主题永远都是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书店。前段时间,她因出差去了趟成都,走之前告诉了我,我可着劲儿地推荐她各色成都的美食,让她一定要替我都去尝尝,还要求她一定要晒美食照片给我看。她倒是听话了,到成都的头一天晚上就拿着相机满大街小巷地给我拍各种辣味美食,然后在两个小时之后就对我说交完差了,她要去逛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了,抱着手机意淫美食的我狐疑地问她“成都除了吃,还能有好书店给你逛?”事实证明,我又一次在她面前丢丑了,她在微信上甩给我一个好嫌弃的表情,并给了我两个字——方所。

好吧,对于方所我也是之后查度娘才知道的。原来它是在实体书店节节败退的2011年才在广州成立的一家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的全新文化空间。2014年走出广州,落户成都。在大概了解了方所是何方圣神之后,我就知道接下来的两天我肯定联系不上她了。因为她肯定又是如从前看到书店一样,要走进书店开启寻宝模式了。她总是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风景,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载体”以及“生活方式透视镜”,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从这个城市的书店入手。所以,她会在一座城市的书店里至少耗上两天来开始她的旅程。不过这一次,大抵是太鄙视我的孤陋寡闻了,她在完全不联系我们这些朋友之前,还是微信了我一次,她的原话是这样的:“XX,你以前不这样的,好好反省,读读书吧!”然后,她就把我给绕进去了,我在读到信息的那一刻,确实突然有了一种我怎么变成这样的感概。想想当初我也是爱逛书店的那一类啊,为什么现在如此的脱离“组织”了呢?

之后我一直在找原因,诸如工作忙太累、休息日太懒、网购图书很方便、电子阅读很时尚等等,总之是找各种借口想给自己一点安慰。无意间,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人民日报发起了一个微议录——行动起来,拯救阅读。这不说的就是我吗?赶紧激动地点开来看,然后就陷入了原来“我不是一个人”的经典状态。新出炉的2014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其一,2014年成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其二,人均每天读书18.76分钟;其三,人均每天上网54.87分钟;其四,人均每天手机阅读33.82分钟;其五,人均每天微信阅读14.11分钟;其六,仅有25.8%对个人阅读情况满意。据此,人民日报的微博评论说,上网时长快速增加,一年读书却不到5本,新出炉的国民阅读调查令人深思。置身信息时代,阅读习惯在变,传统阅读式微,但读书精神不应被消解。哪怕一天只读半小时,日积月累也定会有帮助。既然对自己不满意,那我们读书吧。可能是因为世界读书日的到来,也有可能是新的调查数据和人民日报微博的这段话触动了很多像我这样的脱离了书本许久的人,话题的阅读量达到了3.9亿,参与讨论的人也有140.7万。

我不知道,读书日过后有多少人会重新回到手机人的状态,有多少人会重新走回书店,重拾曾经的那份恬静的优雅的爱好。反正,我是彻底悔悟了,在电子阅读挤占传统阅读的当下,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地忙碌各自的事业,忽略了自身修养的提高、知识储备的增加,总觉得网络就可以让自己知晓一个事物的大概内容,总认为碎片式的阅读就能让我们获得新知,种种新的求知都只是浅尝辄止,如此下去,我们之前所拥有的“能量”迟早会被消耗殆尽,变成一个无法思考的被动接受信息的行为人。思及此,我不禁有些后怕,脊背上的一凉竟让我有了一种眼泪就要夺眶而出的感觉,我熟悉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回归、一种喜悦,我知道“我”又回来了。所以,我不管朋友此刻能不能看到我的信息,我还是微信了她,“下次,带着我一起去读书吧,我也要去方所,去万圣,去三联韬奋,去博尔赫斯。”这次,她很快地就回了我的信息,“好,我们一起读书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