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链接】“延迟退休”如何保证工作积极性?

yangguangjujiao 2015-05-25 18:57:11 总第194期 放大 缩小

 

当“养老”成为社会热点时,“延迟退休”也迫在眉睫。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越来越多的人将这一决定看作延迟退休即将正式开始推行的信号。然而,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对于延迟退休这个话题,大家的看法并不统一。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延迟退休之后,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

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必然。这是在讨论延迟退休时,首先应该明确的。当人们的平均寿命和可以工作的年限都在不断增长时,不延迟退休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美国和德国在今后几年内还将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所以,在讨论延迟退休时,不宜再简单反对。与其将精力投入到无效地抵制中,不如深入地想想更为实际的议题:既然延迟退休是一个必然,如果延迟退休可能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延迟退休的制度,才能保证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这就需要弄明白人们为何会反对延迟退休?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整体而言,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具体原因有三个:一是,养老金制度存在多轨制;二是,养老金的缴费率较高;三是不同工作之间有区别和差异。这三个问题关系到养老制度的公平和效率,也关系到人们对延迟退休的看法,人们希望在讨论延迟退休时,这些问题也能被重视和解决。如果,这三个问题在延迟退休的设计中可以被有效解决,那么反对延迟退休的声音自然能够消除。

首先,养老金制度的多轨制。之前,养老金制度存在多轨制,不同群体、不同身份,受到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保障。比较而言,企业的养老金制度处于下游和弱势的地位,企业员工不仅要自己缴纳养老费用,而且其养老金替代率还没有其他群体高。因此,对于很多企业员工来说,他们对延迟退休不仅没有动力反而比较反感:为什么要我延迟退休,为什么要我多做贡献,为什么我延迟退休的好处还是不及别人?当延迟退休的预期不抵现有多轨制的负面影响时,延迟退休自然难以达成共识。现在,随着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的推进,这个原因正在消除。当然,实现养老金制度的真正并轨,仍然任重道远。

其次,养老金缴费率过高的问题。社会上有“月薪一万,养老金缴满30年27年才能回本”的说法,引发养老金“交的比拿的多”等质疑。有专家回应称,这一算法不对。经过精算,60岁退休,计发139个月,约合11.6年就可以回本。无论是网友计算的27年回本,还是专家所说的11.6年回本,这两个数字都不那么乐观。既然,按照现有的退休年龄,回本需要这么多年,那么延迟退休之后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那时,个人到底能领取多少年的养老金?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晚退不如早退,晚退意味着缴存的养老金越多,不能回本的风险越大。在退休问题上,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第三,不同工作之间的区别和差异。有些工作是可以而且应该鼓励延迟退休的,比如那些特别强调经验和积累的脑力工作的职位,在这些职位上真正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且,这些所谓的宝也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补偿和物质奖励。所以,这些职位的延迟退休,根本不会遇到什么障碍,相反可能还会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想延迟退休。但对于有些职位,比如那些比较艰苦、对人身体健康要求比较高、损坏比较大的职位,就不宜延迟退休,甚至应该接受提前退休。这是一个保障工作者权益的相对公平的问题。如果在延迟退休时,不能具体群体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那么反对的声音将一直存在,而且可能导致议题的复杂化。

既然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就应该接受它;既然延迟退休充满着反对的声音,就应该倾听它。只有真正消除那些反对声音背后的顾虑,彻底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才能觉得延迟退休不会给自己带来实质伤害,才能在延迟退休之后依然保持工作的积极性。这是面对延迟退休时应有的务实态度,也是推行延迟退休制度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华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