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环境监测造假引争议

banyuesudi 2015-05-25 18:53:21 总第194期 放大 缩小

 

忧虑:

网易:去年中国在环境监测领域投资巨大,仅大气监测体系就投资4.36亿元,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造假,不仅使监测体系名不副实,使公帑打了水漂,更会误导公众,后果不堪设想。如中部某省的一个县,其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伪造监测数据,导致决策部门错失环境治理时机。

新浪网:众所周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些地方在利益驱动下GDP注水,影响恶劣。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过,“要充分认识到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一些地方正因为习惯于统计造假,导致公众不相信当地政府公布的数据,政府的公信力流失严重。

见解:

人民网:违法成本过低,必然导致监测数据造假层出不穷。无论GDP注水还是监测数据造假,都危害严重,不可掉以轻心。统计造假是腐败行为,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同样是腐败行为,应该像治理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一样治理数据造假。更应看到,数据造假不是小事,而是涉嫌违法。

法制日报:有的环境监测人员造假往往是受命而为,究其原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考核压力、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等目的,行政管理部门指使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对造假者应惩处,对指使者同样严肃处理。如果因数据造假导致公共利益严重受损,已构成了犯罪,相关人员还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青年报:环保“真数据”常常遭遇老百姓“真不信”,原因不难理解。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数据造假行为,不仅会毁掉几个监测技术人员、几个环境监测站长,还会动摇全国环境监测的根本、丧失社会对环保部门的信任,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如果监测数据屡屡造假,以后即便是真实,也难以让公众相信,必将付出代价。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