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高速收费必须明明白白

banyuesudi 2015-02-13 15:48:54 总第190期 放大 缩小

“将坚持用路者付费原则,未来收费公路将基本为高速公路”,在交通部2015年度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如是说,并表示“深化收费公路改革是一项重点工作”。来自官方的回应,再次把高速收费问题,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

忧虑:

腾讯网:一些地方宣称延长收费的理由,往往不谋而合,都是账本亏空、入不敷出。根据交通部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为3652亿元,总支出为4313亿元,总体亏损661亿元。一边是民众喊“贵”,一边是交通部门喊“亏”,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光明网:“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也是高速公路收费最强有力的依据。但是前段时间,“高速延期收费”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是因为公众无法理解,为什么临近到期却贸然宣布延长收费?说好的到期免费呢?这种言之不预的决策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见解:

北京晨报:应该承认,在政府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公路收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促进了交通发展,让社会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如果没有收费公路政策,就不可能有今天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也无法解决“要致富,先修路”的“瓶颈”制约。从这个角度来看,公路收费有其合理性。

羊城晚报:有网民揶揄说,节日免几天却要多收几年,这个福利咱享受不了。如何化解公众的疑窦?只有公开才有公信,透明才有清明,高速收费也应作如是观。只有让公众看到每一笔钱的去向,收多少费、怎么收、收多长时间,才能有一个公正的标准,高速收费也才能寻找到最大公约数。

新华时评: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开更多信息。高速收费究竟有多少用于养路,有多少用于寻租?如果费用去向始终是一笔糊涂账,腐败猜想仍未得到回应,那么即便再哭穷叫屈,在公众看来也只是延长收费的一面之词,不仅不会博得理解,反而会激发更多负面猜想。这也是交通部门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