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肖亦农:鲁奖获得者内蒙古第一人

yangguangshixian 2015-01-19 19:51:28 英 涛/本刊记者 总第188期 放大 缩小

谈到肖亦农的小说,大都绕不开上个世纪蜚声文坛的几部中篇小说,如《孤岛》《红橄榄》《灰腾梁》,这几部小说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十月》杂志社一年之内连发头题推出的。时隔多年,肖亦农又出人意料地推出了如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天鹅泪》《黑界地》。尤其是《黑界地》,反映了鄂尔多斯地区清末民初的抗垦故事,反响俱佳,被评论界称为一部近代以来中国河套地区的土地史和农民史;一些媒介及书评甚至评价它是“一部充斥着人类不幸和苦难的小说”,该书还被列为建国60年长篇小说500部之一。

肖亦农说:“一个作家熟悉自己生存的地方,对其历史文化应当熟稔于心,这是最基本的功课。但地域是有限的,而心灵是无限的,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前辈作家如康德、福克纳、托尔斯泰等。在小镇上的思考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可以拒绝浮躁,真正地沉下来,与世界对话。”

随着鄂尔多斯的发展,肖亦农开始以写报告文学为主,他要为鄂尔多斯的发展留下文学记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集中了他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毛乌素绿色传奇》讲述了毛乌素沙漠的自然生态变迁,反映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人民几十年治理沙漠、建设绿色乌审的历程,精心刻画了半个世纪以来,出现在乌审旗土地上的宝日勒岱、殷玉珍、乌云斯庆、浪腾花、徐秀芳等治沙英雄的形象。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在客观塑造与主观体验的结合中,用大手笔、广视角抒写了毛乌素沙漠变为绿洲的人间神话,阐述了一个生存与发展、地球与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科学发展命题,引发人们绿色担当、居安思危的深度思考。

在某种意义上,报告文学似乎给肖亦农带来了更大的影响,甚至是国际性的影响。2009年春天,肖亦农随中国代表团出访美国,美国的《海岸周末》杂志还将他作为封面人物。

目前,《毛乌素绿色传奇》已经被翻译成英、蒙古、藏、朝鲜等7种语言,现正在进行俄语的翻译。肖亦农说:“此次获奖不光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内蒙古文学的肯定,更是对鄂尔多斯治沙精神的致敬。其实,内蒙古有许多优秀作家,也出了许多优秀作品,都可以冲击国家大奖。”

 

【人物档案】

肖亦农,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40多年来,肖亦农立足于鄂尔多斯风土民情,创作了大量反映鄂尔多斯历史发展和变革的优秀作品。中篇小说《红橄榄》获《十月》文学奖、“索龙嘎”文学奖;短篇小说《山风》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索龙嘎”文学奖;《枣红色的腈纶衫》获天津鲁迅文学奖;广播剧剧本《红橄榄》获世界华语评奖金奖,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获第十二届中宣部全国文艺类图书“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内蒙古作家肖亦农的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获奖。这是自1997年鲁迅文学奖设立以来,内蒙古文学作品首次获得该奖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