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悲恸过后的思考

yangguangjingpin 2015-01-19 19:11:46 毕晓宁 总第188期 放大 缩小

 

2014年12月31日晚上,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跨年的兴奋与激动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的灾难降临了,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被巨大的悲伤所淹没。当晚23点35分,上海外滩因为人流过度拥挤造成踩踏,最终36死47伤,年轻的生命停留在2015年即将到来的最后几分钟。

这样的灾难看似猝不及防,实则事前如若做到预防万无一失,则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在为他们感到悲痛、惋惜的同时,也许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避免相同悲剧的再次发生,如何让人们在自己的城市里、在自己的家门口拥有绝对的安全感,而不必时时刻刻担心灾难会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如何能让无辜的人们不再因为本应负责的某些部门、某些人的玩忽职守和对生命的漠视而受伤甚至失去生命?

类似的踩踏悲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并不鲜见。而其中,女性、学生为高发人群,学校、宗教场所以及大型活动场所为高发地带。2014年9月昆明市明通小学,因一块倒下的海绵垫子导致通道不畅,造成学生6死26伤;2014年1月宁夏西吉县北大寺因宗教活动发生拥挤,造成14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中包括很多未成年人;2004年2月北京密云县迎春灯展,因游人跌倒导致踩踏,造成37死15伤……而发生在国外的踩踏事件最严重者死亡高达上千人,如此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踩踏事件之所以一而再地发生,事前早就存在的安全隐患、某些原因导致的信息沟通不畅,为什么总是无法引起有些人及有些部门的重视?

事故后的追责固然重要,如何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才是首要任务。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组织类似的大型活动时,首先应该做好“最坏打算”。也就是说,在组织发起活动之前,应制订预警及安防方案,假设若“最坏情况”发生,要怎么办。比如,如果某一地点人流开始过度拥挤时,如何分流、引导人群离开“高危”地点;如果踩踏已经发生,如何及时有效地调配相关力量进行救援、要怎么做才能将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等等。然而,此次的外滩踩踏事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表现显然完全不及格,而这也在事后得到了相关人士的承认。

在这次事故中,还有一点遗憾让人无法释然。据当时在场的一位护士回忆,除了医护人员以及一些外国游人懂得急救知识参与抢救,其他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受伤的人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甚至连警察也束手无策,而在很多国家,懂得急救是警察的必备技能。这不能不让人意识到,中国的公众急救教育严重缺失。

因缺乏基本的急救常识而造成的伤亡早有发生,比如此前发生在深圳地铁站的女白领梁娅晕倒事件,因为地铁站工作人员不懂得急救以及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造成梁娅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已死亡。还有频繁发生的老人倒地事件,担心被人讹诈而不敢救人是其一,普通公众不懂急救也是重要原因。如果类似的受伤事件发生后,现场能够有懂得急救知识的人马上进行抢救,很多悲剧便可避免。

不论是悲剧预警与安防,还是普通公众的急救素质,国外要远远优于国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