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屌丝”:失败的年轻一代?

banyuesudi 2015-01-04 22:27:27 总第187期 放大 缩小

 

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年轻、有文化,喜欢用“屌丝”来称呼自己——在美国文化里,这是一个形容失败者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即便他们卖力工作,使劲赚钱,“屌丝一族”还是被中国的经济大潮远远甩在后面。

2014年10月,北京大学发布一份报告,首次揭示了屌丝这个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报告称,该词最早出现于中国的博客圈,意为“失败者的自嘲”。

报告以全中国50个大中城市近20万份问卷为基础,得出结论:屌丝多是21~25岁的单身男性,或26~30岁的单身女性,多数收入微薄;不过,这些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明显的区分是,屌丝一般有工作,收支能维持平衡,生活俭朴,而且在努力构建自己的人脉圈子。

报告还显示,屌丝的工作等级不高,月均收入2917元。相比之下,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工资为5793元,比前者高出很多。自称“屌丝”的这群人中,有75%远离家乡,他们表示“这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工资并回报父母”;有71%的人明确表示,每月都会拿出部分工资寄回老家。

近日,《人民日报》批评“‘屌丝文化’是一种自我矮化的文化,应当‘休矣’”。作者称,“屌丝”一词主观上是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但并没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多少正能量,因此应予以批判与摒弃。(摘自美国《国际商业时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