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做决定时,当心被“诱饵战术”摆布

pinweiyuedu 2014-10-26 17:12:19 总第182期 放大 缩小

人们面临两难选择时,第三选项的介入往往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有鉴于此,在商业营销和政治宣传中,所谓“诱饵战术”经常被运用,旨在借对比效应操控受众的行动。

跟着房地产经纪人出去转一圈,就能体会到“诱饵”的强大威力。在办公室,经纪人会向你展示许多住宅照片并把它们描绘得天花乱坠:漂亮的复式结构、宽广的花园以及古典的维多利亚风格。明确了你的需求之后,对方就会带你到“您可能感兴趣”的住宅去。

行程首站是一个位于狭窄地段的两居室。房子需要重新刷墙;内部格局杂乱不堪;厨房里的油地毡都粘住了;客厅的地毯磨损严重;主卧小得连一套普通家具都塞不下……经纪人报价时,你一定会惊呼:“上帝啊!谁会愚蠢得花这么多钱买这种破房子?”当然,最终的买主不会是你——可能不会是任何人,但关键在于,那套破房子会对你对另一套看起来更让人欣欣然、更有档次的房子的观感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心甘情愿地为后者付出更多钞票。

其中奥妙何在?不妨以更多实验来揭开类似现象的面纱。假设受试者面临以下选择:

A.营养汉堡:营养丰富但味道一般;

B.美味汉堡:味美多滋但营养平平。

另一批受试者则被提供给一个多出来的第三选项,它逊于其他可接受的选择:

A.营养汉堡(同上);

B.美味汉堡(同上):

C.懒汉汉堡:味道勉强过得去,营养成分也一般。

C选项就是“诱饵”。显然,没有哪个有脑子的人会选择这种汉堡,但这绝不意味着它毫无作用。相关研究调查了9种日用消费品,结论是:平均起来,诱饵的存在会提升消费者购买与诱饵相似、而比它更具优势的产品的几率。具体些讲,选美味汉堡的人比选营养汉堡的多出了6.7%。这是个小数目吗?否。如果相关策略被宝洁或通用汽车这样的大企业采用,只要市场占有率发生1%的波动,它们的年收入就可能上下浮动1000万美元。换句话说,在现实世界中,运用得当的“诱饵战术”能带给利益相关方至少6700万美元的额外收益!

至此,我们明白了,本篇开头的那趟破屋之旅如何影响了你的购房选择。或许,经纪人之后介绍给你的房子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但与第一套比起来,改善确实显著:院子和主卧都大了一点,内部装修基本完好,墙壁至少在3年内不用重新粉刷,而价格只是“高了一点点”……何等划算的一笔交易啊!所以,必须在原来的业主改变主意前尽快敲定它。

现实中,诱饵的形式千变万化。二手车贩会在停车场摆一堆废铜烂铁,以衬托其他旧车的外观;总统候选人会选择一个看上去更无能的竞选搭档,以提升选民对自身“领袖特质”的认可度;比起驻伊朗的整个大使馆被挟持,7个法国人在黎巴嫩遭劫好像不算太糟……

围绕“诱饵战术”的研究还指向另一个重要结论:相邻环境至关重要。判断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根据背景环境,某个事物或选项可能看上去更优秀或更糟糕。普罗大众往往不注意环境变量,也不会怀疑选项本身的有效性。这种思维盲区,进一步加强了政客、广告商、记者和推销员之类“背景制造者”的劝导力。通过精心设定的环境,他们可以通过影响受众的视角对其形成前期劝导;于是,人们就会被哄得做出在理智的场合下根本不会做的决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