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被破坏的田园美梦

yangguangjujiao 2014-10-26 16:55:10 张 恒/特约撰稿人 总第182期 放大 缩小

9月26日,当人们开始为自己的十一假期旅游做准备时,宁夏网发布了一则长微博:《宁夏十一黄金周免费旅游指南》,第一句就提到了腾格里沙漠:“从银川出发,自驾穿过三关口,沿贺兰山北侧751线一路向西,行驶大约一个小时路程,将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去往腾格里镇的路上,两边都是茫茫沙漠,带上帐篷,你和家人朋友畅游腾格里沙漠,没有人打扰,看到的是最为原生态的沙漠风景。”

但是,这里早已经不是原生态了。工业的触角已经深入到这片荒凉、粗犷、人烟罕至的沙漠腹地,污水和肮脏的东西浸染了这片黄沙,宣传里说的原生态,已经成为遥远的往日记忆。

腾格里沙漠只是其中一例。刚刚结束十一假期,从各地旅游景点回到城市的人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景点都已经染上了工业化的色彩,甚至,如同那片被污染的沙漠一样遭到了工业化的破坏。对城市人而言,自然风景和人文遗迹是摆脱城市喧嚣、脱离工业化羁绊的一个短暂美梦,有离开很久的田园、有浩瀚烟波的历史,有乡愁、有喟叹,但现在,这美好的梦境,还能保留多久?

沙漠噩梦

如果早几年去腾格里沙漠,确实会看到很美的风景,那是一片以小灌木为主的荒漠草原,漫天黄沙里,点缀着些许绿色,有一种生命不屈之美。

但这种美,在过去几年里逐渐消失。2007年前后,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相继在这片沙漠上建起了工业园区,大量化工企业被引入其中,灌木退去,金属罐林立。大漠孤烟依然直,但苍凉粗狂的意境却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浓烈的化学气味和覆盖在黄沙上的粘稠液体。

这片曾经美丽、任人来往的自然之地,开始拒绝外人的到来。为了防范有人接近厂区尤其是排污点,化工园区组成了摩托车巡逻队,每天在周围巡逻。《新京报》的记者陈杰为了接近排污点,不得不乔装打扮,以当地人常戴的遮阳帽配上沙色外套,打扮成牧民模样,“一旦被发现,我就说自己是找丢失的羊来着。”

8月29日晚上7点多,他终于潜入沙漠的腹地。站在一处沙丘上,陈杰举目四望,“眼前一片开阔,一个数倍足球场大小的盆地,中间是数个乌黑的池子,周边是绵延的沙丘。”排污池里,装满了液体,“其中两个排污池注满墨汁一样的液体,另两个排污池是黑色、黄色、暗红色的泥浆,里面稀释有细沙和石灰,一辆推土机停在池边。排污池上空飘浮着白色的烟雾。”陈杰长着大口喘气,结果被一股浓烈的化学臭味呛得咳嗽起来。

针对记者的调查,当地官方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只有宁夏关停了一家排污企业,内蒙古阿拉善盟甚至否认该地有直排污水的情况。该盟行政公署副盟长赵占军说,陈杰所看到的排污池,是经环保部门批准建设的高盐水蒸发池,池体按设计要求采取了防渗措施并实施地下水监测。当然,他也承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的确是存在的。

而之所以要在这块荒漠之地建造工业园区,在当地官员看来,则是变废为宝的壮举。“从前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没想过在沙子上建厂。”腾格里镇的一位官员说,“当时认为一两千万的税收已经是天文数字,现在一个小企业就可以为我们创造这样的收入。”

那些工业化时代的工厂,开始在沧桑了千万年的沙漠里喷云吐雾了,犹如一个丑陋的大汉,进入一个精致的客厅,吸烟、吐痰、乱扔垃圾,如画的风景,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恒山伤疤

就在五颜六色的废水“点缀”腾格里沙漠并散发着刺鼻臭气时,数百公里之外的恒山,也正遭遇同样的厄运,这座秀丽奇拔的风景名胜已经被采矿者们包围了。挖山求财的人们,与腾格里沙漠中的企业主并不相识,但却做着同样的事。

在中国风景区中,恒山算是老资格了。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恒山就赫然在列。但现在,它满目疮痍,沙尘漫天,甚至成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的重点区域。

罪魁祸首就是那些采矿者们。无序的露天采矿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恒山景区周边的山体及生态植被遭到大面积的人为破坏。由山西大同浑源县城往南10公里左右,便进入恒山风景区。一路上,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以及装满矿石的大货车穿梭往来,带起阵阵粉尘。穿过风景区,紧邻恒山景区的大磁窑镇、青磁窑乡等地,公路两旁更是煤渣、废石料、煤灰煤泥处处可见,大山多处被大面积“开膛破肚”,被破坏的土石堆成土山截断了山间小路,形成令人触目惊心的“白色伤疤”。

虽然2011年,新华社就曾播发过相关报道,时任县领导也曾公开表态,要大力整治、整改恒山景区周边环境,并及时恢复生态环境。但现在,登临恒山,人们看到的依然是裸露的山体,大坑接着小坑。

“登恒山,看矿山”,成了当地无奈中的戏谑之词。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浑源县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恒山景区的旅游经济和采矿收入,“而真正出政绩的还是煤矿。”当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2年,县政府向上级政府承诺完成8个亿的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只完成了3个亿。其主要原因便是这两年煤炭行业不景气……至于露天煤矿依旧遍地开花,甚至影响到恒山风景区,或许是县领导的无奈之举。”

城楼电梯

在地方领导眼中,风景区不过是GDP里的一个环节而已。如果能为当地经济做贡献,那是极好的,如果有更好的经济来源,但要以牺牲景区为代价,他们也一定不会犹豫。虽然那些官员们和普通民众一样,也喜欢风景秀丽之地,但在经济政绩的压力之下,他们并不太在意本地景区的保护。

西安就是一例。今年7月前后,西安市民们便发现,有人开始在古城墙上施工了,而施工的目的,则是要搭建一个观光电梯。于是,西安城墙南门瓮城南边城墙上,有两处垛口被拆除了,两处钢架构建筑建了起来,高度与城墙相当。该建筑相连的两条钢架巨臂,分别搭在两面城墙上,一处已将城墙拆除,一处直接搭在墙上,地面的砖因此被破坏。

西安并不是第一个把现代世界的产物生硬嫁接到古代文明遗迹上的城市。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城墙保存完好的南京,已经为电梯的事情纠结了近十年。

2005年,南京曾公示一组规划方案——在明城墙两侧建设电梯,便于游客登高鸟瞰古城,该方案甫一提出便遭到了专家和市民的强烈反对,后不了了之。但也是在今年的7月份前后,两架正在建设中的观光电梯赫然出现在明城墙武定门段外围,“前几天这里已经建好了一个圆柱形的电梯井,井壁是绿色透明的玻璃,听当时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说,这里要建一个观光直达电梯。”

南京市秦淮区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曾表示,在城墙上建电梯是经过上级领导同意的,只是一种尝试,“有可能建也有可能不建”。负责基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建电梯是为了方便老人和残疾人登城墙参观。

西安市的城墙电梯,也有着这样的一个理由——西安城墙景区相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完善游览辅助设施,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充分考虑社会各界和游客的意见后,景区在月城空地一角,本着“不占用、不破坏城墙本体”的原则,采用轻质、可逆的材料工艺,完善了老年人、残障人士登城辅助设施轻质电梯。

毫无疑问,“古城墙”加“电梯”这种不伦不类的混搭风,是对历史遗迹的一种严重破坏,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保存历史遗留原貌,西安、南京两地城墙修电梯事件,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作为一个文物“家底”雄厚的大国,这类发展性的损毁,早已经不罕见了。西安西汉帝陵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孔正一接受采访时说,从“外患”来讲,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比如,在进行基本建设时有法不依,破坏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古迹;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化建设中忽视文物保护,导致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丧失传统风貌和特色。

于是,从自然风景,到人文景观,就这样在经济利益的大旗下,逐渐被工业之手入侵,人们的田园美梦也一点点地消失——直到腾格里沙漠里的排污事件,人人向往的美好风光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之地。一如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连石所说,从赤道到两极,从高山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场,从森林到海洋,大概只有沙漠是地球上最后一片纯净的地方,它是另外一个生态系统,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沙漠是一片荒芜,其实里面充满了生机。如果连这最后一片干净的地方都被污染的话,那我们将走向一条不归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