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机关福利大趋势

yangguangjujiao 2014-10-10 17:50:22 张 恒/特约撰稿人 总第181期 放大 缩小

 

赵亮是华东某省会城市出入境管理处的公务员,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他回了趟老家,帮着爷爷收田里的玉米。他还带了一个西瓜,自己买的。这个80后公务员告诉《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说,今年他们什么都没有发。

株洲市的公务员们,还是发了东西的——一张值班表。株洲市的民警余德的名字就在那张值班表上,但因为家在外地,他只好跟同事换了次班才能过个团圆的中秋。他说,从去年中秋开始,就没再发东西了,连块月饼都没有。

没人敢顶风犯案。中秋节前,至少有28个省份发布了节礼禁令,狠刹公款送礼、严打节日腐败,“加大查处力度”、“及时通报典型案例”、“零容忍”等成了禁令中出现的高频词。在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政府机关,干脆一刀切,砍掉了所有福利,无论是否应得。

于是,连中央的媒体都开始抱怨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了一篇评论《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现在的情形是,一些单位中秋节的二斤简装月饼没了,甚至妇女节女职工的体检也没了。还有群众反映,因为单位领导干部要节俭过春节,基层职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年终福利,也被‘名正言顺’地不发了。职工积极性可想而知了。这岂不是歪曲了中央的反腐本意?”

曾令人们羡慕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优渥福利,几乎是突然之间消失了。受到波及的人,万万没想到,旁观者也心有犹疑:这是真的吗?

生不逢时

赵亮的同事们,那些在机关里工作了很久的公务员,仍然不时会想起以往的好日子来。赵亮记得他刚入职那年,过中秋,单位发了一箱子蔬菜,白菜、萝卜,老同事看着一堆白白绿绿的东西,不由叹息:“现在这发的啥啊?以前的福利多好啊。”

高档的礼盒月饼、面值不小的购物卡、油卡等等,都是以前的福利,除此之外,还会开茶话会、晚会、部门聚餐等,节目纷繁,有吃有喝有的花。可到今年,甚至连萝卜白菜都没有了。

一切都源于中央的“八项规定”以及随之而推出的多项禁令。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许多隐形收入被砍,补贴消失,“日子越来越难过”。江苏盐城的一位县级公务员,一直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虽然我才工作两三年,但也能感受到福利的收紧。刚工作时,虽然还在试用期,年底仍能拿到几千元奖金。而去年底只是象征性地发了点奖金,今年过年什么都没发。”

这让已经习惯了高福利的公务员们,大为难受和不安。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江苏某县级干部说,刚工作那会儿,觉得当公务员真是好,基础工资虽然不多,但其他钱发得多,有时甚至都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名目。“而且在我们部门,逢年过节各种福利多得吓人,吃也吃不完,用也用不掉,总是送亲戚送朋友。别的不说,印象中那时候就没自己买过油啊茶叶啊这些东西”,但现在,“‘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今年过年什么福利都没有,去年全年除了工资,几乎是‘裸年’。工作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而他的一位江苏同仁更是直接:往年过节储藏室里的东西摆不下,今年连吃个苹果都要自己买。

刚开始时,这些公务员还在观望,认为和以往差不多,这种整顿不过是一阵风,很快就会过去,到时候,一切福利又都会回来。但经过两年越来越严厉地执行,他们有点“认命”了:“群众路线活动时大家红了脸又出了汗,都知道这次是动真格了。”赵亮说。

但同时,又有一种新的声音出现了:隐性福利没有了,公务员是否可以光明正大地谈收入,谈加薪了?“多数公务员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并不是‘当官的’。希望工资改革在堵住灰色福利漏洞的同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资结构和正常增长机制。”一位基层公务员如是说到。$nextpage$

福利前传

就在赵亮的同事们向他抱怨福利在减少时,河北邢台被曝光了一起福利分房事件。

温馨家园原是邢台一处经济适用房小区,但是据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小区在修建过程中,由小改大,变成了政府的福利房。小区物业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小区里的住户都是当地“八大局”的:“这2区有法院的,有公安局的,有眼科医院的。这住着的都是邢台市的八大局,这你放心。”

事实上,早在1998年,机关单位的福利分房制度就已经在书面上终结了。这一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23号文)发布,要求各地停止福利分房,建立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支柱”的住房体系,分别针对高收入、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人群。

在之后十数年里,中央与地方政府又相继对陆续出现的集资建房、底价售房、挤占经济适用房等变相福利分房措施出台禁令。虽然仍有大量钻空子和其他违规事件发生,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况在减少。

房子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机关单位、国企福利的减少,已经是一个不可遏止的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至90年代末期的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国企员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在不断增加,从生活困难补助、冬季取暖补贴、探亲补贴、公车、休假疗养,到为职工建立托儿所、幼儿园、食堂、洗澡堂、医务室、阅览室、体育场,再到为所有城镇居民提供粮油以及副食品价格补贴,一个单位就是一个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小社会。

但顶峰也是衰落的开始,这之后,公务人员的福利边开始减少,原则上,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了,公车使用越来越严格,出国旅游也经常成为媒体批评的焦点——2008年,温州市市直机关一些公务员利用公费出国考察的信息,被网友“魑魅魍魉2009” 捡到,由此揭开机关单位公务出游的黑幕——由于媒体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对公务人员的福利监督越来越严格。到现在,人们则在期待,这种压缩福利、加强监督的情况,成为一种新常态。

新常态?

对入行不久的赵亮来说,没有之前高福利过去的对比,反而更容易接受现状。中秋节前几天,他和同事们聊起过节的打算,有人说回老家过节,有人说要带着家人孩子出去旅游,“感觉我们跟普通白领差不多,假期终于正常了。”

但仍然不能说,这已经成为常态。就目前所见,公务机关、国企的福利减少,还只是靠着“八项规定”和纪律机关的禁令约束,并没有形成一个制度性的状态。一个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目前很少有人——甚至是身在其中的公务人员——能够说清楚,自己的福利到底有多少?哪些是应该获得的,哪些是不应该的?

一家国有银行北京分行的中层干部,最近就对媒体坦言,他们银行的薪酬体系非常复杂,跟级别、岗位、绩效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根据会计原则,应付员工薪酬的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含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而对于一些银行高管来说,这种薪酬之外的“隐性福利”甚至不比工资少。

深圳罗湖区政府采购中心的一份项目招标,则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公务机关的福利范围涵盖之广泛:该项目是区公安分局民警理发服务,两年预算金额为199.4万元。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局有2170名民警,一个月理发3次,每次13元,两年花费约203万元,很合理。

原来,罗湖公安分局巡警大队从2009年便开始为民警提供理发的服务,罗湖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小理发室还是公安部提出的‘五小工程’(即小伙房、小健身房、小理发室、小娱乐室、小图书室)之一”。

8月份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层披露,全国公务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之和(俗称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公务员全部工资的近30%,其余70%多为各种津补贴。跟以往相比,这种津贴、补贴等隐性福利,确实在减少,这也是不断有公务员抱怨的原因所在,但真实程度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

最好的情况仍然是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人员的收入透明并简化,真正实现赵亮等人所期待的,“跟普通白领差不多”,才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所说的在腐败势头得到遏制后的治本之道。

赵亮在老家的饭桌上依然会遭遇亲戚们的询问,“挤眉弄眼”地打听,机关又发了什么好处。当他回答“什么都没发”时,亲戚们则是满脸狐疑。

这一脸狐疑,也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普遍心态吧。

                                  (赵亮、余德为化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