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福利的边界

yangguangjujiao 2014-10-10 17:15:45 总第181期 放大 缩小

 

今年的中秋节,很多人没吃上福利月饼,却参与了一场“发不发月饼”的讨论。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一文在网络迅速爆红,很多没领到中秋节日福利的人对此深有“共鸣”。

由于中国人情社会的现实和长期形成的习惯,不少单位以往逢年过节都会发点慰问、纪念品。然而,受限于不同单位效益不同等因素,人们拿到手的福利也参差不齐。效益好、福利优厚的单位可以发各种价值不菲的实物、购物卡甚至现金,效益差、待遇微薄的单位可能连“提着二斤月饼回家过节”都做不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以公款发放节日福利,私企、民企则自掏腰包满足员工的福利。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和单位违规、滥发福利,将正常的节日福利演化成隐性的灰色待遇。辩证看待福利,人们不难发现矛盾无处不在。一方面,体制内外的福利差引发公众对收入分配的吐槽;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取消或减少节日福利也引发出“不适应症”。要破解这对矛盾,首先应该在执行层面明确福利的概念和标准,让福利发放的执行者、接受者和围观者都清楚明白地知道福利的“黑白灰”。

无论是赞还是弹,首先必须厘清福利边界。否则,接受者难以坦然,旁观者更无法心服口服。

                                                                                                               □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