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频发“羊入虎口”敲响安全警钟

yangguangbaodao 2014-09-24 13:15:04 总第180期 放大 缩小

 

9月已经到来,正是学生返校高峰期,大批享受完漫长暑假的学生拉着行李,背上行囊,告别家人,重新回到校园继续深造。然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国内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女大学生独自出行失联导致遇害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性虐;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在新学期开始前的一个月内,接连发生在苏州、济南、重庆的这3起侵害事件,虽然是独立个案,但因均涉及女大学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地加强对黑车打击力度的同时,专家也提醒年轻女性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失联、囚禁、遇害,女大学生接连遇险

8月28日凌晨1时许,苏州警方根据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的供述及指认,找到一具被掩埋的遗体。通过衣着和DNA比对查证,正是失联两周的女大学生高秋曦,遇害处离家不远。

高秋曦生前在南京上学,为大二学生,8月12日下午离家返校途中与家人失联;16日下午家属报案。警方27日18时许抓获19岁男性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据其供述,他12日下午在苏州桃源镇桃源一村道抢劫并杀害一过路女孩。

8月25日,济南警方在2小时内逐户上门清查,将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的22岁女大学生小金从一处出租房内解救出来,并抓获52岁的嫌疑人代某。此时,小金身上多处受伤,精神恍惚。

不久前的一个傍晚,小金独自乘火车抵达济南火车站,要到济南西站转车,出站后被一中年男子搭讪,由于打不上出租车,便坐上了他的黑车。该男子将她带到偏僻处后实施了强奸,随后又将她带回住处,对她实施了捆绑、堵嘴、殴打、恐吓、强奸,并利用性药品和性工具对她实施多次性虐待。

无独有偶,“搭错车”的还有20岁重庆铜梁女大学生高渝,她自8月9日搭乘陌生人的车辆从铜梁赶往重庆城区,失联11天。8月19日,铜梁公安局证实,高渝已经被害,嫌疑人即她所搭乘的车主蒲正福在云南被抓获。据蒲正福交代,当日他驾车搭乘高渝,途中发生争执,将高渝杀害后潜逃。

从失联到被囚禁性侵甚至遭杀害,犯罪的魔爪频频伸向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大学生。人们在深感痛惜的同时,更在关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类似不幸再次发生。

黑车猖獗暗藏多种隐患,亟待加大打击

此次发生在济南、重庆的两起女大学生被侵案件,施暴者都是搭乘被害人的黑车司机,再次暴露出黑车非法营运暗藏的多种安全隐患。

实际上,多年来不少地方的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人流密集区附近,“黑车”非法拉客营运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原因之一,是这些地方的正规运力不足,给黑车揽客以可乘之机。

“公交等不来、出租车打不到,明知黑车不安全,但为了出行方便,不得不打。”济南市民刘明华说。

黑车猖獗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营运秩序,损害了乘客的合法权益,更潜藏各种安全隐患。专家指出,由于黑车营运者没有相关资质,黑车司机身份复杂,不仅缺乏安全意识,常常出现漫天要价、坑骗乘客,或者发生交通违章甚至交通事故,还容易诱发抢劫等刑事案件,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南京市纪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整治“黑车”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从曝光问题到整改问责,最终还是出现问题,再如此整改循环,这充分暴露了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不力。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等专家指出,交警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存在监管交叉,造成非法营运监管难,因此,交通、客运、交警等部门应加大联合打击黑车的力度,同时有序增加调度人流密集区的正规运力,方便乘客出行,挤压黑车的生存空间。

据了解,上海近期加大打击“黑车”力度,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非法客运者被查获后将被纳入“黑名单”,会影响居住证办理及车辆牌照拍卖。$nextpage$

敲响安全警钟,警方提醒女性勿单身夜行

专家指出,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震慑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更需要女大学生自身提高防范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不单身夜行,不坐黑车,不显露财物,不接受陌生人邀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建议,青年女性应避免单身夜行,若必须如此,随时联系家人或同学,告知自己的位置;此外,打车尽量选后排,一旦发现不对劲,拨打11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专家谢丽丽建议年轻女性,不乘坐黑出租,不接受陌生人的邀约。

警方提醒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独自出行时,不要图方便搭乘没有安全保障的黑车或陌生人的车。去路程遥远的地方或偏僻地方,上车前记住车牌号,并将车辆信息和司机的体貌特征电话告知家人或朋友;此外不要随意显露随身携带的财物,并尽量避免靠近人烟稀少的地方,以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抓住任何可能发出求救信息。

警方提示,若已经处于危险过程中,受害者应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向外界发出求救信息,这对于能否脱险至关重要。如在济南的这起案件中,女大学生小金就是趁嫌疑人不备,偷偷使用嫌疑人的手机给朋友发了一条求救短信,告知自己被绑架到一个叫“龙庄”的地方,才最终被警方将其从魔窟里解救出来。

安全防范基本知识应该纳入到学校教育当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认为,学生安全出行和防范问题实际上应该纳入到学校的教育当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我们都应该开展一些基本知识的教育,那么,安全防范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这几起案件让我们看到悲剧在哪呢?她们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她们在这种行为方面的失误,让我们看到教育中的缺陷。

李玫瑾介绍,她记得杭州曾经有一个聪明的女车主,提前拨好110,出事以后,女车主按了这个110键,在这个过程当中,她没有跟警方对话,但是车上所有的话都被110听到了,那么110当时就锁定这个车的线路,很快救出了这个女车主。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女大学生之所以被骗被害,跟社会上流动人口增多、贫富差距增大、人心浮躁、很多人人格出现偏差、图谋不轨或报复社会有关。”

在一项有十几万人参与的调查中,你认为重庆女孩高渝的殒命主要怪什么?有66%的人选择了安全意识差,有34%的人选择了公交系统不便。

相关媒体分析女大学生这个群体时,一位山东本地律师认为,“当代女大学生多数属于小白兔类型,单纯、天真、涉世未深,很容易被骗,除了缺乏防范意识,还缺少自保自救能力。”

女大学生失联遇害频发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接连发生在重庆、苏州、济南、合肥等地的多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虽然是独立个案,但因涉案的大多是90后女大学生,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的“多骨诺效应”,一时间各种关于女大学生失联、女生失联寻人的报道和微博在网上集中涌现。这种女生失联多骨诺的背后是公众恐慌情绪的外在表现。

看似密集的女孩失联事件跟令人毛骨悚然“抛尸水中”、“囚禁性奴”等词关联在一起,让公众特别是女生陷入莫名的恐慌氛围之中。因此,不少女孩看到这类新闻后,总担心哪天自己也可能“遭此毒手”。而更多的是一些人在联系不到自己的女性朋友或者女儿时,第一反应是想到“失联、遇害”的词,因而都迫不及待地纷纷上网发帖寻人,于是一时间给人的感觉是女生失联事件徒然攀升,网上都是女生失联报道,结果是造成了一种莫名的危险氛围。这种氛围的不断扩散会造成很多不安定因素。比如人们对社会治安丧失信心;女生出行每天提心吊胆,不敢乘车;公众神经性敏感,一遇到联系不畅时就害怕失联遇害,发布各种寻人信息。结果,个人正常的生活秩序、政府公安正常的工作秩序都被打乱。

其实,近期很多网友发布的失联寻人信息很多被证明是敏感过度,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危险,女大学生被害问题并没有严重到如此夸张的地步,但我们社会安全教育、政府治安管理、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却不能放松。政府应更加强化治安管理,为公众营造一个平安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则需要强化安全防范基础教育工作,培养女生的安全预防能力;媒体则要发挥其社会文明导航者的职责,多宣传一些女生们提高警惕,学习防身、应急措施技巧;而作为女生自己,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安全意识,注意培养自己应急处置能力,学习危险时的自救经验。只有社会、政府、媒体和个人共同努力,我们才可以打造一款坚实的安全盾牌。

重建信任完善制度严惩心理扭曲极端分子

日前,媒体纷纷报道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不但给被害者和其家人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还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虽然案件已告破,犯罪嫌疑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让人稍感安慰。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扪心自问,除了心痛,我们还应深远反思。

很多媒体谈的是如何防范,女生自保意识亟待加强,家长、学校、社会都必须引以为戒,加强教育和引导,女生们更要从多种途径获取相关防卫知识等等。当然,谈防范和自保没有错,而且很有必要,但还远远不够。为什么现代人变得如此残暴不仁,图谋不轨的歪心何以就这么强烈?

现代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曾说,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很多,绝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原因。在审视具体个案,既需要有“内归因”犯罪者的人格、动机、情绪等;也需有“外归因”,即事件的社会背景。发生如此频繁的残害花季少女的恶性案件,如果把一切推给社会,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偏颇。但按照“折扣原则”,社会归因是必须且必要的。

记得看过一部法国影片《飓风营救》,退役的特工布赖恩在面对17岁的女儿肯姆执意要与朋友去巴黎度假的请求中,由初始的坚决不同意,到后来陷入自责勉强同意,结果女儿刚一到巴黎,即被一伙贩毒与组织卖淫犯罪集团掌控,布赖恩孤身一人展开飓风营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他对女儿说的一句话,你不知道这个社会现在有多乱。

没错,现在的社会的确乱。而造成乱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表现是,现代人在高度竞争和压力下,戾气蔓延,且这种戾气在消解着个体的幸福。举几个例子,拥堵的车流中,你有没有焦躁地狂按喇叭?网络谣言下,你有没有无谓地留言发泄?航班或列车晚点,你有没有骂骂咧咧或做更多出格举动?

难平的戾气弥散,都有现实根源。为什么我是北漂、蚁族,而有些人却能为名牌手袋一掷千金?为什么我买房、买车压力重重,而有些人却能在“拼爹”中轻易胜出?这些难以解开的社会板结,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的急剧调整,也让心理失衡的人群有了“过山车式”的体验,以至于很多人自称染上所谓“自卑综合征”,“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都会冲冠而怒。辜鸿铭当年曾经评价中国人的性格,说“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而现如今的戾气叠累,已经让诸多国人的“温良”荡然无存。

这是转型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精神挑战,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在重建信任、完善制度,理顺社会症结、消解戾气方面积极作出努力,同时也要采取强有力手段,对那些心理扭曲的极端分子,加以严惩。

在这几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发现,无数的微博进行了转发,他们都不认识或者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但是他们的爱心却能够进行有效传递。这就是一种消解戾气、传递爱心能量的绝佳检阅。这种爱心接力,是在反思和防范之外,一剂春风化雨般的良药。惟愿加速伤口愈合的良药愈多,我们脊背生寒之事才能愈少。

                (编辑组稿 /王云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