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李克强总理访英之旅的五堂课

banyuesudi 2014-07-23 18:42:36 总第176期 放大 缩小

 

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人们预计中英之间将签署一大批贸易协定。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天里,我问遍了中英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商业内幕人士,他们都说,无论总理来访与否,贸易协定都是要签订的。那么,中国总理此行除了跳跳舞、碰碰杯、签签备忘录,他实际上在伦敦做了什么呢?答案就是:观察和学习。

在中国,主流强硬派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自信的、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而英国不过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旧日帝国,现在去英国不过也就是参观博物馆,走马观花一番。

但是李克强总理对此却有着更高的认识。他是中国的危机总主管,而这个国家的危机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程度,几乎都是令人难以驾驭的。李克强总理同时也是一名律师和经济学家。尽管还不到59岁,他却经历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困苦,到如今转型期的艰难,不一而足。

对李克强来说,英国并不是一家博物馆,而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案例。英国历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复兴和衰落,却从未发生血腥革命。尽管也有着严重的社会矛盾,但却始终富有。一句话,英国值得学习。

第一课:王权

据报道,李克强总理代表团一行要求与女王举行会见。对他们来说,面见女王不仅是为了合影留念,也是为了学习经验。

在中国国内,官员们正在努力明确新一代领导层提出的“中国梦”的形式和道路。除了强制性要求,他们需要进一步强化正统性。英国王室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李克强总理很清楚,在他出生前,英国女王就已经登上王位。她是如何在反对声中始终赢得人们的支持和爱戴呢?她又为何不必大费口舌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呢?王位一代一代传下去,又为什么不为人们所质疑?

当李克强总理寻求答案的时候,他也获得了一个绝佳的上镜机会。尽管中国政府控制着主流媒体,但要想获取公众关注却没有那么容易。中国领导人很清楚,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洲首相握手可远不如会见女王获取的关注度高。

第二课:控制媒体

“他们越来越像我们的政治家!”一位关注中国政治已久的欧洲商人发出如此悲叹,“中国的领导人曾经是最热诚的技术统治论者,他们的讲话很有实际价值。但现在,他们却更关注如何准确地通过媒体传播信息。”

在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历史哺育了没有耐心的城市新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此前的艰难困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就没有那么可靠。中国政府必须要展示,他们正在为诸如治理污染、反腐倡廉以及医疗卫生等工作付出辛勤努力。同时,中国官员也很清楚,在这样一个有着6亿网民的国家,仅靠强制性管理措施,很难禁止一些政治流言传播。而且,对于媒体的管理措施越严格,公众就越远离主流媒体。

这样一来,英国政治家与英国媒体之间的关系就很值得学习了。尽管英国媒体也有着惊人的杀伤力,但成功的政治家依然可以通过媒体传播理念。英国民众有时还是会相信政府的。

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李克强曾经面临过血源污染导致艾滋病毒传播、工厂失火、矿难等一系列危机。现在他站在国家层面处理危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对一个政权来说,最大的危机是人们不再相信你。对于如何处理这一危机,相信他会在伦敦学到许多。

第三课:软实力

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个神奇的国度。这里有着似乎早已不应存在的神秘王室,却也有着BBC、英超联赛以及世界一流大学。

在海外软实力方面,中国留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杂技、熊猫、五角星。现在,中国希望在国际上更大范围地宣传“中国梦”。

在过去强调意识形态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英国王室的统治历史比资本和武器更有价值。现在,他们面临着发展成为国际大国的挑战,需要对英国的软实力有更多了解。

第四课:治理污染

如果说第一至第三课是长期课程,第四课则是非常实际而又急迫的。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伦敦一度也为毒雾所覆盖。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更为人们所熟知。但是现如今,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几大城市都在中国。能否在治污问题上展现工作成效已经成为影响共产党统治的大事。“英国是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问题的?”这成为中国总理最希望获知答案的问题。

对李克强总理个人而言,城市建设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三年前,他曾作为副总理访问英国,参观了沃特福德的一座商业中心。当时他对于所看到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招募了一个英国公司帮助设计长沙的一个生态城项目。

中国正在重建。全国有200个新城正在建设中。如果政府不能正确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意味着中国将有几代人在雾霾严重、交通拥堵的城市生活。

中国仍在沿用苏联式的计划模式。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可以排除争端,集中建设;问题则在于官僚之间不相互沟通导致产生一系列问题。也许引入外国人到体制中有助于打破官僚主义。

第五课:思考

李克强总理的伦敦之行在镜头之外的时间将主要用来思考。他将对于英国的王权、媒体管理以及软实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他很清楚,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城市发展走上正确道路。我认为,这可能是英国吸引他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英国的城市发展对中国来说是有可借鉴性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多中国城镇居民向往的。这些都值得抛出一些商业优惠,忍受一些镜头打扰,来近距离观察学习。

(英国BBC)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