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超级妈妈”能否培养出“超级小孩”

yangguangjingpin 2014-07-11 18:06:02 毕晓宁 总第175期 放大 缩小

 

在“拼爹”一词尚有余温之时,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拼妈”时代。一言以蔽之,“拼爹”拼的是金钱、资源等硬实力,而“拼妈”拼的则是教育等软实力。深陷“拼妈”焦虑之中的中国妈妈们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变成“超级妈妈”,就能将孩子打造成“超级小孩”,进而成为人生的赢家。

其实,与“拼爹”一样,“拼妈”族们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日益明显的社会落差、最重要的上升渠道,当两者邂逅,那么衍生出的必然是妈妈们的极度焦虑与孩子从妈妈身上感受到的巨大压力。

“拼钱、拼权、拼地位、拼关系,我拼不了,唯一可拼的是辅导和指导孩子学习。”东部沿海某市高中女教师李芸的这句话大概可以代表众多妈妈的心声。一位28岁的妈妈,每天坚持和刚上幼儿园的女儿用英语对话,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将来读小学肯定有优势”;37岁的营养专家兰若水,陪女儿打羽毛球,结果自己球技倒成了周边社区的佼佼者;月薪八千的一位妈妈,咬牙给连鼻涕都不会自己擦的儿子,报了一个每年十万的儿童MBA班;很多陪着孩子练琴的妈妈们,几年下来,都能弹得一手好琴。

事实上,“拼妈”文化存在于很多国家。但在中国,即使在当前社会观念激烈变革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仍旧趋向单一。考上好学校、找到体面的工作,是绝大多数母亲培养孩子的根本目标。母亲自身对人生理解的局限性,也使得“拼妈”的空间异常狭窄,进而充斥着焦虑的负面情绪。在不少妈妈身上,我们都会看到疲劳、担心以及焦虑的情绪。孩子一出生,便几乎吸引了妈妈的全部关注,甚至令整个家庭忙乱不堪。在担负起母亲的角色后,女性便开始了为家庭永无止尽的自我牺牲。

“拼妈”会带给母亲们带来更多的负担,对于孩子本身的教育效果,它同样未必就显得效果良好。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要为孩子打造一个性别平衡的成长环境,不仅需要更多男性教师的加入,还需要孩子的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成长过程。 “拼妈”现象需要被关注,更要被改变。渴望做“超级妈妈”的妈妈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状况有及时的觉察,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格外注意保持节制和清醒,时常要求自己放下“超级妈妈”的面具,学会示弱,学会接纳自我从而接纳孩子,不让本来爱的交流和给予变成了有条件的交易和枷锁。

真正称职且能带给孩子积极成长力量的“超级妈妈”是勇于并善于放开手来爱孩子的。她并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为孩子把一切都搞定摆平,只需要在与孩子相处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温暖,无条件地给予孩子积极的爱和关注,并且能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领孩子进步,尊重孩子犯错的权利,给予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

本期观察栏目关注了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问题,以及陷于争议漩涡中的“弃婴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