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从“为文革道歉”谈历史虚无主义

yangguangbaodao 2014-06-19 17:44:26 王铁群/河北大学教授 总第174期 放大 缩小

 

2014年1月12日,红卫兵运动的标志性人物宋彬彬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前北师大女附中),向“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老师和校领导道歉。此前,已有中共元老陈毅之子陈小鲁以及北京的张红兵、山东的刘伯勤和卢嘉善、河北的宋继超、湖南的温庆福、福建的雷英郎等,通过媒体为自己“文革”时期的行为致歉。

尽管从总体上看,主动道歉者寥寥,这些个体道歉也远不足以推动“文革”真相的公开和对这段历史的集体反思,但它却揭开了一段充满暴力的记忆,引发出清算“文革”罪恶的讨论,成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沉重一击。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极端利己主义及庸俗阶级观点在历史观上的反映,其特点是虚无历史,否认历史事实,对不利于自己的历史一概否认或篡改、伪造。现在,从教科书到大众传媒所讲的历史都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的宣传,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更具历史虚无主义色彩,根本谈不上全面、准确地讲述历史真相。

从教科书到大众传媒,于“我”有利者便大讲特讲;于“我”不利者则讳莫如深;于“我”“有害”者则抹杀或编造。如当年江西“肃AB团”运动杀了多少红军将士?其中有几个是真“AB团”?延安整风时期的“审干运动”杀了多少人?其中有几个是真“特务”?这些史实不会提及。如对共产党在野时期大张旗鼓反对一党专制、宣传和学习美国的民主理念和民主精神、开展民主选举等历史活动,也是尽量回避。如把因大跃进等导致的三年大饥荒说成“自然灾害”,至于三四千万人是怎样“非正常死亡”的则语焉不详。

有时出于某种政治需要任意“打扮”历史。如对近代史一些关键人物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孙文、蒋介石等的评价,都是以“阶级”划线而脸谱化。如1957年数百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却称“反右运动是必要的,只是犯了扩大化错误”。如“文革”浩劫的主要责任者是“四人帮”等。

有时为了政治目的而歪曲历史,如把追求现代化的百年近代史歪曲成“革命史”。如辛亥革命党及后来的国民党为了证明自己的正义性、合法性,大肆抹黑晚清及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后来的胜利者对此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朝鲜战争,解密的档案已经明确是金日成在苏联支持下挑起的国内非正义战争,遭到联合国军的惩罚,可我们的教科书仍在讲是美帝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侵略朝鲜,挑起战争。如央视2013年12月12日开始播出的50集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对粉碎“四人帮”的华国锋、平反冤假错案的胡耀邦、实施经济改革和党政分开的赵紫阳,皆不置一字。

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使用双重标准。“反面人物”身上的“罪恶”行径,在“正面人物”身上最多是“多走了几步弯路”、多交了点“学费”而已。“正面人物”即使犯下滔天罪行,也总是为其开脱,强调“初衷”或“客观”条件或认识错误,而不看客观后果。但对“反面人物”,则用“结果论”,强调其“反动本质”。具体如“文革”,涉及林彪、“四人帮”的都是‘反革命罪’,涉及毛泽东的都是“失误”,涉及周恩来的都是“违心”。

对不光彩的历史,则设置禁区。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文革”浩劫、六四学运等皆成禁区。凡不符合自己“已有的历史结论”的观点均视为“做翻案文章”。

“历史是政治家烙的大饼,想怎么翻就怎么翻。”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历史是任意打扮的小姑娘”。牢记这种虚无化的历史能作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吗?这样的“历史”,与日本教科书否认侵华、与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否认南京大屠杀,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根源

即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思想。该理论把不同的社会分工或社会阶层(如企业家阶层和雇工阶层,他们都是商品价值的创造者,相互间实际属于契约关系,是容易利益协商的两个阶层,不存在不可调节的矛盾),贴上“先进”或“反动”的“阶级”标签,主张对阶级敌人要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国际上,则把民主国家称为资本主义予以敌视,把一切反对专制政权的人都称为“敌对势力”,拒绝民主普世价值。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一句话:造反有理。”强调“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邓小平时代进行了拨乱返正,放弃了“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并没有对“前三十年”的阶级斗争作出否定评价,他主持起草的《决议》只是把“文革”定性为内乱,并没有否定阶级斗争。现在继续肯定“前三十年”以及“正路”与“邪路”、“五不搞”、“七不讲”等,反映的仍是以阶级斗争立国的逻辑。

既然信奉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就必然掩盖历史真相,人为制造敌人,实行历史虚无主义。如把由专制向民主转型的中外近现代历史,改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如对“先进阶级”及其领袖美化粉饰,宣称代表人民、唯一正确;对“反动阶级”则妖魔化,称其代表没落、反动,是人类公敌等。这种阶级仇恨的长期灌输,使被统治者极易接受独裁专制具有合理性及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教,极易接受专制文化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的歪曲性解释。

其实,人类社会真正的阶级斗争只有一种,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人们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从而统治者必然为所欲为、被统治者必然揭竿反抗的产物。可以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官逼民反”、官民两大势力冲突斗争的历史:被统治阶级追求民主并为之拼搏,统治阶级则维护专制并镇压人民反抗,正如陈独秀所说:“民主主义是自从人类发生政治组织,以至政治消灭之间,各时代(希腊、罗马、近代以及将来)多数阶级的人民,反抗特权之旗帜。”当人们掌握了以公正选举、分权制衡、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知识,建立起民主制度,实现了主权在民,统治者也就失去了特权,这种阶级斗争才告结束。$nextpage$

历史虚无主义的的主要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的最大危害,是容易迷失立国之本。民主是近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变革专制制度,建立与人类主流政治文明一致的民主宪政体制,使中国从专制社会转变成民主社会,是近代中国的鲜明主线。从19世纪70代中国有识之士明确民主是立国之本,到20世纪初期尤其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成为初步的民主社会;从中共“二大”旗帜鲜明地把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到被称为民主革命胜利的1949年,用民主取代专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发展方向。但由于这些历史事实被虚无化,真相和事实被掩盖,使中国游离于世界文明之外。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立国之本,建立起历史上最为严密的专制政体。这种维护特权、剥夺人权的制度,派生出一系列严重问题。

如“前三十年”的一系列政治灾难,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剥夺公民权利的结果。不仅几千万人死于非命,而且中断了中国由向民主社会的进步,窒息了中国的经济,毁灭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如由于对中国近现代民主主题的回避和对民主难以实现的真正原因反思不够,致使今天的民主进程举步维艰,而权大于法,甚至“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现象则司空见惯。废除劳教制度以及高考制度改革、单独二胎政策等,本属人大、政府范畴,执政党只有建议权,而不能自己决定。最近,河北省省长立下3年空气好转军令状,称“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又添越俎代庖、以权代法新例。

如由于没有彻底清算“文革”,对“文革”灾难以及“文革”领导、发动者的历史真相虚无化,近几年,在一些无良媒体和文人政要的鼓吹和支持下,前总理温家宝所称的“文革余毒”肆意发散,复辟“文革”的言行甚嚣尘上。如2007年北师大女附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90华诞庆典”,宋彬彬不仅登榜“荣誉校友”,而且她为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的照片也戳在校园里、制在光碟中、印在《校史》和《图志》上,传递了明白无误的信号。如薄熙来在重庆背离宪政和法治,大搞“唱红打黑”运动,该运动的实质、理念、政策、措施,基本属于“文革”的东西,其引发的法治倒退是惊人的:打击民营经济,一大批企业家被关进牢房、没收财产;大搞“文字狱”,钳制言论自由;刑讯逼供、制造冤狱;迫害律师,践踏公民权利;煽动极左狂热,利用谎言愚昧和欺骗民众……如全国性的对民主普世价值的讨伐以及反宪政逆流,更使“文革”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是我们汲取经验教训走向未来的基石。清末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读史。”即一切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必须“知大道”,清楚国家和社会的根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出路。而要作到“知大道”,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弄清历史。历史学家布隆代尔也强调:“为了认识现实,必须认识迄今以来的全部历史。”所以,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关乎这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如何鉴古,决定着它的兴衰。搞历史虚无主义,用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历史,抹杀历史真相,磨灭历史记忆,这样的“振兴”、“发展”要将民族和国家带往何处?

如何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正国需先正其史,要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必须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尊重历史,拨谬反正,实事求是地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客观展现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和经历。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从国家、民族以及历史进步的立场去对待本国的历史,要站在人民立场看待历史问题。如果为了政治需要而搞历史虚无主义,必将误国、误民、贻害千秋!

在这方面,俄国当局的做法可为中国借鉴。为了纠正20世纪俄国历史上太多的“空白点”和因“政治化诠释”而严重失实的地方,向社会说明从尼古拉二世即位到2007年这一个多世纪俄国社会的全貌,俄国总统普京积极倡导写作《二十世纪俄国史(1894—2007)》。这部官方的俄国史由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集40余名专家,历时20余年写就,由阿斯特(act)出版社印行,出版不到一年便再版多次。该书以确凿无疑的事实,推翻了业已存在近百年的结论,如认定“十月革命”是德国当局资助列宁等9吨黄金发动的剥夺俄国民众民主自由的反动政变;如证实了苏共政权大量屠杀同胞的事实;如因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度与希特勒有过合谋,故把“伟大的卫国战争”的提法改为“苏联——纳粹战争与俄罗斯”等。俄国史学界这一举措,重建了俄国人对史学的信任,促进了俄国社会良性运转。

澄清历史真相,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覆回来,把真实历史公布于世,需要当局和史学家实事求是的良心、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秉笔直书的精神。

作为普通的历史学习和研究者,要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应以对全民族全社会负责,而不是为某个人某个团体负责的态度,强化怀疑、批判意识,坚持独立思考,追求历史真相。要明确:没有真相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一种有目的的洗脑。只有坚持怀疑和批判精神去读史,真相才会越来越清晰。

要努力通过获取多家的信息追求历史真相。了解什么样的史实、接受什么样的历史观,主要取决于获得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正确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只有读多家的书,才能在比较中探寻历史真相。不要听信一家之言,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假主义之中。有位历史专业教授,出国之后读了一些历史和文化书籍之后感慨地说:我研究了一辈子的历史,现在才发现,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居然是一无所知!要尽可能从不同渠道获取资讯,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要努力读真史,而不要读伪史。研究历史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学者型,一种是御用型。相应的也有两种历史著作,一种是信史,即大家公认的,和历史事实比较接近的历史。一种实际属于政治宣传,是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学者研究的目的重在求真,他们的史著也可能存在偏颇和失误,这是由于考证不够造成的,不存在故意欺瞒大众的成分。所以,只有历史学家的研究才会客观、公允。而御用型的史学书籍重在求用,它们总是夸大甚至伪造对当权者有用的历史,掩盖不利于当权者的历史,目的是欺骗民众,为当权者的合法性提供历史依据。

要重视网络信息。网海中多元知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激荡,满足了民众知情权和社会参与权。尽管“网管”森严,但不可能绝对和全部拦截所有信息。每一个独立的灵魂,都可以从中冲破历史虚无主义的束缚,实现“自我启蒙”。

总之,恢复历史真相,科学地认识历史是国人的重大任务。能否尊重历史,并实事求是地公诸于世,传之后代,这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底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