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一场暴雨,考验城市质量

yangguangbaodao 2014-06-03 18:03:43 徐国光/特约撰稿人 总第173期 放大 缩小

 

一场暴雨让繁华的现代都市原形毕露。近日,各地暴雨围城,广西梧州市区3小时降雨量达到120毫米,暴雨造成市区主要路段多处发生严重内涝,群众出行困难,已知有2人失踪。青岛一面挡土墙在风雨中倒塌导致18人死亡、3人受伤。深圳5000辆公交车受阻、2000辆汽车被淹;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座城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在2008年-2010年3年间,62%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发生3次以上内涝的城市有137座。进入“2014内涝季”,大城市的“良心”准备好了吗?

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城市排涝管理已经有法规可依。“徒法不足以自行”,国内大城市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中对《条例》的执行落实情况如何?城市“看海”现象何时不再重演?多地发生的内涝灾害在警醒城市管理者排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暴雨无情多地受灾

雨对居住在广西南宁市东葛路十字路口的居民来说,记忆大多是灰色的。在道路两边经商的民众,一到汛期,经常难得安宁。短时雷电暴雨使这个地段严重内涝。而最灰色的记忆,是2006年7月18日。那一天,南宁市城区普遍出现了100毫米至300毫米的强降雨,内涝使66条街道泡在水里。其中东葛古城路口水深达1米。据统计,那次内涝造成南宁市区受灾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受淹单位达200多家,临时转移安置民众近两万人,有不少公交车停驶,城市交通几近瘫痪。

2014年5月8日,暴雨夜袭中山。9日早上8时30分,省应急办升级气象灾害(暴雨)五级为三级。暴雨造成全市多处水浸街,据市住建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兴中道、起湾路、长江路、华柏路等26个路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浸街。其中7个路段水浸超40厘米,翠洲路水浸最大深度达65厘米,华柏路为60厘米。5月8日当晚,多辆汽车在华柏路等重灾区抛锚。

在深圳,暴雨袭城已经不是第一回了。今年3月底,深圳就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暴雨还带来地陷等次生灾害。深圳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一年一遇来建设的。一年一遇的标准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为50毫米,无法应对近期巨大的降雨量。一些地区雨水来不及排走,当然只能一片“汪洋”。

据统计,仅在2013年深圳就发生10次地陷,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地陷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排水管网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地面一旦遇雨冲刷就容易发生垮塌。

暴雨也曾经给北京造成刻骨铭心的伤痛。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造成79人死亡。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滞蓄雨洪水,北京将结合现有湖泊、低洼地、砂石坑等区域,因地制宜,确定蓄滞洪区。2015年年底完成5项大型骨干雨洪滞蓄工程建设。然而面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城市各管理部门提出的严格要求、设置的问责机制,相信在2014年北方雨季到来之前,北京的城市管理部门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刻不容缓地去做。

排水系统是内涝症结

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座城市在暴雨下受到如此冲击?在这当中也有最不惧暴雨的城市,那就是青岛。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有人回答:“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那么青岛在100年前就进入先进行列。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当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十九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17年后,战败的德国人给日本人留下了一座号称“东方瑞士”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

在青岛的老城区,光滑的马牙石铺成的道路旁,被踩得斑驳的“古力盖”,乌黑发亮。我们仍然能看到德国人留下的“古力”。古力是德语“Gully”的音译,意思是指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儿的地下雨污水坑道。这些古力盖中心,大都有一个“K”,“K”代表“KIAUTSCHOU”,意指胶澳。

面对暴雨的挑战,对照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的城市排涝工作仍需要很大的提升。例如,北京、深圳、青岛至今都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改造排水系统迫在眉睫

对于大雨引发的城市严重积水现象,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李军指出,地下管网建设滞后,是造成城区内渍水的主要原因。她强调说,强降雨不仅带来严重内涝,还揭示了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地下排水系统多疏于规划和监管。

“地下网络不连通、容量设计不足等规划问题,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地面建设,水的自然循环被打断等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接受采访时介绍说。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逐渐凸显,暴雨带来的严重内涝、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等都是快速城市化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注重城乡一体,法律约束严格,在建设之前就有完整的规划,规划一旦确立,不能轻易变动。巴黎、伦敦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非常完善,同供水、供电、供气一样,是城市命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要随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而调整,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大城市,都在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

李红玉说,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和随意性,法律约束也不够严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陈可石也认为,追求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和提高城市质量。

李军还强调,“城市建设是长久性计划,要考虑其使用的年限和寿命。”她认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要有预见性,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外,她指出,从暴雨前后的预警和善后情况来看,中国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组织能力存在缺陷。

长效治本才是解决之道

现今,启动应急预案,已经成为众多省市应对暴雨来袭的第一道防护墙。事实上,近几年来,在加强暴雨应急反应能力上,许多地方做出了不少有效的尝试。2010年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汛期,上海专门定制了16辆防汛排水移动式泵车,如遇突发排水事件,16台排水设备能在短时间集结,迅速开赴现场,1小时内可排除相当于约6个标准泳池的积水,避免发生严重积水情况。

杭州在2007年经历台风“罗莎”带来的40年一遇的内涝后,每到汛期来临之前,对所有河道提前“泄洪”,14条内河均低水位运行,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2小时报告一次各区汛情及处置情况,57支应急队伍,配备1000台水泵,一旦出现汛情,立即进行排涝。这几年杭州城基本上未受水淹。

然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专家认为,中国的应急预案体系才刚刚完成,比如在与公众沟通这一重要预案方面,各地政府做得还很薄弱。

“重点还是要把死的应急预案转化为活的应急能力。”国家行政学院应急项目专家李明在北京“7·21”特大暴雨后表示。

预案的“应急”效用过后,靠什么来发挥长久的防灾作用?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排水系统。

去年,银川前一日暴雨带来的积水已经退尽,但是市政工人并没有闲下来。他们在草坪里挖出数条通道,砌成U型墙,让地面雨水可以直通北塔湖。同时,银川还开始设置雨水井,变过去的雨污合流为雨水和污水分开导流,将雨水直接排向湖泊,减轻泵站的泄洪压力。

作为站在防内涝前线的城市,广州的危机意识很强。北京暴雨过后,广州马上开始反思自查。广州召开了研究论证会,邀请了9位国内外专家,对广州目前试图率先建立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对策进行论证,意在建立一个暴雨时储水、干旱时补水的内涝防御系统。

改造排水系统,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其实一直都在努力。然而,这绝非一夕之功。城市的地下,不只有排水管道,还有供水、供气、通讯、电力、光纤、地铁等其他很多管道。专家表示,无论是加粗管道、拓宽河道泄洪还是建立城市蓄水池,都需要周密的评估分析,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

每一场暴雨留下的不应该只是仓皇的教训,每一次灾后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发现问题上。在专家看来,有了政策,关键在于落实。防灾减灾应当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深挖根源,综合治理,防治结合,真正把防灾减灾工作当做百年大计来抓,当做民心工程来做,如此方为治本之道。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