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新京报》:贫困县里豪楼起,可有官员乌纱落?

yangguangbaodao 2014-05-04 12:22:05 总第171期 放大 缩小

 

《新京报》:贫困县里豪楼起,可有官员乌纱落?

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盖起办公楼却是一副土豪做派,房县所呈现的刺目景观,在多地已非第一次出现。但奇怪的是,在媒体的报道中,往往只见豪楼拔地起,不见官员乌纱帽落地。问责不动真格,要狠刹歪风,显然并不容易。

从央视记者报道来看,房县办公楼建设项目的财政预算、立项、国土、规划、建设等监管环节几乎全部失灵。比如,房县行政中心的占地面积超出了湖北省政府批复占地面积42亩,但却始终未被叫停;而当地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对于巨额耗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改变规划、甚至“借壳”公益设施等违规行为视而不见,集体失声。

当豪华办公楼成了“集体违规”,成了官员口中“全县人民的一个面子”,要对某个具体官员进行问责,似乎难以下手。这可能也是很多地方,类似现象的问责不了了之的原因之一。尽管按照相关党纪国法,对决策者或主要领导,可以参照失职、渎职等规定,处以党纪政纪处分;而对非法占地的责任人员,也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在类似现象屡禁不止的现实面前,继续问责乏力,会削弱相关禁令的公信力。在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豪华办公楼也曾有坚定表态:“对于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让那些顶风作案、打擦边球的官员得到应有处罚,是提升禁令威慑力的最好途径。

从长远来看,对地方政府盖楼的监管制度,也仍有完善空间。当地方政府自身要盖楼时,理应提级监督,即由省市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县政府建设项目的所有审批和监管,避免“自己监督自己”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要求地方政府建设项目都由上级审批机关向社会公开,让政府工程都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拷问。事前监管到位,也可避免违规大楼一旦建成,事后很难整改的现实困境。

《中国网》:豪华办公楼何时不再刺眼?

房县政府的“豪”气与当地百姓的贫困放在一起,显得那么的刺眼,更让人心生几分不安。这样的地方政府,心里还装着百姓吗?在百姓对此抱怨极大的情况下,又何谈取信于民?我们又何时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再让豪华办公楼“刺伤”百姓的眼睛?

在百姓的眼里,政府机关需要的是为人民踏踏实实地办事,而不是由豪华办公楼装点起来的门面。政府办公楼再破,能为百姓办事就是好政府;办公楼再豪华,不替百姓谋利益,百姓背后也要骂娘。这个最浅显的道理,作为造福一方的地方政府,难道不知晓吗?更何况,在本届中央政府“约法三章”中,第一项就是政府不得兴建楼堂馆所,房县政府又哪来的胆子,置中央禁令于不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处处违规的豪华办公楼,却能一路绿灯地建设起来,与此类似,此前多地曾曝光的豪华办公楼,也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由此可见,解决地方政府兴建楼堂馆所的问题,在禁令之外,要有相应的处理办法,必须下“狠手”,出“重拳”。管住地方政府兴建楼堂馆所,首先要管住“一把手”,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才能有效避免冲动和盲目。

其次要加强审计,尤其是对地方财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要加强审计。像房县这种,年财政收入才5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哪儿来的钱建设豪华办公楼?在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是不是存在问题?事实证明,房县在建设办公楼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违规行为。据记者调查,当地政府征地后,有的被高价出售用作商品房开发,在以126万一亩卖给开发商之后,仅给被征地百姓2.1万一亩。靠卖地来支撑房县政府的豪华办公楼,百姓又怎能不寒心。凡此种种,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介入和调查,以安民心,正党纪国法。

《中国青年报》》:豪华政府办公楼究竟是谁的面子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然而,当地正在建设一处总占地面积过百亩的政府办公楼。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总投资额,均大大超出湖北省批复的规定。该行政中心建成后,所有入驻单位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23平方米,远超中央规定的上限5平方米。房县一名官员称,“那是全县人民的一个面子。”

提出“面子论”的是房县信访局局长付超,他在受访时一个劲地说,“你们百姓的房子都盖得好漂亮”,言下之意,“我们”政府当然也要把办公楼盖得漂亮一些。这位付局长说,“都要面子,说到底就是一个面子的事。”

果真都是一个面子的事吗?

老百姓盖自家的房子,弄得再漂亮,花的是自己的钱,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漂亮不漂亮,也大体上量力而行,不会寅吃卯粮,更不会从公共财政里面拿一分钱。而政府修建办公楼,其所花费的一分一毫,均出于众人之手,由公共财政埋单。更何况,老百姓也不会像政府那样大手大脚,胡乱花钱。上述报道提及的房县财政局大院居然移栽来几十棵名贵古树,耗费数百万元,一般人家想必不会这样可着劲儿造吧?

可见,把百姓自己造屋的面子与政府办公楼的面子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荒诞的比附,百姓好面子并不是政府要面子的充足理由和借口。以此胡乱佐证,只能说明,时下颇有一些政府官员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甚至理所当然地将自己服务的公共事务理解为自家私事。

即便政府官员讲面子,也未必就是像百姓一样,把办公楼搞得像模像样,而完全可以采取另外的路径。比如,政府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营造一个利于发展、服务民生的制度环境,搞好公共服务,不去与民争利,更不残民以自肥,等等。只要老百姓的房子都修得漂漂亮亮,都有面子,政府其实就有了面子。

《中国新闻网》:贫困县豪华楼里的“四风”为何刹不住?

将超过年财政收1/7的巨资用于盖豪华楼,国家级贫困县房县的一掷千金可谓是“大手笔”。在中央接连出台戒奢从简多项禁令之时,这样一边“喊穷”、一边“炫富”的行为,自然会引发舆论与公众的强烈质疑。

畸形的政绩观,是贫困县建豪华楼的主要动因之一。部分领导试图通过兴建标志性建筑“雁过留名”,将“盖大楼”视为“大政绩”,全然不顾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有领导将豪华办公楼视为当地的“面子工程”,殊不知,这样的面子工程,不仅拉远了政府部门和公众的距离,也会直接导致政府形象减分。

类似的事件频现,也表明了“四风”问题的持续性和反复性。刹住贫困县建豪华楼的“歪风”,需要继续强化反“四风”工作,进一步规范办公用房管理,做好预算内资金的统筹工作,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与此同时,也应进一步健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机制,避免“一言堂”,避免“拍脑袋决策”;不断扎紧制度的藩篱,用持续完善的制度建设对政府决策产生约束。此外,还要更好地完善监督工作,对“问题决策”及时追责、问责。如此,才能更好地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

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曾明确要求,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令行禁止才能政令畅通。各地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