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与3·15一起成长

yangguangbaodao 2014-04-02 22:56:35 总第169期 放大 缩小

3·15是人类商业社会进步到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消费者维权意识觉醒的结晶。重新审视和定位3·15在中国市场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成为中国从农业社会建立起现代商业文明的风向标,让人们看到消费领域最新鲜、最细致、最切身的事件,从侧面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

尽管人类的消费行为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但是真正有组织、系统性地维护消费者权利,却是近一百多年的事。

商业教科书告诉我们,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二战后,不少发达国家建立起代表消费者并表达其诉求的组织。

在各国消费者组织蓬勃发展的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简称IOCU)成立,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荷兰五国的消费者组织发起成立,总部设在荷兰海牙。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3·15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日期来源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次演讲。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

为了纪念肯尼迪首次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肯定消费者权利的意义,国际消费者协会在1983年决定,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推动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在肯尼迪提出的4项权利基础上,国际消费者协会增加了消费者应享有的另外4项权利: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消费的权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300多个消费者组织,活跃在近百个国家,这其中,也包括1984年12月26日成立的中国消费者协会。

进入改革开放第6年的中国,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迅猛增长,老百姓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转变,然而,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不力,商业法体系中关于消费者保护的内容缺失,在客观上造成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普通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和伤害愈加严重。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成立,是中国在维护消费者权利方面迈进的第一步,让人们开始意识到消费者应该有维权的意识,并且有组织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服务。

法律的步伐明显慢许多,真正从法律层面保障消费者权益,已经是消费者协会成立10年之后。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隔20年之后,2013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决定,这部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新消法》,将网购、电话购物、基本的存贷业务、银行卡业务、旅游等人们日常消费领域的新事物和热点问题,都纳入进来,使得解决纠纷有法可依。

批判会、诉苦会和教育会

央视从1991年开始举办的3·15晚会绝对是晚会界的一朵奇葩。几乎所有晚会的重点都在于庆祝与欢乐,而3·15晚会则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是一场批判会、诉苦会和教育会。

今天,当人们开始用一种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的态度期待和观看3·15晚会时,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个曾经富含法律知识、消费者泪水、商家丑恶嘴脸的盛会,看看中国老百姓走过的30年消费路和维权路。

1991年,首届现场直播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上,10部热线电话全部被打爆,忍无可忍的消费者甚至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带到直播现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协会的维权似乎遥不可及,而3·15晚会才能真正挑动人们的神经,燃起公众借媒体之力置假冒伪劣商品于死地的怒火。这种怒火,助燃3·15晚会24年,经久不息。

在这场商业意味浓厚的“批斗会”上,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了“大品牌”和“名人”身上。最初十年的3·15晚会,可以称作“第一季”,重点关注假冒伪劣商品。1992年的晚会,播出了敬一丹远赴安徽采访热水器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案子。晚会现场特意邀请受害者的亲属,声泪俱下地控诉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当晚,安徽省有关部门领导在收看晚会的过程中就对该企业作出了行政制裁的决定。

最“血腥”的曝光,无疑是1998年晚会中披露的饲料切碎机。由于设计不合理,该饲料切碎机先后斩断了2000多个农民的手指和手掌。相信当时所有的观众都对吞噬农民双手的低劣设备感到愤怒。但是,如今回顾当时的情景,更加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何会让受害者人数累积到2000人才得到关注,受害者本身的维权意识在哪里?监管机构的责任和作为应该是什么?赔偿与处罚的法律依据和落实情况如何?

在这一季的晚会上,还曾曝光过农民假造的奥梦达羽绒被送入大商场后摇身一变为合资产品,17岁花季少女贾国宇被卡式炉爆炸毁容等事件。可见,在上世纪90年代,产品质量,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质量问题,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痛;同时也折射出在那个年代,服装、家电等产品快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标准、法规、监管却有很大欠缺。应该说,随着人们对生活用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在政府和社会给予生产企业的压力逼迫下,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设计日趋合理,质量逐渐提高,尽管至今尚无法完全杜绝质量问题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但对比十几年前发生的频度和广度,已经是天壤之别。

“千禧年”开始了3·15晚会的“第二季”。央视名嘴白岩松的加入和节目形式的转变,为晚会注入了新鲜元素,同时,关注的内容和话题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曝光的产品和服务也出现明显的变化。智能手机、单反相机、汽车、贵金属逐渐成为晚会的主角,而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和网购交易的重视也折射出人们从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到关注消费活动中自我需要得到满足的质量,以及互联网商业环境下享有的服务品质。显然,中国的消费者在逐渐成熟,维权意识已经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主动捍卫,甚至是事前预防。$nextpage$

在这一季中,至今令人难忘的是2008年岁末,“三鹿”毒奶粉事件被披露后,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此后,美赞臣奶粉、麦当劳后厨等案例先后被曝光。

3·15晚会的3.0时代凸显网购和物流在现代消费中的先锋地位。网购、团购、流氓软件、垃圾短信、网上个人信息安全逐渐成为流行年度的主题。

同时,3·15晚会的另一个转变是从单纯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开始变为对行业和全产业链的关注。2012年,总导演尹文将其明确阐释为“所谓全产业链,就是要从源头、到生产、到流通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展现违法现象”。关注违反商业道德、有违市场良知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例成为3·15晚会的方向。

2013年的重磅炸弹无疑是针对“苹果手机”的曝光。晚会直指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实施与国外不同的售后政策,在中国宣称的“以换代修”、“整机交换”并没有真正更换整机,通常沿用旧手机后盖,以逃避中国手机三包规定。向红得发紫的业界头牌开炮,抓眼球的效果毫无疑问。然而,何润东的一条微博,却让央视苦心炮制的打压苹果变成了危机救火。“猪一样的队友”无心之作“大概8点20分发”,迅速掩盖了苹果受到的打击,成为微博上最受瞩目的话题。

3·15晚会是否也面临变质的危险?央视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3·15晚会为中国消费者维权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是其他媒体、消费者协会、甚至法庭都无法比拟的。直接栽在3·15晚会上的企业不止百家,如苹果、大众、网易这种行业巨擘尚可凭强大的危机公关能力涉险过关,像锦湖轮胎、美赞臣奶粉等一二线之间的品牌基本上都受到重创,更别提一些“苍蝇”类的中小企业,“金榜题名时”基本也就是关张大吉的日子。媒体的监督和震慑作用,在3·15晚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之而来的,是对晚会推广方式的多样化和对晚会本身质量的怀疑。苹果手机的售后服务条例一定有其不合理性,但是不少手机业内人士却都在不愿透露姓名的情况下,婉转表示苹果的售后服务条例已经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品牌。为何是先进者躺枪,个中原因自然值得玩味。再如,央视运用微博手段为3·15晚会造声势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受邀请来助拳者是否都是自愿而非迫于压力?或者是否存在利益纠葛?

得罪了央视还是得罪了消费者

2014年的3·15晚会榜单一揭晓,中枪企业们纷纷举起“避战牌”:高鸿股份、大唐电信、康恩贝、海马汽车纷纷宣布股票停牌,没停牌的大智慧、健康元、交大昂立、新大陆等股票齐刷刷下跌。作为新科上榜的外企代表,陷入“黑斑门”的尼康公司在东京市场上开盘下跌4.1%,达到5周以来最低点。

尼康摊上事了。

日企、不平等待遇、坚称没有问题,似乎都在累积着对尼康的不利因素。客观地说,尼康出现问题的D600相机只是尼康产品系列中普通的一款,任何品牌的产品出现瑕疵都是难免的,但是,令中国消费者无法接受的,是尼康给美国消费者提供的是更换新款D610相机的补救措施,而针对中国消费者,回答却变成了“质量没有问题,有问题找雾霾去”。

不平等待遇给尼康带来的必然是公正,甚至是矫枉过正的处罚。3月16日上午,上海市工商部门负责人和执法干部约谈尼康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工商局黄浦分局当场要求尼康公司对尼康D600相机全国销售点进行下架,停止销售,并要求尼康公司对各地经销商、维修商加强管理。

3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同时下发通知,工商部门强调按照照相机“三包”的有关规定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消协则将约谈重点放在了公平对待中国消费者、不得采取双重标准上。

官方的警告和市场的反映,逼迫尼康低下高昂的头颅,最终选择在官网发布道歉公告,明显提高了售后服务标准,不仅将为D600用户提供免费检查、清洁、免费提供更换快门或零件等服务,而且对超过保修期的D600相机仍提供免费的检修服务。同时按照中国三包法律规定,在不能完全消除黑斑现象的情况下,为用户更换新产品。从2014年3月16日中午起对全国范围内的D600进行下架处理。

尼康究竟得罪了谁?是央视,还是消费者?

从20多年央视曝光的历史看,前10余年几乎没有曝光过任何外资企业。一方面,在当时的环境下,鼓励外商来华投资是大趋势,任何打击或者惩罚外资企业的行为都很可能带来外资撤离的结果,这显然不符合改革开放的大气氛;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当时外资企业的产品,无论是设计,还是质量,都远超国产商品,因此,按照质量问题的严重性排着队曝光,基本不可能排上外企。

近两年,外企频频在3·15晚会“上榜”,屡次成为曝光焦点,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听到对于外资或合资品牌质量问题的投诉和揭露,其中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外企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越来越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上均呈现上升趋势,外企产品出问题,一样是大问题,政府和社会都不会再放任对有问题产品的追责。

其次,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与日俱增。必须承认的是,中国消费者在近几十年的成长,给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反相机过去只是少数摄影发烧友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品,使用人群的增加、使用经验的累积,都促使消费者与生产商逐渐取得了信息平等,“雾霾导致黑斑”的说法或许放在20年前真的能唬住大多数中国消费者,但在今天,显然只能是“皇帝的新衣”,不具有说服力。

中国消费者的成长,也体现在意识上。不盲目信任进口商品或外资品牌的宣传,不迁就、惧怕大品牌的强硬态度,不放过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的机会。应该说,过去闭着眼睛在中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重视产品质量、关注售后服务、平等对待消费者的企业,才能立足市场,基业长青。

消费行为在继续,3·15的故事也会继续。没有人会相信商业社会的“天下无贼”,但是,做到有力监督、违法必究,保障消费者的根本权利,是值得期待和可实现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