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电视剧不能有“捞一票”心态

yangguangjujiao 2014-03-23 17:55:05 总第168期 放大 缩小

 

最近举行的全国电视剧制播年会公布了去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数字十分惊人。据称,201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完成达到1.5万集,相比2012年,减少了大约2000集。但尽管如此,这么多电视剧即使让全国所有省级电视台不分昼夜地播映,仍然不可能全部播上一遍,其中为数不少的成品只能成为“炮灰”。即使播出了的电视剧,按业内0.5%的收视率方达到及格线的标准来衡量,去年也有高达75%的电视剧遭遇“挂科”的冷遇。

说起电视剧,从大学教授到家庭妇孺,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发表一大通议论,这与其强大的传播功能有直接关系。今天的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文艺鉴赏的最普及形式,其流行程度大可与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和明清的小说相媲美。笔者这样说可能要招到板砖,因为电视剧的观众尽管众多,却几乎找不到一位对目前的电视剧能够不吝点赞的人,人们对电视剧发表的议论通常都是骂声。将这种电视剧与流传千百年的艺术瑰宝并列一起,岂不是佛头着粪?但是,当下的中国,普通人要想得到一点文艺的熏陶,除了随手打开家里的电视机,接收电视剧的泡沫和噪音,还有什么渠道能够胜过它?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电视剧年产量就突破了1万集,在此之后每年都以数千集的数量在剧增,直到2012年问鼎峰值1.7万集,创下了美国同年电视剧产量的4倍。但是,与电视剧产量急剧上升一起出现的是,其质量急剧滑坡。前几年还出现了《潜伏》、《亮剑》、《悬崖》之类引起热议的好作品,最近两年,人们对电视剧的记忆几乎是一片空白。去年年底,有一家报纸曾经评出几部年度好剧,笔者按图索骥,在网上搜来看了一下,实在是不敢恭维。

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已经处于严重的背反状态,这是将电视剧纳入产业化渠道后出现的一个现象。说到底,电视剧是一种艺术作品,要创作成功的作品,最要紧的就是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挑最简单的说,这个规律就是独创,不可重复。但是,很多电视剧的制作人已经不是把电视剧当作艺术作品来精心构造,而是将其当作吸金的一个手段,电视剧进入了像商品生产一样的流水线,它的制作不再叫作“创作”,而是叫作“投资”,一部电视剧成功的标志是收视率,更是吸收到多少广告。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像实体商品生产中惯于模仿的无良商人一样,跟风便成了最省力的手段,一部电视剧获得了成功,便会引出一大串令人倒胃的类似产品。更有甚者,一些富豪也看中了电视剧的投资价值,投资一部电视剧,不仅能够给自己的生意拓宽门路,还能招揽到女明星投怀送抱。这样搞电视剧,自然不会再有缪斯女神的位置,电视剧的质量也就只能等而下之。

在这次年会上,以创作家庭伦理电视剧知名的编剧王丽萍说:“产业链需要完善,编剧、导演、演员,服装、美术、化妆,电视剧制作领域的各个部门都不能有捞一票就走的想法。”依笔者看,电视剧领域不是要不要完善产业链,而是需要打破这个产业链,如果仍然把它当作一个产业来推动,那么这根链条上的各个部门当然有理由要求“捞一票”,而在这种“捞一票”的心态驱使之下,电视剧就必然收获一大堆烂果子。而只有让电视剧回归到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让创作人员沉下心来精心创作,才是艺术的正途。一个作家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时,如果老是拿着计算器计算能够得多少版税,即使小说写了出来,也不会有多少读者,电视剧的创作,同样是这个道理。

(华商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