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海外剧的中国进化史

yangguangjujiao 2014-03-23 17:50:18 张 恒/特约撰稿人 总第168期 放大 缩小

 

北京初雪那天,路萌(化名)一时兴起,要叫老婆一起看《来自星星的你》(下称《星星》)。他今年40岁了,但是却成了一名韩剧的铁杆粉丝。初雪一直是韩剧里经常出现的场景,有浪漫之意,在《星星》剧中,初雪的时候,要和爱人一起吃炸鸡喝啤酒。而路萌,则想着和老婆一起看这部剧。

老婆断然拒绝了,因为她要看《纸牌屋》。路萌说自己一下就怒了,“批评”老婆:“你一个家庭妇女看看俊男美女谈情说爱多好,关心华盛顿那帮老男人勾心斗角做什么,这帮人那点小算盘放在wuli(韩语:我们的)中国弱爆了,完全就是幼稚园小白兔扮大灰狼的即视感。”

《来自星星的你》和《纸牌屋》,不久前在中国最火的两部国外电视剧,就这样在一个家庭里相遇了,只是方式有点反差——通常,看《星星》的多是女士,看《纸牌屋》的多是男人。

这种性别划分并非很严谨,但确有其道理。《星星》是一部浪漫纯爱的偶像剧,更容易吸引女性观众;而后者,如路萌所说,则呈现了美国华盛顿政客之间的勾心斗角、权力争夺,是中年男性观众最爱的题材。

虽然风格迥异,但两者确实几乎同时火了起来。前者的点播量超过了13亿次,意味着21集的电视剧单集播放量超过六千万。《纸牌屋》的播放量虽然只有3000万次,但你知道吗,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都是它的观众。

外剧又来了

这两部剧,让爱奇艺和搜狐赚得盆满钵满。前者引进了《星星》,后者则买断了《纸牌屋》的大陆地区独家版权。严格来说,这两部剧也真得感谢这两家网站,它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有两种独有的因素——互联网与版权。

在大陆的网络上,早已经有字幕组开始翻译外剧了。一般海外上映一两天后,神奇的字幕组就能义务翻译过来并将种子放到网上共享。这种模式也成就了“破烂熊”、“伊甸园”、“人人影视”等诸多视频分享网站。但这种分享并非合法,随时有官司风险。而且由于媒介影响力小,其受众群体也只局限在一小众网民中间。他们忍着缓慢的网速,一集一集地把视频下载到本地,窝在电脑前慢慢看。

时间到了2010年,搜狐视频决定尝试另一条道路。当时在美剧迷群体里,正在热捧《迷失》这部剧集。搜狐出钱购买了这部美剧的网络版权,并引起一阵不小的热潮。国内一些主流视频网站纷纷跟进,凭借着其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国内最主流的外剧平台。这些视频网站的资源更庞大,因而能够提供更清晰的画质、更准确的翻译以及更为迅速的更新频率。

竞争态势之下,各网站也都建立了高效的影视剧购买队伍。每年在特定时候飞往海外,参加各式各样的看片会,经过前期分析、中期抢购和后期宣传,才会出现在大陆的网络世界。《星星》和《纸牌屋》就是经过这样的程序最终被引进大陆,虽然两家视频平台预料到会受欢迎,但是从未想到它们如此火爆。

在这种成熟的“挑选-购买-宣传”流程之下,外剧在大陆又迎来一个爆发期。

外剧前传

中国最早引进外剧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1970年代末,中国影视剧工业刚刚恢复不久,为了弥补“产能”不足,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电视台可以引进国外影视剧。1979年,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就出现在央视的屏幕上了,这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部引进剧,当时叫做译制片。

这部讲述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国占领军巧妙周旋的故事片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但对国内电视台而言,至少开了一个好头。第二年,中央电视台把视角转向了刚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美国。当时两国正处于交流上的蜜月期,一年之内,《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两部电视剧被引入,后者很快就点热荧屏,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热播美剧。而到1980年代末,日韩剧开始频频出现在大陆的电视台上,地方频道也开始增加外剧的播放集数,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

但当时主管电视台的广电总局的各种限令也随之而来。以2012年2月广电总局发布的通知为例,不但限制了外剧的播出时间——非黄金时间段(19点-22点为黄金时间),而且还限制了引进集长——引进剧长度控制在50集内,播出不得超过该电视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

限令之下,外剧在中国的发展变得缓慢了。

尴尬的引进制

外剧的衰落,一方面有管理部门限制的原因,同时也与审查和呆板的电视台引进机制有关。

据《法制晚报》报道,每个电视台都有相应的审查机制。而因为覆盖人群最广,央视的审查可以说是最严格的,审片组成员打出90分以上的电视剧才能在央视播出。像美剧这种涉及两性内容较多的电视剧,“不雅”镜头会被一一拿掉。

审查制度同时也影响了引进的速度。一般而言,审查制度需要审片人员或台里领导先试看,然后由翻译、专家等组成的看片小组一起看。看片小组提出意见后,再商讨决定买不买。购买之后,还要删减不合要求镜头,之后翻译、配音、重新剪辑后进行播出。一个流程走完,最快也要两个月。

因为费用问题,引进外剧的时效性事实上要更差,电视台引进的大多都是旧剧。业内人士称,从普遍情况看,引进剧从首播到在内地的电视台播出,一般的周期是两年。例如,2003年在韩国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时隔两年才被湖南卫视以高价买下独播版权。像《星星》与《纸牌屋》这样“天涯若比邻”,在当时的环境里简直不可想象。

极致的人性

网络时代也有审查,只是相对宽松。据搜狐CEO张朝阳介绍,虽然《纸牌屋》中涉及到一些中美博弈的内容,但更主要的还是美国的政治斗争,中国元素比例并不高,审查很顺利,引进的版本也是一刀未剪。

乐视网高级副总裁高飞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对于海外引进的这些内容,现在确实还是相对打擦边球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加明确的监管标准。而我们内部正在做的,就是对内容进行分解,现在国内所有的电影电视没有分级,主要参考标准来自国外的电视台,比如说《来自星星的你》15岁以上才能看,我们也会做类似这样的标记。”

宽松的环境给了视频网站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使得它们能够更为迅速地引进需要的剧集,现在基本已经做到海外更新之后数个小时内,中国的视频网站就可以实现汉化字幕版的更新。而在《星星》播最后两集时,爱奇艺更是实现了通过同传的同步直播。虽然质量不如后期字幕版精良,但依然吸引了众多忠实粉丝。

这些还只是环节上的原因。海外剧重新在大陆火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产剧质量相对较差,而网站引进的海外剧又大多制作精良,这是观众用鼠标投票的结果。

“美剧在出一部新剧的时候会采取一种叫做‘测试水温’的做法。先拍几集出来看看能不能撑过一季,约合23周到25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制作人员密切关注收视率的变化和观众的口味,并根据市场的反馈不停地修改剧本和风格。”媒体人周一诺介绍说,“美剧实行的是编剧制,每一名编剧都渗入到观众当中去汲取意见,根据观众喜好更改故事走向。”

这在海外电视剧制作中已经非常成熟,并非美国独有的模式。《星星》就是通过这种模式制作出来的,原本片方计划的是20集,但因为观众反应太强烈,剧组决定再增加一集。

为了收视率,编剧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迎合观众的口味,而观众最普遍的喜好,也恰恰是最基本的人性体现。《纸牌屋》火爆的原因,正是对人性追逐权力与欲望的本能的揭露,是人性当中阴暗的一面。而《星星》,则代表了人性的另一种极致——年轻的男女、纯洁的恋情。越是把人性刻画到极致,越是能引起更多的共鸣,在这一点上,没有国界,价值普世。

一些外围因素也在为海外剧的火“推波助澜”。社交平台上,最新的剧集成了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这又吸引着更多的人成为观众。口碑从没像今天这样能够一秒钟内传遍全国——无论是好的还是差的口碑。

只是,市场繁荣的背后,管理者的阴影依然还在盘旋。几年前出台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曾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影视剧、动画片不得在互联网传播。但这个通知并没有被严格执行,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火爆的《星星》、《纸牌屋》们依然游走在灰色地带。这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横在各大视频网站的头顶,也横在数千万观众的头顶。谁也不知道它是否会掉下来,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也许很快,也许永远也不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