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逃回北上广是城市资源不均下的无奈

yangguangjujiao 2014-03-10 21:26:40 总第167期 放大 缩小

对很多毕业生来讲,他们的选择称不上“逃离北上广”,而是被“淘汰出北上广”。

北上广,曾令无数大学生倾心,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在汗水与泪水中苦苦打拼也要坚守。如今,尽管这些一线城市仍让不少毕业生难以抗拒,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求职时更加务实,选择回归。有调查显示,2013年,超6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具体来说,房子和户口是不少大学生选择逃离的主要原因。

逃离北上广,是个老话题。从2009年这个概念第一次被媒体提出,这几年总要反复地热炒一下。然而,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逃离北上广很大程度是因为对大城市生活的恐惧,当逃离者回到二三线城市,发现收入不高、工作不好、梦想易碎,这些年轻人便只能选择“逃回”还算熟悉的北上广。于是,在“逃离北上广”出现一年多后,又出现了“逃回北上广”。时至今日,这两件看似截然相反的事情,同时发生着,也同时被关注着。

尽管“逃离北上广”在网络上的呼声很大,但是在骨感的现实面前,选择走这条路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除了一些实现了部分经济自由的白领、中产阶级可以依靠在大城市积累的财富换得中小城市更轻松的生活外,对于很多年轻大学毕生生来讲,他们的选择称不上“逃离北上广”,而是被“淘汰出北上广”。

从数据上看来,也印证了即使“逃离北上广”叫得再响,也抵挡不住人口涌入大城市的脚步。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长了2.2%,增加45.5万人。而几年前的一份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工作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比例分别为29.7%、14.9%、5.6%、3.9%。毕业3年后的工作地也基本集中在这四个城市,比例分别为30.4%、18.6%、5.0%和3.3%。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魅力。尽管一线城市有“恐怖至极”的高房价,而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城市的机会成本更低,竞争更自由、更公平,政府投入的公共建设资金也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此外,北上广还有吸引年轻人的软环境,比如,这里有更加公平的游戏规则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而小城市则往往很难摆脱宗族姻亲的干系,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二三级城市的“拼爹现象”更加明显,似乎连办个小事都要找熟人走关系。

所以,大城市里逼仄的生存空间与悲凉窘迫的生活永远也不能否定社会的发展规律——城镇化趋势不可逆。当下的社会文明,在空间分布上,首先是一种城市文明。大城市是个人生能量“核聚变”的伟大梦工场,个体的自由和人生价值都有可能在这场核聚变中以链式反应的速度加倍实现。

开年之初,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一些媒体关注到这个问题,但更多的只是赋予悲情和同情。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北上广作为一线大城市,与其他二三线城市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而城市之所以有大小之别,就在于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因此,解决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这一揪心命题的关键在于,让所有的城市更加公平,让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小城镇的市民都拥有和北上广市民一样的权利待遇,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也包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和更好的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

城市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正如歌曲里所唱的:“北京,欢迎你。”以此而论,每一个城市应该放下姿态,敞开胸怀,热情迎接每一位来客,并欢迎他们成为新的城市主人。而现在,种种迹象却应了那句话——唱的,比说的好听。除了业已存在的种种限制外,掌握着资源的大城市管理者们还试图用更严苛的人为手段,把更多的人拦在大城市之外,尽管他们是通过行政手段把资源垄断到了这里。

城市之间,虽然不可能在政策上完全“一刀切”,但政府部门却完全有可能让城市之间的资源配置更加平均。比如,实行异地高考;比如,各个名牌大学在各省的指标划分完全按考生的数量定;再比如,让各种发展的机会超脱于权力的干扰,让经济的发展和利润的分配不再围绕政府权力打转……公平正义,比阳光还要灿烂,只有城市之间实现了相对公平,无论是“逃离”还是“逃回”北上广的年轻人也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家之处,才有可能拥有幸福和尊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徙,才不会背负上悲情的色彩。

                                  (凤凰网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