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当你选择大城市时,你在选择什么

yangguangjujiao 2014-03-10 21:23:05 潘幸知/特约撰稿人 总第167期 放大 缩小

1999年,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我,暗暗许下心愿,要到北京读大学。那时候的北京,于我而言,是个遥远的城市。有一段时间,我在杭州读高中,拿着锅碗瓢盆从家乡温岭坐大巴颠簸到杭州,路上堵车,整整坐了8个小时。十几年后的今天,从温岭到北京的高铁,也不过8个小时而已。

林语堂笔下天高云淡的北京城,早已被雾霾剥夺了自然生气。不过我来到北京的那一年,还没有雾霾。选择北京,其实就是在选择一个梦想。因为它距离我所在的城市很遥远,它让青春梦想泛滥的我,重新开启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

你有没有利用好北京的资源?

在我上大学之前,很多同学会纠结于此:高考填报志愿,到底应该选择一个好的城市,还是优先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分数是有限的,选择一个好城市的大学,也许意味着同时被很多人看上而导致分数水涨船高。但一些冷门省份也有211大学,甚至配备了不错的师资力量。我觉得选择文科的学生应该首选城市。因为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老师,相对给你提供更加丰富的阅历。当然现在因特网的普及,也让机会延伸出无限可能。

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来到北京,而选择在省城念了一个学校,也许会屈从于命运,念书回家工作结婚生子。不过,骨子里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不安分的人不应该被安分折服,需要有一个地方安放青春热情,北京是一个最好的包容所。这就是我为什么来到北京的原因,虽然身上带着过去的种种烙痕,但是,从那一刻开始,可以选择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没有人戴着过去的眼镜窥探你。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城市和因特网一起,给你重新塑造自身的机会。

2000年以后的中国,进入了互联网发展最好的时期。这十几年里,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所得是拜互联网所赐,而今想想,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北京这座城市。

中国最大的图书馆给我选择的空间;在国外搞科研的导师与我的大学一起,给了我新的人生价值观;在文学社我认识了一群不安分的年轻人,他们现在活跃在北京最顶尖的思潮里。因为在互联网上打笔仗,我找到第一份工作,因为第一份工作,我在京城认识了各种顶着左派、右派帽子的知识分子。也因为在互联网上与人进行观点交锋,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爱人。

如果没有北京,“线上”交流不可能那么快转入“线下”生活。很多也许只谋一面的朋友,在成为生命过客的同时,却是人生履历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谁都有过青春迷茫不知未来在何方的日子,在北京摸爬滚打,不仅满足青春肆意奔放,而且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迅速给人生下一个精准的定位。

十年前,我会觉得,房子是多么昂贵的奢侈品,我愿意在这个城市租房,有能力总有机会。那时候在《新京报》读到一篇有关相亲的文章,男主人公在北京打拼多年,后来靠着在大公司的股份兑现买下了自己的房子。我仿佛隐隐地对未来有了些许期许,改变命运,阶层流动,是可以实现的梦想。2006年我在搜狐博客频道实习,那时候年轻人都没有房子,但是五六年间,基本都在北京扎根,有家有房有车有孩子,有一定的职业身份,虽然也许是郊区的房,上着外地的车牌,但是只要生活是幸福的,未来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你也可以反驳我:现在的孩子如何买得起房子?现在的房价跟十年前能比吗?现在北京给年轻人的职业机会又有多少?其实同样的问题十年前也存在。我入大学那几年正值全国扩招,毕业后的学生面临第一代择业困境。2005年,人才市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月薪起薪是1300元/月,而当时建外SOHO的房价飙升至1万/平米。当时最大的感受是,房价都1万元一平米了,太可怕了!

2012年,大城市房价还在上涨。“有房无房”已经切切实实成了城市打工者们的“阶级风水岭”。那一年,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还是对未买房的后悔以及买完房的欣喜,几乎成了朋友见面聚会的口头禅。

我的意思是,在各个时间段,聪明的人都会在其中发现机会、利用机会、成为成功者。这些一方面依赖于天赋和学识,但更多的依赖于阅历和所拥有的人际资本,而这些,是大城市所能够给予的机会。对2005年以前的京城媒体人来说,也许他们抓住了在通州(当时还是北京偏僻的郊区)买房的机会,那时候京城媒体人是公认的白领阶层,一套房子首付不到十万。对2007年的媒体人来说,也许他们抓住了到门户网站做主编的机会,后来创业开了传播公司,生活富足。对2013年的媒体人来说,也许他们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永远感慨被机会抛弃的人,其实是因为没有利用好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资源和资本。

矫情的故事,悲情的人生?

对很多小城镇出生的年轻人来说,大城市是个造梦的地方。我们看到很多连续剧,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宣扬各种造梦,尤以北京为盛。电视剧里总是闪烁着国贸的车流、蔚然屹立的大裤衩,还有三里屯焦躁的灯光。

更多自嘲为“屌丝”的媒体人,则感同身受地渲染北京的悲壮,比如唐家岭的故事,没有天窗的地下室,还有两个小时在路上的拥挤交通,地铁里人潮汹涌的哭泣,低廉的工资,还有倾注两家全力买下的婚房,背负沉重贷款不知未来在何方的苦楚。

其实,生活远非矫情的故事加上悲情的人生那么难堪。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北上广的生活。

你对房子的绝望,来源于够不到的诉求。暂时没有能力可以选择不买,但是大部分人看着疯长的房价有勇气榨干父母的钱包,却没有勇气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你宁可把时间浪费在两个小时的车程里,也不愿意在公司附近租一个简单的房子。你对交通的绝望,跟房子相伴相生。同样两块钱,从北京东穿到北京西,但是在家乡,却拦不上一辆三轮车。你对空气的绝望,源于对家乡青山绿水的假想,其实故乡早非故乡,北京并不一定是全国空气最坏的城市,而且,它一定是治理重地。你对工资的绝望,恰恰是忘记了大城市的好处,大城市相对更有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你对职业生涯的绝望,恰恰来源于你不懂得利用这个城市进行社交,你宅在家里,忘记了这个城市提供给你最重要的人脉资源,你忘记了用兴趣圈人的游戏,在这里,798、宋庄、单向街、时尚廊的门是为你打开的。

理想是你身处这个城市最珍贵的东西。只是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将电视剧中悲情的一面无可奈何地折射到自己身上。几年之后,理想淡去,生活遭遇最现实的房车逼迫、大龄后回不去的故乡,让他们成为这个城市边缘的游魂。

成功确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天赋也非人人都有,金字塔顶尖的人物毕竟是少数,但是如果你想生活在这里,就不要抱怨,因为机会的大门一直在敞开着。

有能力利用和整合资源的人,善于抓住机会成长的人,到北上广一定不会错。我们如果没有办法选择一个好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大学和城市的选择,通过改变周遭的环境,再造一个成年的自己。而若在这个城市飘荡10年,工资还不到3000,无房无车无积蓄,每日愁苦万分,现实已经很残忍地对你说,请你离开。这个时候,你应该断然反思一个更好的选择。

其实无论在哪座城市,都需要率性而活的勇气。碍于面子和社会舆论环境,活不出自己,结果反而让自己太累。人的活法可以多种多样,亲人的思维最终也只是一个参考而非羁绊和压力,在哪里开心就去哪里。如果能做到这点,留在北上广还是离开北上广,其实不过是一个A面还是B面的选择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