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自媒体到底能走多远

yangguangjujiao 2014-03-01 14:18:10 潘幸知/特约撰稿人 总第166期 放大 缩小

我要说一个词:永远。人类存在有多久,自媒体就能走多远。

自媒体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春秋时期的孔子,以竹简为媒介,向学生和君王传播思想观点。自媒体人被巨头包养(近日自媒体被百度百家等收编被视作“包养”)也并不新鲜,同是春秋时期,被公族子弟豢养的大批门客,个个身怀绝技,就是寻求包养的自媒体人之雏形。《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自媒体。两千多年后,人没了,可他的自媒体还可以活着。

到了清末,自由办报之风兴起。一人或者多人出资办报,无需太多审批手续,就能以此为媒介,酣畅淋漓地表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如今自媒体人与之处境相似,注册一个微信,就可以开始传播,虽然家国天下的情怀,远无当时炽烈。而且现在的自媒体人不全是知识分子,当中掺杂技术先驱者和商业投机者。

科技的进步,不停地改变着自媒体的生产与存活模式。移动化的进阶,让个人表达的门槛更低。从论坛到博客、微博,乃至微信,自媒体人表达的形式也在日渐多元化。“榕树下”论坛曾给热爱原创的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博客的风起云涌则让全民写作成为潮流。移动端时代来临,以微信为代表的媒介,让“观点精准到达用户”变得如此便捷,自媒体人与用户可以穿越时空实现无障碍交流,而且你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和视频。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时退订一个人或者一份刊物。一个自媒体人、一份自媒体,传播路径是把一切交给用户,他们用分享和传播,来决定你的成败。这听起来是一场民主投票的盛举。

然而,分享和传播的多寡,一定是自媒体成功与否的传播标准吗?你的文章极好,思想极好,就一定会得到用户的青睐吗?这其中,反而引出“自媒体之恶”的话题。专栏作者桑德拉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表述:“在自媒体时代,当‘好内容’被简单定义为‘被转发次数多的内容’时,影响力已经抛弃了公信力。而在‘彰恶快于扬善’的网络世界里,传播‘恶’比传播‘善’更能刺激受众的神经,传播‘丑’比传播‘美’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于是,自媒体的恶就会被激发。”

笔者是两个自媒体的实践者:转疯了、潘幸知。严格意义上来说,前者只能称之为自媒体实验样本。内容为互联网上最吸引用户转发的文章,剪刀加糨糊系列,目标以低端用户为主。该账号同质于“冷笑话”等茶余饭后读刊,它的唯一推广渠道是朋友圈。“转疯了”账号运营初始,笔者用自己的朋友圈带它成长,但一般也不轻易转发,因为它不符合我的朋友圈定位。于是,它基本是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但是,它的“恶趣味”却达到了惊人的分享效果。

这是个成功的自媒体吗?它顶多算文摘,连自媒体都谈不上。而且,作为《转疯了》主编的我,不代表这个媒体的运营意志。通过多年互联网运营经验所带来的直觉,判断用户乐意转发的文章系列,以商业目的为根本目的的文摘系列,却在自媒体界风生水起。成本低,非原创,投入精力少,收益高,包括带来粉丝的速度和未来获得商业广告的可能性都高,是根本诱因。

反过来,你的文章极好,思想极好,就一定会得到用户的青睐吗?以做小众读物的思路运营微信公众号,发展与自己思想相合的朋友,做小而美的自媒体,也是个听起来很美的童话。

2013年4月初,《南方周末》以一篇《自媒体,离开组织的日子》开启了自媒体报道之路。记者意气昂扬的介绍了众多自媒体人和他们的商业模式。“不受组织的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表达”几乎是有志向的自媒体人一致的追求。然事隔九个月,笔者再来看这篇文章,其中的很多自媒体典型已经离开了微信平台。不愿意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发展读者、严重依赖自身传播的力量,加之内容受众有限,粉丝发展缓慢,发出的声音回复较少,在这样的情境下,你又有什么动力坚持下去?

大部分的自媒体人,并不依靠自媒体存活。他们在某个领域从事某个行业,自媒体只是他们顺便发声的通道。自媒体不啻为是一场“农民起义”,它利用了传统媒体自我阉割这一弱点,垄断的媒体格局、统一口径的宣传报道,让普罗大众对媒体报道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持怀疑态度;利用了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提供着更为快捷、开放和有效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鲜有自媒体人能靠自媒体养活自己。因为,通过自媒体发声被人记住的人,一定是表演型人格的人。自媒体是表演型经济,而非学者型经济,它一定不是纯粹交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那么简单,它的原始动力一是粉丝,二是赚钱。当这两者发展速度很慢的时候,自媒体人便失去了耐心。交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靠非常多的方式去实现,而非2013年最火的自媒体载体——微信公众号。

你写的文章要考虑大受众的立场,接地气,又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志。在这个前提下,你还得兼成自己的明星经纪人,你需要通过各个网站的专栏、博客、微博,利用网站编辑的首页推荐,来宣传推动你的微信公众号,加速名声的实现,加快圈人游戏的进程。另外,你要迅速找到商业模式,让客户找上门给你投广告。唯有如此,你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下的自媒体人,这就是商业社会的残酷属性。也因此,你所看到的成功案例,例如罗振宇,就是一个有多面属性的表演型人才。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处,你的自媒体都会让你兴趣尽失从而选择放弃。

自媒体发展到今天,一定是人格魅力经济驱动。如果你只是个知识型专家,你不知道网友要什么;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推广渠道,或者被各大门户网站编辑错爱成为驻站专家;你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以此作为发声途径的自媒体,你一定会失败。

不过,在这个时代,一定会涌现一批准备好的人。当移动端自媒体的发声渠道出现,当纸媒变得不再需要,群体意志去中心化的行为,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将成为继论坛、专栏、博客、微博后的新一代自媒体明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