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自媒体的运营机制及盈利模式

yangguangjujiao 2014-03-01 14:17:23 总第166期 放大 缩小

2013年无疑是自媒体大热的一年,仅自媒体渠道之一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就达200多万个,这意味着每天有200多万个人与极少数量人组成的团体,在面对更多的人群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过,数量上的增加并非我们关注自媒体主要原因。要知道,自媒体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博客红火的年代,自媒体这一概念就有过,只是当时如一阵风一样飘过,因为缺乏持续盈利模式与遇上横空出世的微博,以博客为主要形式的自媒体最终没有走下来。而从去年开始,搭上移动互联网之后自媒体概念再现江湖,可以盈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现在,一群自媒体人似乎正搭上开往春天的列车。他们为什么会玩起自媒体?什么样的自媒体会有影响力?自媒体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那些初步盈利的自媒体采用了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新闻公信力与商业利益间,他们又是如何取舍?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最近“小红”的自媒体人,请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也顺便解答一下这些疑问。当然,他们只是呈现了自媒体人中一部分人的生态,但透过他们足以窥视到这一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

【运营机制】"1+N”或者团队合作

都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说自己想说的话,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既然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单打独斗或许就是适合自媒体的一种操作模式。

程艳是在这条路上的一个“单打独斗”者。她是一家报社的国际新闻编辑,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自媒体。程艳告诉记者,她每天会浏览大量英文网站,阅读大段甚至整篇的英文文章,用中文从中提炼出主要意思,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重新呈现。因为做得时间长了,她觉得自己已经“轻车熟路”,每天大概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主要的文章推送,其余时间还可以投入与粉丝沟通,或进行一些其他维护,关键是“这几乎没什么成本”。

像程艳这样兼职做自媒体的,我们身边或许大有人在,但像她这般能够相对轻松搞定,并做出影响力的却不是特别多。

其实,更多的自媒体人,会选择团队运作的方式。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1+N”是目前自媒体比较普遍的模式,他自己就是这样操作的。“我的1+N,其中的1是我本人,N是我的几个学生,博士生和研究生,我们组成一个小团队。我负责策划,学生则帮我进行一些资料搜集或写作,再由我来把关、润色,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直接参与写作。”

同样是团队运作,“解读网”、“鞭牛士”等是基于公司化运作的,有固定办公地址,有专职人员。“解读网“创办人钱维钧告诉记者:“我们的公司不大,仅有5个人的团队,我是选题策划人兼内容把关者,其余几位则分别负责编辑、技术以及读者维护等。

【盈利模式】“变现”方式各不相同

与最早的自媒体博客不同,这一轮以微信为主要载体的自媒体能“火”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了不少盈利的个案。赚钱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总体思路是以自媒体本身在互联网上的声誉为核心,搭载出不同商业模式。

被媒体讲故事最多的当属老罗(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去年年底,其通过微信号招募会员,才一天时间就募集到4万会员,罗振宇轻松进账800万元。据说,“罗辑思维”能覆盖1亿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的、年轻的铁杆粉丝。市场对“罗辑思维”这个品牌估值目前达到1亿元。

“罗辑思维”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其成功在圈内令不少人艳羡。但即便没有老罗做得这么成功,已经能为自己赚钱的自媒体不少。

“‘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太大了。”最初做自媒体时,张志安说自己没有想过它的商业化,只是觉得线上线下打通,可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做强个人品牌。“其实有了个人品牌、知名度,就有了‘变现’的渠道。”如今他的变现渠道有三个,一是基于“个人品牌”的讲座邀约;二是图书运营,这是将自媒体上已发表内容的整合再出版,“就在去年年底,已经有两家机构表示要预订我的书,还预付了一定的钱款”;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在线辅导,“有政府部门就邀请我给他们的新闻发言人做些培训,除了讲座,还有线上的互动问答,算是在线学习,然后支付给我一些咨询费”。

广告推广和服务类信息发布,也是“鞭牛士”变现的主要方式。创办人陈中不肯透露具体的营收情况,但他告诉记者“覆盖每月运营的几万元成本开销,肯定没问题”。去年,陈中和几个圈里的朋友还发起成立了一个自媒体联盟 “wemedia”,目前有100多家优质自媒体加入。几个发起者希望能以一个覆盖更广的自媒体集体形象出现,给广告商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比如,有的广告商可能希望在多家自媒体上投放广告,‘wemedia’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同类微信号供广告商选择。这也给联盟中的自媒体更多获得商业资源的机会。”

作为单打独斗的自媒体,“石榴婆报告”主要盈利来自单一的广告推广。去年夏天,创办人程艳无意间在自媒体上提起曾在淘宝上买过一双凉鞋“很喜欢”,结果仅用了三天那双凉鞋就多卖出200多双。淘宝店主私信来谢她,并想请她再帮忙推荐一下自己的商品,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自媒体原来还能赚钱。不过,对广告推广,程艳还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我试验过,硬广告的效果不好,要有我亲身体验经历的推荐,效果才会好。”所谓硬广告,就像报纸上的广告,不带作者任何评述,就是提供商家一个产品展示位。程艳之前在自媒体上为一家淘品牌的精油做过 “硬广告”,“几乎看不出明显的销售量拉动效果”。但什么产品被她描述过使用感受、并推荐后,销量就会“嗖”的一下上去。

谈变现、谈盈利模式,钱维钧觉得自己创办自媒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几年之内都不会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目前只想专注于内容,比较理想的方向,就是坚持做内容,把内容做出影响力,到那个时候盈利模式可能就会‘水到渠成’了。”不过,钱维钧的解读网也有一个“解读圈”用来和微信粉丝进行线上线下的一些互动活动,这其中也会有一些赞助商对活动进行赞助。

自媒体盈利的个案已不少,记者接触的几位自媒体人也都运作得还不错。但放至整个自媒体圈子,这些盈利的大多还是基于其个人在行业多年积累的“变现”和先发效应,尚没有普适性。在200多万个微信公众号中,盈利的其实还只是小部分。

每天有很多新人加入自媒体行列,也会有很多自媒体人因无法持续生产内容而退出。正如当年的博客时代、微博时代一样,总会有一批人在潮流中脱颖而出,但就整体的商业模式而言,本质上“微信公众账号”与当年的博客无异。未来互联网技术还会不断升级,微信作为载体,也只是自媒体的一种过渡形式。但在张志安看来,“未来产品会变化,自媒体作为专业人士表达观点、传播知识的媒体形式,一定会持续下去。”

                                  (解放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