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永远只是一种愿景

yangguangjingpin 2014-02-22 17:58:57 总第166期 放大 缩小

人们常常会问“永远到底有多远?”虽然亚里士多德称,其可以证明物质、运动和时间肯定永远存在。但没有人知道它确切的时间和距离,因为“永远”是一个概念模糊的字眼,它只是感觉上的延续不断,没有尽头,没有边际。概念模糊也就显得飘渺而不牢靠,所以人们往往喜欢把它挂在嘴边,以为这样就可以永恒,以为这样就可以守着曾经的美好不至变化。可是,“世事变幻莫测”又准确尖锐地揭穿了永远不过是一种愿景。

我们总是要在变动中求生存,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不管这种变动是好还是不好,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新年刚过,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于忙碌,工作开始有序展开。但也有人选择在新年过后转变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岗位,所以我们会看到“春节职场出现裸辞潮”这样的新闻,先姑且不论这一拨90后新人的“裸辞”究竟该褒还是贬,至少在有确切职场规划前提下的“裸辞”倒不失为一种主动的“破釜沉舟与另辟蹊径”,总比守着自身不满意的工作如温水青蛙般强得多,“主动求变”总是要好过“被动煎熬”的。

传统的东西也总是被新兴的事物所打破,彼时新兴的事物又会被后来的新事物所取代,千百年来人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变动。所以,当新兴媒体席卷而来的时候,当手机不再只担当通话联络功能的时候,人们只有那么一瞬的错愕,接下来便是欣然的接受并乐在其中。我们对随时更新的资讯和随处可见的电子设备钦慕不已,以至于当传统媒介没落的时候有人还在诧异“他怎么还在?”曾经我们认为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怕是没指望了,不少的传统媒体不只是衰落而是干脆退出了竞争的舞台,这种衰落在今年年初便又有了新的佐证,2014年1月1日,《新闻晚报》就以休刊的方式结束了14年的办报史,令人唏嘘不已。关于新兴媒介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之时便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讨论,“自媒体”一词也便应运而生。本期深度关注的就是改变了当今传播生态的“自媒体”,2013年自媒体热度不减、威风八面,那么2014年,自媒体又会出现怎样的变革?

与其说是纸媒被自媒体淘汰,不如说是其不思变革的结果。关开亮在《纸媒的悲歌》中阐述道,“纸媒衰落的原因,归根到底只有四个字——产能过剩……从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开始,就进行着各种新媒体转型方案,开着各种新媒体经验交流会议,但基本是‘夜里思量千条路,明朝依然卖豆腐’。从门户到论坛到社区,再到微博,传统媒体错过了一个又一机会。”

而对于这一场自媒体热到底能热多久的疑问,潘幸知在《自媒体到底能走多远》一文中说“人类存在有多久,自媒体就能走多远……自媒体不啻为是一场‘农民起义’,它利用了传统媒体自我阉割这一弱点,垄断的媒体格局、统一口径的宣传报道,让普罗大众对媒体报道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持怀疑态度;利用了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提供着更为快捷、开放和有效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自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自媒体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对传统媒体的严酷冲击,但我也留意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书4.5本,仅为日本的1/9,而这个数字在韩国是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在德国的大街上,腋下夹着一本书,目光祥和,举止优雅,慢悠悠行走的,既有白发老者,又有高挑美女,还有身着蓝色工装的技工。而中国人的阅读呢?地铁里、马路上,人手一部手机,哧溜哧溜触摸手机。所以,当人们有所幡悟之时,手机式自媒体也会成为一种永远的愿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